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當散戶跑步進場的時候,產業資本在做什么呢?是不是也和散戶一樣買入(增持)自家股票?
答案恰恰相反!當散戶搶籌股票的時候,產業資本做的是瘋狂減持。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23日,發生股東增持的A股上市公司僅有143家,而出現減持的則高達657家。這意味著,當有1家公司被增持的時候,同時有4家公司在遭遇減持。
同時,我們看到,股東增減持的金額也不在一個量級水平上。股東增持上市公司的金額僅63.17億元,而減持金額高達2460.49億元。這樣相差懸殊的數據,恐怕不需要再打任何比方,大家也能夠很直觀的感受得到吧!
產業資本在這一輪“瘋牛”行情中的瘋狂減持,無疑隱含著產業格局的變化和投資邏輯的分歧。這一點,恐怕值得已經狂熱的投資者需要重點加以關注的。
3月解禁規模全年最高峰
關于產業資本的動向,一直以來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產業資本由于對自家公司底細的熟知于心,因此其對自家股票的增持,往往被看作是對目前股價的不滿意,認為被低估了。
那么,產業資本的減持,雖然不一定都代表著公司高層、大股東等不看好自己的企業,其有可能在高位減持在低位再增持,或者通過低位減持再增持享受一些稅收的優惠等。
但從一個長期的統計來看,如果一個市場中,減持規模一直遠大于增持規模,無疑不表明了大量的無成本或者很低成本的籌碼在二級市場上賣出,套現大量資金。這點值得投資者警惕。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年初至3月23日,滬深兩市共有143家公司出現股東增持,另有657家公司出現減持。減持家數是增持家數的4.6倍。
從增減持的股份數量和成交金額來看,亦不在一個量級水平上。增持的股份數量合計為7.37億股,增持金額為63.17億元;而減持的股份數量合計為102.63億股,減持金額為2460.49億元。
我們再將減持的數據分拆后進行研究便會發現,隨著行情的升溫,股東減持的頻率也在加快。自3月份以來,已有329家公司股東減持,其數量已和前2個月的總和持平。減持金額達到420.65億元。
從減持金額來看,興業銀行(601166)成為兩市中股東減持金額最多的股票。2月11日,恒生銀行有限公司減持興業銀行9.53億股。此外,3月12日福建省永安林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減持興業銀行80萬股。這兩次減持的金額合計約為134.52億元。關于恒生銀行的減持的原因,其表示減持所取得的資金將用以緩解資本壓力、提升其符合后續監管規定的能力。此外,減持金額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則分別是中信證券(600030)和上海電氣(601727),減持金額分別為115.67億元和37.99億元。
3月份產業資本減持額的居高不下,與3月份解禁規模的大幅上升有關。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A股市場限售股解禁合計為285萬股,解禁總市值為4099億元,比上個月大幅增加3000多億元。而且,從全年來看,3月份解禁規模全年的最高峰。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產業資本在前3個月的增持金額卻屈指可數。僅有143家公司出現股東增持,增持金額僅有63.17億元。
減持規模遠大于增持規模
事實上,2014年全年市場僅有9周增持規模大于減持規模,其他時間全部以減持為主。而在2015年以來,市場繼續以減持為主,而且減持規模仍然遠大于增持規模。同時,目前還沒有哪一周增持規模超過減持規模。
1月,上證指數下跌0.75%。當月,兩市上市公司高管股東共減持次數達655次,而增持僅166次;法人股東減持次數242次,而增持為78次。1月份,資本貨物、材料II、軟件與服務、技術硬件與設備等行業的減持次數最多。其中,資本貨物行業一共出現167次的減持。
2月,上證指數上漲3.11%。當月,產業資本整體凈減持額為363.81億元,呈現凈減持的局面。具體來看,2月A股增持14.23億元,比上月減少66.52%;而2月份減持額為378.06億元,比上月減少14.49%。由于2月份有春節放假因素,因此整體雖然都有所減少,但增持金額減少幅度更高,可見產業資本減持規模仍維持高位。
從中小板和創業板增減持的情況來看,2月份中小板凈減持為56.01億元,減持規模有所下降。創業板方面,2月份凈減持金額為58.83億元,產業資本減持力度大幅增加。
從行業數據來看,銀行、計算機和房地產等板塊減持金額較大,在2月份,計算機、房地產和傳媒等前期漲幅相對較大的板塊,受到產業資本的相繼減持而形成較大的拋售壓力;而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并沒有板塊出現增持,反映出產業資本對目前市場板塊的走勢趨向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產業資本通常由能夠代表產業或企業力量的公司股東及了解一手經營信息的高管來代表,他們對上市公司股份的增減持、回購、增發、配股、分紅、送股等行為,通常被認為產業資本對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價值的判斷。
海外研究經驗表明,產業資本往往是逆向投資者。產業資本傾向于減持被高估的股票,賤買貴賣。A股也是如此。南方基金楊德龍表示,目前減持的“重災”板塊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都屬于“缺錢”行業;二是股價漲幅過大。前者可能是主要原因,后者只是次要原因。在股市快速上漲過程中,引發大小非的減持潮,因為他們會獲得很好的減持價格。
那么,在產業資本已經頻頻出手落袋為安的情況下,投資者們是不是應該多思考一下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