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江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因為擁有一座全湖南最好的籃球館,在10月成為亞洲籃壇的焦點。這座場館建在小山之上,看球的人先要走上一段長長的坡路。對于中國男籃來說,他們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也在苦苦爬坡,沒那么一帆風順,有時甚至大幅后退。10月的長沙,終于見證了他們再度登上亞洲之巔。雖然不是多么高遠的目標,但曾經(jīng)歷了高峰、低谷和不斷徘徊的過去,中國男籃的浴火重生還是帶給人們久違的熱情。當然,正如主教練宮魯鳴所說,重回亞洲之巔,這不是結束,只不過是開始。
從2009到2015,四屆亞錦賽,中國男籃總是在跌跌撞撞中“試錯”。2009年天津決賽慘敗給伊朗,無異當頭一棒。2011年武漢亞錦賽險勝約旦,但在之后的奧運會上墊底而歸。2013年則是徹底的噩夢,無緣前四,創(chuàng)下新低。去年的亞運會上,中國男籃再一次名列第五,讓昔日的亞洲霸主竟有無處容身之感。直到2015年的長沙,這幫平均年齡24歲的小伙子們在小組賽中逆轉擊敗韓國,中國男籃才開啟了多年未見的奪冠模式和狀態(tài)。半決賽酣暢淋漓地擊敗老對頭伊朗,決賽有驚無險地擊敗菲律賓,登上亞洲之巔的中國男籃終于可以痛快一吐郁結心中的悶氣。
就在本次亞錦賽前,中國男籃面對著空前的壓力。一方面,由于主教練宮魯鳴要為去年亞運會的失利負責,招致懷疑之聲;另一方面,在今年夏天的熱身賽期間,男籃常常大比分輸給對手,更讓人捏一把汗。赴歐洲拉練,75比101輸給俄羅斯隊,55比95輸給塞爾維亞隊,被對手狂虐,甚至兩次輸給過去常常是中國隊手下敗將的尼日利亞。這些因素疊加,中國男籃遭遇空前低迷的輿論環(huán)境。就在亞錦賽開賽前,中國隊邀請山西隊當陪練,第一場球輸了兩分,雖然是內部比賽,但結果卻傳了出去,更加劇了外界的質疑。
熱身賽失利,宮魯鳴心里其實非常篤定。他表示,去歐洲“就是沖著輸球去的”。實際上,無論面對俄羅斯還是塞爾維亞,都是今年歐錦賽的全套人馬,輸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兩次輸給尼日利亞隊,的確令宮魯鳴有些感觸。昔日的手下敗將已非老樣子,其中有兩名球員在NBA效力,還有3個人在歐洲打球,球隊的個人攻擊力和整體能力都今非昔比。正因為如此,宮魯鳴才更不擔心熱身賽輸球,晚輸不如早輸,“還能多給他們時間歷練,積累感覺”。
在如今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男籃備戰(zhàn)不可能全然不受影響。為了盡可能地讓隊員們靜心投入訓練,隊里每天晚上都要隊員們上交手機,第二天再發(fā)回。這幫孩子們也能理解教練組的苦衷。從這一點看,宮魯鳴和隊員們的溝通始終是有效的。
一切問題都要在球場上解決。在宮魯鳴看來,怎樣調動起年輕隊員的求戰(zhàn)欲、求勝欲,是帶出隊伍的重要一環(huán)。他說:“這些孩子憋得太久了,心里都有一種想爆發(fā)的感覺。比如易建聯(lián),現(xiàn)在已經(jīng)真正成為隊伍的領袖,擔當起核心的作用,特別是給年輕隊員做表率。”
小組賽同韓國隊那場驚心動魄的比賽,易建聯(lián)拿下20分。之后的比賽中,對手越是強大,他越是往上沖。他在攻防兩端不惜力的表現(xiàn),也振奮了全隊的士氣。有幾次,宮魯鳴想把他換下來休息,他都擺手示意要繼續(xù)打。這也令宮魯鳴對他格外放心。
隊長周鵬在亞錦賽期間女兒生病的事,牽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隊里特意給他放了假,讓他回去探望女兒。回去不到一天,周鵬又趕回了隊伍。這樣的惺惺相惜,給球隊營造了精誠團結的氛圍。要說改變,這樣的改變比技戰(zhàn)術更為深刻,也更能激發(fā)戰(zhàn)斗力。
周琦、郭艾倫、趙繼偉,這些中國男籃的新一代球員,受到空前的矚目,也為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不僅帶來了勝利,更帶來了希望。對于中國男籃來說,這幫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無疑是今后十年最可倚重的力量。
在起用新人方面,宮魯鳴一向敢于放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就給了年輕的王治郅大放異彩的機會。這次,他又把相同的機會給了周琦、給了趙繼偉。他的眼光和勇氣再一次得到驗證。
在宮魯鳴看來,來自遼寧的后衛(wèi)趙繼偉是中國男籃十多年來難得一見的優(yōu)秀后衛(wèi),缺乏組織后衛(wèi)的痼疾有望得到扭轉。
近年來,趙繼偉在國青隊中得到長足的鍛煉,每年要參加100多場國際賽事,這樣的世面讓年紀輕輕的他打起大賽不怯場。曾經(jīng)擔任過國青隊領隊的宮魯鳴看在眼里,因此,在聯(lián)賽中還打不上首發(fā)的趙繼偉進入國家隊,卻得到了寶貴的首發(fā)機會,并用實際表現(xiàn)證明他能勝任這一角色。

和趙繼偉同屆的周琦也是中國男籃的一大發(fā)現(xiàn),兩人從國青隊就一起形成的默契也反映在國家隊的比賽中。趙繼偉和周琦聯(lián)手送上空中接力暴扣,博得滿堂喝彩。雖然趙繼偉在聯(lián)賽中出場的時間還不多,但宮魯鳴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很有天分,打球動腦筋”,這是宮魯鳴對趙繼偉的評價,也是對他寄予厚望的基礎。
和趙繼偉、周琦相比,圍繞郭艾倫的話題或者說沖突就多了些。他是最后一個被招入隊的球員,他犀利的突破和相對薄弱的組織能力都十分明顯。宮魯鳴用將才形容郭艾倫,用帥才形容趙繼偉。在他看來,郭艾倫很要強,訓練強度很大,非常希望在球場上證明自己,但有時候“頭腦一熱”,只顧自己打得高興,這都是教練組要時時提醒他之處。
宮魯鳴最終選擇帶上郭艾倫,表明他對隊伍的整體結構有著清晰的考慮。亞錦賽期間,每當中國隊出現(xiàn)場上僵局時,宮魯鳴往往派上郭艾倫,他尖刀一般的突破總是能打開局面。10場比賽,郭艾倫場均取得10.9分及4次助攻,還入選了亞錦賽最佳陣容名單。這正是宮魯鳴知人善任的體現(xiàn)。
時光回到兩年前,當中國男籃送走了洋帥楊納基斯,主教練人選成為難題。陷入換帥窘境的中國籃協(xié)想起了宮魯鳴。宮魯鳴站了出來,勇于承擔,唯一的要求是“男籃的一切我說了算”。從挑選隊員開始,他對老將新人一視同仁,隊中只有5人打過亞錦賽。
有些老隊員出工不出力,宮魯鳴毫不客氣地送他們“回家”。孫悅、朱芳雨等老將的落選,讓外界多了些指責。對此,宮魯鳴有自己清晰的原則:如果沒有為國家而戰(zhàn)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對于現(xiàn)在的中國男籃是沒有意義的。
亞錦賽期間,宮魯鳴每次都會帶著不同的球員出席賽后發(fā)布會,其中有郭艾倫、周琦、王哲林、趙繼偉,卻沒有老將易建聯(lián)和劉煒。對此,宮魯鳴的回答很簡單,也很明確:“我希望給年輕隊員更多的鍛煉,也希望激勵他們。誰在球場上表現(xiàn)更好,我就帶誰來。”他的決策和執(zhí)行力將這支年輕的中國男籃捏合在一起。
58歲的宮魯鳴總是一副淡然的表情。他再度執(zhí)掌中國男籃的帥印,與錢無關,只與籃球有關,只與他心中對籃球割舍不了的情結有關。
在場邊指揮比賽,他總是平靜的樣子。小組賽最多時曾落后韓國隊20分,同伊朗隊的半決賽下半場要面對對手瘋狂的反擊。這些,宮魯鳴都靜靜地面對,他所做的就是讓隊員們相信自己。
在場邊指揮比賽,宮魯鳴雖然也有一些肢體語言,但很少大聲喊話,更多的時候只是走到替補席上的隊員們面前溝通幾句,面授機宜。
他的平靜、儒雅體現(xiàn)在很多場合。每次賽后發(fā)布會結束時,他都會說好幾遍“謝謝”,面對仍然提問的記者,他也會耐心停下來解答問題。
宮魯鳴并非沒有失落。去年亞運會負于日本,對他而言就是一道檻。當時,他在領先時做出四上四下的決定,結果被對手抓住機會反擊,逆轉了比分。那個時刻,宮魯鳴的臉上寫滿了失落和茫然。之后,他勇敢地扛起了所有責任,坦率表示自己“有些輕敵”。
奪冠之后的宮魯鳴依然寵辱不驚。他說:“我所處的這個位置自然是風口浪尖,我也很難改變別人的思路。雖然現(xiàn)在奪冠了,可我真的不覺得我比兩周前聰明了多少,或是好了多少。”
他坦言,自己一直做好了“下課”的準備,“我來的時候就是換了個辦公室,如果離開,也就是再換回去而已,之前的職位也沒有被免去。對我來講,什么結果都有準備”。
既專注又淡然,宮魯鳴有自己清晰的認識和判斷:“我不敢保證說我的工作就是絕對好,絕對正確,但我現(xiàn)在干的是我認為一支國家隊或者一個職業(yè)球員應該干的正事兒,至于結果和其他的,都留給后人去評價吧。”

拿到了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入場券,對中國隊來說,只是延續(xù)了以往的“慣例”。宮魯鳴說:“亞錦賽上男籃表現(xiàn)出的精神確實讓國人振奮,這種團隊凝聚力讓我們有了追求更高目標的動力。我相信這批年輕人還有更高的目標,他們還有很多的潛力可以挖,他們渴望去奧運會上證明自己。”
新賽季CBA聯(lián)賽將擂響戰(zhàn)鼓,隊員們也返回各自俱樂部。宮魯鳴接下來的任務是繼續(xù)考察隊員,“希望國手們在新的賽季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把國家隊團結奮斗的精神帶給CBA,CBA的發(fā)展才是中國男籃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