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姣 楊麗萍
稅務機關和企業不僅僅是你交稅我收稅的簡單關系。稅務機關在依法向企業征稅的同時,還面臨一個如何創新稅收服務形式,服務企業,實現“稅企并肩促發展,你我攜手贏未來”。

北京市國稅局第五直屬稅務分局,主要的稅收征收服務對象是中國海油、中國人壽、神華集團等這樣的國有大型企業。
如何實現服務企業,依法征收,第五直屬稅務分局大膽探索了個性化稅收服務,增強稅收宣傳的輻射力和滲透力,切實服務納稅人,開拓個性化納稅服務新局面,實現了稅企良性合作,促進企業發展,增加稅收來源。
他們舉辦的“稅企并肩促發展,你我攜手贏未來”專題輔導會是為大企業提供個性化納稅服務的新起點,創新稅收服務系列活動,在企業中引起巨大反響,《民生周刊》記者為此專訪了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副局長胡效國。
民生周刊:在這次輔導會上,多次聽到創新大企業納稅服務的概念。請問,對大企業的稅收服務有和其他納稅人不同的要求嗎?
胡效國:大企業是相對中小企業而言的一個相對概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型企業集團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是國家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大企業通常有著跨地域跨行業經營、下屬成員單位和分支機構眾多、信息和決策權在總部高度集中、涉稅事項復雜、自我遵從意愿和能力較強同時系統性稅收風險也相對較大等特點,對納稅服務與稅收管理有著和其他納稅人不同的內容、方法和要求。做好大企業稅收服務工作,對服務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征納關系,提高稅收征管整體質量與效率,具有很強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民生周刊:輔導會的主題是幫助大企業開展稅務風險自查。請問,大企業一般都有哪些稅務風險,這些風險的成因是什么?
胡效國:企業為了發展,必須控制好稅務風險。企業的稅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法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或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事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當然,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而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同樣屬于稅務風險。
大企業的稅務風險通常不是來自于做假賬或者簡單的賬面差錯,而是更多地來源于管理層的納稅態度和觀念不正確、相關內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健全、經營目標和經營環境異常壓力等諸多方面。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大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主要表現:一是稅務不合規現象普遍,經不起檢查,每次稅務檢查都面臨金額較大的補稅罰款,涉稅處理錯誤往往重復發生,對企業財務穩健和聲譽,乃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有不良影響。二是缺乏對本企業稅務工作的整體規劃,重大決策和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較少甚至不考慮稅收因素的影響,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和正確執行不重視,同時也較難享受到正常的稅收成本節約。三是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對全球稅收環境以及國際稅收處理方面知之甚少,嚴重阻礙企業發展,有時直接導致國際投資項目失敗。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企業董事會和管理層對稅務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企業對稅務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控制成本費用層面,有問題信賴行政手段或進行公關來解決。正是由于企業高層對稅務問題的忽視,也造成了企業稅務管理機構缺位、財務人員的稅務專業能力欠缺、企業涉稅內部控制機制缺失等問題。國有大企業的稅務管理往往扮演的是救火隊和亡羊補牢的角色,相比之下,外資企業已經在積極籌劃、未雨綢繆、防范和控制風險的路上走得很遠了。
民生周刊:針對我國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狀況,稅務機關的納稅服務應該做些什么呢?
胡效國:大企業一般有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有專業的財務和稅務管理團隊,在股東持續良性經營的要求下,大企業也更愿意遵守稅法,承擔稅收義務。稅務機關則應該根據大企業的這些特點,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針對性的納稅服務,不斷提高大企業自我防范和控制稅收風險的能力。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提供針對性強的政策服務。針對企業的個性化政策服務需求,加強稅收政策輔導和培訓,了解企業意見,回應企業關注的涉稅問題,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執行稅收政策,相互交流有關稅收實務的做法和經驗,建立稅企之間常態化的溝通互動機制。
二是及時受理和高效解決企業重大涉稅訴求。著力解決政策透明度不夠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規范、不統一問題,提高企業處理稅收問題的確定性,防止由于政策不透明、管理不規范、稅企有爭議而可能產生的稅收風險。
三是為企業提供辦稅便利。根據大企業特點,盡可能簡并企業涉稅事項、程序、表單,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和有針對性的辦稅服務,減輕企業辦稅負擔。四是幫助企業預防和控制稅收風險。及時提示企業涉稅收風險并督促其自行整改,提出企業涉稅事項管理及其重要涉稅業務流程的改進建議,培育良好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文化,促使企業逐步建立完善覆蓋重大決策、經營管理全過程、全環節的稅務風險內部管理機制。
民生周刊:您說的這些納稅服務理念和思路真的很好。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北京國稅有哪些針對大企業的具體服務措施呢?
胡效國:為落實中央關于簡政放權和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的工作要求,北京國稅近期將在部分大企業中試點推出大企業綠色辦稅通道,以切實提升稅收服務工作質效。具體內容有六項:
一是打造“互聯網+”辦稅服務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將實體辦稅服務廳業務平移至網絡,將5天×8小時人工受理變為7天×24小時自動受理,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所有涉稅業務,省去往返稅務機關和排隊等待的時間,免去打印紙質辦稅資料的成本,最大限度減輕企業的辦稅在成本。
二是提供“訂單式”發票供給配送服務。依托互聯網技術和新型物流網絡,向高信用等級大企業提供“訂單式”發票供給和配送服務。企業不再需要到辦稅服務廳辦理作廢和紅字發票的查驗手續,不再受到發票領用版面和數量的限制,可根據經營需要,直接通過網上辦稅服務廳提交“發票訂單”,注明發票領用版面和數量需要,稅務機關指定配送機構直接將發票送到企業手中。
三是開辟“升級版”訴求受理和應對渠道。 在以往12366遠程熱線和面對面咨詢兩個訴求處理途徑的基礎上,為大企業開辟專門的訴求受理和處理渠道:大企業可直接向市局大企業管理部門提出涉稅訴求,處理意見經市局相關業務部門研究后執行,省去由基層稅務機關逐級向上請示的流程。特別重大的涉稅訴求,可根據需要啟動稅企高層對話,由企業直接對話市局相關局領導。

四是實施分級分類風險提示。根據稅務機關對企業涉稅風險的監控、分析和評估結果,通過網上辦稅廳、微信服務平臺、稅收風險提示函等多種方式對大企業進行風險提示,由企業組織開展自查自糾,達到自我遵從的目的。
五是對自我遵從意愿和能力較好的企業減輕稅務檢查的頻率和強度。在企業自我遵從意愿較高的基礎上,盡量避免采取稅務稽查等敏感的手段。對于已經到達輪查年限的企業,優先采取自查引導的方式,由企業自我檢查并自行作出納稅調整。經調整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的,則不啟動檢查程序,避免因稅務檢查給企業帶來的聲譽影響和配合檢查的負擔。
六是開通大企業專用微信服務號。開通大企業專用微信服務號,實現稅收政策精準查詢、稅收政策推送定制服務和訴求解決一鍵預約三大功能。企業可按照稅種、行業和經營管理環節精準查找稅收政策,提高查詢效率;針對企業不同層級人員提供“勾選式”稅收政策推送定制服務,實現個性化政策服務;搭建訴求解決服務預約通道,針對企業需要預約稅務機關人員面談涉稅訴求的,實現“一鍵式”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