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在老百姓的工作與生活中,經常遇到那個來無影去無蹤的“有關部門”。在解決問題,承擔責任時,這個“有關部門”在哪里?常常讓老百姓摸不著頭緒。因而,民間有冷笑話說:在中國,最常見的是“有關部門”,最難找的也是“有關部門”。
久而久之,在老百姓心目中“有關部門”成了人人可踢的皮球,成了一些人和單位推卸責任的護身符。
浙江省湖州市對解決“有關部門”問題進行了創造性改革。這一改革的做法是:設立“12345政府陽光熱線”及其一整套的運行考評機制。
首先是讓群眾隨時可以找到“有關部門”;然后讓這個“有關部門”在規定時間內解決百姓的問題;最后根據“有關部門”解決百姓問題的情況,排出百姓滿意度指數,定期在媒體進行公布,對滿意度不高的“有關部門”,由紀委和作風辦誡勉談話乃至處罰。
說起政府服務熱線及陽光熱線,并非什么新鮮事,因許多地方早已有之,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號碼記不住,電話打不通,事情沒人管,責任沒人擔”。
湖州市“12345政府陽光熱線”不同之處在于,它采用現代網絡技術平臺,整合了分設在市區范圍各職能部門的150多條政務熱線,確定97個重點網絡成員單位,集中受理群眾非緊急類政府政務來電,及時記錄百姓來電反映問題,分別交給具體職能部門,督促限期處理,并收集統計百姓反饋意見。
湖州將各職能部門對待和處理“12345”熱線反映問題,列為機關作風建設的考核指標,按照“即時響應率、按時辦結率、及時反饋率、群眾滿意率”四個方面,動態監測并每月通報。對“四個率”排位靠后的單位,通過當地媒體設立的“陽光湖州”欄目曝光。
特別是他們通過“12345”熱線,加強對職能部門“一把手”的群眾觀念、服務意識及工作效能進行問責。通過向全社會公開“陽光湖州服務指數”,接受群眾監督。指數測評低于80分,排位后三位的部門“一把手”,由紀委及作風辦進行作風談話,談話過程通過電視和報紙公開。
從2013年7月1日“12345政府陽光熱線”開通以來,先后有11名部門“一把手”被紀委和作風辦請去進行作風約談。
這種倒逼機制,讓職能部門的“一把手”把百姓反映的問題越來越當回事,確保了百姓的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湖州市推出“12345政府陽光熱線”后,百姓不再為找不到“有關部門”而犯愁了。有事就打“12345”,陽光熱線已融入湖州百姓生活之中。百姓對職能部門的工作滿意率不斷提高,2015年一季度群眾滿意率達到82.1%。
讓百姓能及時找到“有關部門”,讓“有關部門”面對百姓訴求無可卸責,必須認真面對及時辦理并接受百姓考評監督,“有關部門”再也不能成為作風建設的“滑泥鰍”了。
湖州百姓說,“12345”,有事找政府。記住一個號碼,無論節假日,全天24小時,隨時可以找到“有關部門”,反映自己的訴求,解決自己的問題。“有關部門”能找到了,事情也辦得快了,即使一時解決不了,也有人給個說法了。
期盼湖州市“12345政府陽光熱線”越辦越好,也期盼它能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