趙潔




從踏上WRC賽道的那時起,每一位車手都在期待著捧起獎杯的那一刻,盡管他們并不知道要等多久。 而對于大眾車手米克爾森而言,這個期限是:十年。
嚴格說來,米克爾森應該算得上是WRC賽道上的“小鮮肉”,比起41歲的“十冠王”勒布、32歲的奧吉爾和30歲的拉特瓦拉,只有26歲米克爾森似乎還嫩得很。但年輕并不代表資歷淺,米克爾森同樣擁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厚厚的履歷表。
2006賽季的英國拉力賽上,年僅16歲的米克爾森第一次站上了WRC的賽道,盡管這場比賽他并沒有跑完全程,但卻開啟了他征戰WRC賽道的征程。2007賽季,米克爾森參加了8場分站賽,其中最好名次是愛爾蘭分站賽上的第9,接下來的2008賽季,他又拿到了瑞典拉力賽的第5名,打破了在WRC賽事中獲得積分的最年輕車手紀錄。之后,米克爾森又轉戰洲際拉力挑戰賽(IRC),并在2011賽季成為最年輕的IRC冠軍。
機遇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當大眾決定重返WRC賽道時,米克爾森以其出色的表現,披上了大眾的戰袍,成為與奧吉爾并肩戰斗的第三車手。2013賽季,大眾組建了第二支車隊參賽,而米克爾森終于成為大眾二隊的當家車手。那一年,他的最好戰績是希臘站上的第4名。2014賽季,米克爾森憑借瑞典站的亞軍成績,終于登上WRC領獎臺,此后他又接連4度登臺,年終積分位居車手榜第三。
至此,年輕的挪威小將正在一步步地實現著自己的拉力夢想,在征戰64場分站賽之后,他終于在西班牙站的賽道上等來了自己的第一個WRC分站冠軍,當然,這一切還要多謝兩位隊友送上的大禮。
西班牙拉力賽的魅力在于,每個車手都希望在此證明自己的能力,但同時又深知那是件多么困難的事。沙石和柏油的混合路面不但需要車隊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賽車制動、懸架以及傳動系統的調校,以更好地適應路況,同時對車隊的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車手而言,要及時地適應不同的路面,迅速改變駕駛方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米克爾森最大的對手來自同披大眾戰袍的奧吉爾和拉特瓦拉,在兩位老將面前,挪威人似乎還略顯稚嫩。奧吉爾風頭正盛,拉特瓦拉則在沙石路上更具優勢。首日的比賽中,米克爾森的表現并不出色,僅排在全場的第6位。風頭正盛的奧吉爾依舊全場領跑,謹慎的拉特瓦拉以3.1s的差距緊隨其后。
然而誰都不會想到,轉機會在第二天戲劇性上演。先是拉特瓦拉遭遇了爆胎問題,眼睜睜地看著米克爾森跑在了自己前面。接著原本輕松領跑的奧吉爾突然在最后的加分賽段中出人意料地失誤,賽車在距離終點4km處撞上路邊的擋墻,撞掉了右后輪。所幸奧吉爾并無大礙,只不過西班牙站的比賽就此終結。如此翻轉的劇情,讓米克爾森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屬于他的機會真的來了。最終,米克爾森頂住了壓力,沉著完賽,收獲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第一個WRC分站冠軍獎杯。賽后,米克爾森感慨地說,自己曾經有很多次機會無限地接近冠軍獎杯,但卻擦肩而過,沒想到這一次會因為隊友的失誤而拿到首冠,這讓他感覺興奮卻又有一絲缺憾。
勒布在踏上WRC賽道的第4年,收獲了德國站的冠軍獎杯,而奧吉爾則用3年的時間戰勝了勒布。相比而言,米克爾森似乎等得有點兒久。但不管怎樣,10年之后,米克爾森終于在西班牙的賽道上,送給自己一份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