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人常常提醒自己,也提醒他人,好日子要好好過。
中超聯賽媒體版權一下子賣到5年80億元的價格,讓人聽起來嚇一跳。比起當初俱樂部貼錢求著電視臺轉播,這當然是好日子到了。但是,有了錢,怎么花,往哪兒花,俱樂部都把這視為新的考驗和挑戰嗎?未必。
物質匱乏時代,誰都懂得珍惜,想不節儉也不成。條件好了,仍能節儉持家,而不揮霍浪費,那才是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民族的優良素質所在。天天盼著體育產業大發展,真要發展起來,錢多了,麻煩也會多。如果財大只是換來個氣粗,必有后患。有錢的日子怎么說也比窮日子好過,但怎么個過法,其實很有講究,甚至有學問,需要學習的東西多著呢。最該做起來的是補課,就說足球,是進一步花錢買“大牌”,還是投向基本建設?從完善場地設施到培養綠茵娃娃,比的是俱樂部決策的目光長短。
中國男籃爭得主場之利,但有些優勢并非主場所能帶來,不管對手多強,做好自己,打出水平,打出特點,再無輕敵受挫發生。結果,年輕的隊伍直達里約,取得亞洲冠軍和奧運參賽資格,像個嚴謹過日子的樣子。
中國足球隊在世界杯外圍賽中的處境陡然變得很險,抽簽時因為同組對手大多競爭力不強,形勢不錯,豈料在中國香港隊面前破門無策。遠赴多哈“日子”仍不算難過,空調球場免去了灼熱之苦,但打過方知“好日子”對雙方來說是公平的,自己不受制,對手也涼快了,最終還是要在同等條件下角逐。一球落敗的結果導致出線前景比登天還難,中國隊并沒有把“日子”過好。
體育不是花錢爭面子的事,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中,體育應當與時俱進。秋高氣爽,各地馬拉松賽事此起彼伏,報名之踴躍竟至要通過搖號解決,大眾健身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時尚。生活水平提高,接下來一定是改善生活質量。
體育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運動和健康是新的生活方式。同樣是有錢了,條件好了,在生活和事業面前,不同觀念有不同的活法和干法。把好日子過好,為的是以后有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