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木
夢碎歐洲杯,荷蘭隊就像是海上風雨飄搖的末日孤艦,看不見桅桿,也找不出航向。如果為荷蘭這次失敗的歐洲杯預選賽之旅定個基調(diào)的話,那么最直觀的一個詞或許就是“無奈”。主力球員傷病纏身,偏偏趕上了新老交替的慘淡現(xiàn)狀;希丁克的執(zhí)教理念混淆不清,荷蘭被迫臨陣易帥,犯了兵家大忌也只能“在所不辭”;試圖展現(xiàn)生力軍姿態(tài)的荷蘭成了徹頭徹尾的啃老族,老將們不堪重負,新人們干瞪眼;在出線機會渺茫之時又偏偏重蹈覆轍,跑不動的范佩西和難以獨挑大梁的新星德佩發(fā)生內(nèi)訌。這些或許可以作為表象來解釋荷蘭為什么會折戟歐洲杯預選賽。但是,深層次的原因或許很難一下子說得清楚。
先來打一個比方。一輛豪華的雙層巴士按照習慣的路線行駛在寬闊的柏油路上,每到一個站點,都會送別一些乘客,接納新的乘客。久而久之,乘客們熟悉了雙層巴士的到站時間和路線,按照時間準時準點上下車,雙層巴士也按部就班迎來送往,上下兩層座位很少有空缺。突然有一天,城市道路改建,雙層巴士行駛幾十年的路線改變了,會有少數(shù)老面孔在新的站點等待上車,但是更多的新乘客摸不清上車的時間。此時雙層巴士只能無奈地面對兩個選擇:要么不顧及沒有上車的其他乘客,直接向前趕路,這樣的話僅僅上層坐滿了些許老乘客,下層卻空蕩蕩一片;要么為了湊齊客源不得不在每個站點多停留一段時間,這樣一來勢必貽誤行程。

如今這支荷蘭隊如同這輛雙層巴士,背離了熟悉的路線,新老乘客青黃不接,在陌生的道路上時走時停,結果延誤了通往歐洲杯賽場的行程。從2008年歐洲杯后,那支進攻如潮水、防守如脫兔的荷蘭隊漸行漸遠,保守的打法背離了荷蘭注重進攻與防守整體協(xié)調(diào)性的傳統(tǒng),攻守兩端一旦被分別對待,就都陷入了僵化:范佩西、羅本、斯內(nèi)德、亨特拉爾這些老球員在進攻中的作用被無限放大,他們是雙層巴士上層所過分依賴的球員,在中前場只能承擔更多的責任而難堪重負;新球員難以脫穎而出,顯然沒來得及適應這輛雙層巴士,尤其是小將們坐鎮(zhèn)的平庸中后場給防守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攻守兩端相互掣肘難以施展。
盡管在兩屆世界杯中殺入了四強,但并不意味著荷蘭就可以將保守的足球進行到底。世界杯賽場上荷蘭更多依靠的是粗糙的長傳和搶斷,倘若沒有羅本的個人突破來帶動整體進攻的話,這樣的荷蘭能夠在世界杯賽場上走多遠?如今羅本受到傷病困擾,尋找替代者無望的荷蘭隊為了保持整體協(xié)調(diào)性,只能加強整體推進,將陣型盲目前移,進攻難以為繼,防守又鞭長莫及。此時的荷蘭已非彼時的荷蘭,沒有了全攻全守的華麗與靈性,臨場的陣型調(diào)整僅僅是倉促應對之舉,而非有意為之,效果也就可見一斑了。
總之,這支荷蘭隊出現(xiàn)了任何豪門球隊都有可能面臨的問題,風格的轉型和人才的斷檔。只不過荷蘭經(jīng)歷了兩個世界杯的洗禮后,前一個問題尚在磨合當中,后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在人們看來,荷蘭人習慣了悲壯地死去,不適應黯然地離開。換個角度想想,足球需要某些球隊站出來“一覽眾山小”,也就需要一些球隊品嘗“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黯然失色,只不過這一次是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