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沫
一年前有多驚喜,一年后就有多失落。這句話是形容費德勒和他那些鐵桿球迷的。秋意漸濃,在亞洲賽季的尾聲,對德約科維奇的夸贊聲漫天蓋地,他當然也配得上這份贊譽:在北京和上海兩站賽事中接連捧冠,以十全十美的方式為亞洲賽季收尾,拿了冠軍,賺了獎金,贏了人氣。
勝利者的滋味有一種,失敗者的滋味卻有千千萬萬種。對于費德勒來說,2015年在中國的經歷不那么美好。
一年前,在上海大師賽的半決賽中,費德勒給不可一世的德約科維奇上了一課,終結了對手的賽季28連勝,又在決賽中雙搶七險勝西蒙,征服上海灘。那是費德勒職業生涯的第23個大師賽冠軍,也是職業生涯的第81冠。
一年前,最后一刻才決意遠征上海,冠軍是對費德勒的最好回饋。他承認:“在我這個年紀,已沒必要為了打球而打球,而是心中有渴望時才踏上賽場,那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決定!”
一年后,在萬千球迷的呼喚聲中,費德勒沒有像去年那樣猶豫是否參賽,他要來力爭衛冕,他要來重溫返回上海灘的美妙滋味,他要和“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在黃浦江邊英雄相惜,他要來履行自己和球迷許下的見面之約。
于是,在今年的中網還未完結,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的冠軍之爭還未見分曉之時,費德勒帶著自己的團隊如約抵滬。他的粉絲早已癡心守候,“ROGER,YOU ARE OUR KING(羅杰,你是我們的王者)”的標語是10月9日深夜浦東機場的風景線。他依舊真誠地微笑,揮揮手,像老朋友般和深愛他的球迷們打招呼,一切是那么的熟悉。
來上海前,費德勒特意囑咐組委會,要對他的行程低調。可即使是“一身輕”來到上海,也抵不住萬千球迷想見到他的心。
費德勒和上海有著說不完的情感,他知道這里對他的意義:“這座城市和這里的球迷是我下定決心來參賽的重要原因。2002年第一次到上海,至今已有13年,當年還是我來為旗忠網球中心開館。不來參賽其實是一個很容易做的決定,但我知道這里的球迷如此期待看到我,這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別看他是高高在上的男神,可這里的球迷對他有特殊的感情,為約定,他也會來。
這是費德勒在美網決賽中輸給德約科維奇后首次出征。有關和德約科維奇的對比屢次被提起,“其實我們倆的實力很接近,只是有時他的狀態好些,有時我的狀態好一些。美網決賽輸球反倒給了我更大的勇氣和信心”,這是大家熟悉的費德勒,那個傲氣的費德勒。
回到上海灘,費德勒享受著至尊王者的地位和擁戴。上海大師賽有個慣例,上屆冠軍有權為下一年的球員定制披薩,他會為對手們定制什么口味的披薩呢?“肯定還是正常的食材,但料一定會非常足,一定讓他們胃口大開”,說完,費德勒帶著詭異笑容離開圍堵的人群,給人們留下遐想“費德勒牌”披薩的無限空間。
可惜,披薩的味道還未散去,制作披薩的人卻匆匆離別。當費德勒和納達爾在上海大師賽被抽入下半區時,人們已不再像以往那樣熱切期待兩人之間的第N次對話成為現實。
沒想到,早早失約的卻是準備衛冕的費德勒。
按照以往的賽程,種子選手首輪輪空,周三才會首戰。但費德勒在2015年的首秀卻被安排在了周二。問及原因,這是組委會和費德勒協商后的決議,“因為來上海之前我一直沒有參加比賽,組委會問我是否可以先打時,我接受了他們的提議,因為這意味著我還能多一天的練習時間。”

去年的上海大師賽首輪,面對梅耶爾時,費德勒躲過了5個賽點的折磨,死里逃生,奪得冠軍。一年后,運氣完全站在了對面。對付世界排名在70位的拉莫斯,費德勒無能為力,接連的失誤和失準的進攻給了對手一次次握拳慶祝得分的機會。6比3,拉莫斯拿下決勝盤后,激動得幾乎淚灑現場,這是拉莫斯職業生涯第一次取得對陣世界前十的勝利,在此之前,他已經連續輸掉了15場對世界前十的比賽,只贏過兩盤,如此之意外,眼淚說明一切。
球網另一側的費德勒禮節性致意后,匆匆離別。
輸球后,費德勒火速出席了發布會,手捂著眼睛,神情黯然。首戰輸球的滋味不好受,更何況是對冠軍有渴望和念想、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天王。
恐怕費德勒自己也很難說清去年在上海是如何挽救5個賽點,贏下首場比賽直至奪冠。今年,他也很難說清是如何丟掉了這場比賽。
技術統計顯示,費德勒的Ace球數量以及一發和二發得分率都明顯高過對手,直接得分多出23個,非受迫性失誤只多出4個,總得分也比對手多出7分,難怪費德勒也很難分析出自己究竟是如何丟掉了比賽。
歸結于傷病?費德勒否認,自從今年戴維斯杯后,他帶著家人休假一段時間,重新投入訓練。“我倒希望是因為自己的身體不適呢!”瑞士人甚至還有心情開玩笑,這也證明34歲的費德勒見慣了大風大浪,習慣了起起伏伏,在今年的馬德里大師賽上,費德勒同樣是首戰出局,擊敗他的是澳洲新秀克耶高斯。
2015年,費德勒能連續打入溫網和美網決賽,也被克耶高斯和拉莫斯這樣的小卒在首輪爆冷,巔峰時期,他陰溝翻船的記錄可是少之又少。
這場早得不能再早的失利,讓費德勒損失了1000積分,世界第二的排名也被穆雷所取代。這不是費德勒第一次從世界第二滑落,在今年的辛辛那提大師賽上,穆雷就把費德勒擠下過世界第二,不過一周過后,瑞士人抱著辛辛那提大師賽的冠軍重回次席。這一次,從上海帶著失利離開的費德勒恐怕無力重返世界第二。
費德勒早已將排名置之度外,在這個曾經坐慣世界第一寶座的瑞士人眼里,世界第二與第三的感覺別無二樣。但是,如果將世界第三的位置保持到下賽季,意味著費德勒有可能在明年大滿貫賽事的半決賽輪次提前遭遇德約,這是目前最可怕也最無解的敵人。
失利后,費德勒沒有在上海停留,一群癡心的球迷在浦東機場連夜守候,難說再見。是來年再次相見,還是在上海再也不見?
費德勒答應明年上海見:“我希望如此,一年的時間當然不短,但我會圍繞明年參加上海大師賽來計劃我的賽程安排。”
2016年費德勒的參賽計劃,里約奧運會當然是重中之重,長年征戰ATP的球員不僅要考慮復雜而緊密的賽程,還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費德勒又該如何取舍?眺望2017年,費德勒就將36歲高齡,他真能堅持到兩年后么?
費德勒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來上海的畫面:“當時,去往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賽場,一路上設計奇思妙想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那時我還能和米爾卡在街頭隨意地漫步。”十多年后,盡管已無法再去街頭漫步,但上海與費德勒“永遠親密的關系”卻根植于心。
當一個人高高在上時,他享受山呼海嘯般的擁戴不足為常,當巔峰不再時,不離不棄的支持依舊溫暖,這也許就是費德勒愿意繼續前行的動力。他家產過億,兒女成群,依舊在享受著網球帶來的歡樂與淚水。
2015年,費德勒與上海匆匆再見,新一輪的等待剛剛開始。不管旗忠球場是否能再見到他的身影,至少他還握著球拍在球場上繼續揮舞,也許就是一種幸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