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接見劉慈欣
上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國夢是國家富強夢、民族振興夢、人民幸福夢,也是科技騰飛夢。科普科幻創作是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展現中國夢,是我們的重要責任和特殊價值所在。劉慈欣同志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榮獲世界科幻小說大會雨果獎,這是中國科普科幻事業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普科幻創作領域的一個具體表現。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借慈欣同志獲獎的東風,一起商討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意見,搞好科普科幻創作,為實現中國夢注入科學正能量。
剛才,尚勇、延豪同志介紹了中國科普科幻創作的有關情況,慈欣同志介紹了從事科幻創作的體會,劉嘉麒、周赟、吳巖、姚海軍等同志都談了很好的意見建議,聽了很受啟發。《三體》這部科幻小說信息量大、亮點多,不僅有很好的科學想象,而且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和哲學思考,體現了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的統一。好的科幻作品,一要在情感上緊扣人心,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講述的是向善向美向真的人情故事,情節不荒誕、不矯情、不冷酷、不殘忍。冷酷、殘忍的故事情節,讀者看著不舒服,對青少年的影響也不好。科幻創作是真情第一,還是真理第一?要我說,還是真情第一,真情是真理的基礎,真理是真情的拓展。當然,對現實社會來說,真理還是第一位的。二要有合理的想象。好的科幻作品既要有超前的科學題材,又要淺顯、直觀、易懂。為什么《阿凡達》比《黑客帝國》的票房高?因為它的想象更加合情合理。三要有正面的思想內容,有一種精神的光輝。藝術的最低層次是技巧,最高層次是精神。好的科幻作品總要給人留下一些思想或精神的東西,比如面對災難的同情心、正義必勝的信念、集體主義思想、奉獻犧牲精神等等。我也同意剛才大家的意見,科幻創作也反映國家的科技實力和民族的創造力。中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特別是科技事業的發展,為科幻創作提供很好的條件和廣闊的想象空間,希望大家珍惜歷史機遇,創作更多優秀作品,推動科普科幻事業繁榮發展。

李源潮副主席暢談科幻,對中國科幻寄予了無限希望
對美好未來的想象是人類進步的精神動力
從遠古到今天,想象推動著人類的實踐,實踐也不斷激發著人類的想象。從中國的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到西方的普羅米修斯盜火、諾亞方舟救世,人類在想象中探索未知、描繪未來,摸索規律、醞釀變革。想象引領人類走上探索科學真理的道路。對太空的向往,催生了飛機、火箭、載人飛船的發明;對大海的向往,催生了輪船、潛艇、“蛟龍號”的誕生。哪吒的“風火輪”正部分成為現實——獨輪電動車雖然還飛不起來,但已經能到處跑了。想象引領人類走上追求社會進步的道路。對自由平等、富裕文明的向往,推動了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專制,推動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所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人類的發展進步。中華民族是最富想象力的民族,古代諸子百家,老子對宇宙自然的想象、孔子對社會倫理的想象、墨子對科學技術的想象,與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相比,或許更勝一籌。到了近代,中華民族的想象力被封建專制和帝國主義侵略所壓抑。實現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這一偉大歷史進程將充分展現中國人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希望有更多像慈欣同志這樣的優秀科普科幻創作者,寫出更多像《三體》這樣的好作品,為在青少年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為激發全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創造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科學幻想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不可或缺的引導力量
在人類所有想象中,科學幻想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維探究未來,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日益突出、不可替代的啟示性作用。科學幻想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一是源于真實的人類生活。《三體》描繪了人口膨脹、過度工業化、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極端情況下的未來人類生活,這些都是當下困擾人類的現實問題。克隆人、糧食危機、氣候變暖、基因突變、電腦黑客、機器人都是很多科幻作品的主題背景。關注現實、反思現實,是科學幻想的基石和魅力所在。二是激發新奇的科學發現。開普勒關于天體引力的猜想,啟發了牛頓等人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研究。威爾斯在《獲得自由的世界》對“超級炸彈”的設想,啟發物理學家西拉德推算出原子可控鏈式反應方程式。凡爾納《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為“現代潛水艇之父”西蒙·萊克提供了靈感。立足科學、敢于猜想,激發最新奇的科學發現,是科學幻想的本質和力量所在。三是展開廣闊的自由想象。科學幻想與現實生活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不止步于已有的定律和公式,想前人之不曾想,想今人之不敢想。葉永烈在《小靈通漫游未來》一書中設想的隱形眼鏡、飄行車、人造月亮等等,在當時以至后來很長時間人們都認為是天方夜譚。諾蘭在《星際穿越》一片中設想的黑洞逃逸,《三體Ⅲ·死神永生》一書中不可捉摸的“白紙條”,都特別“燒腦”,半天都想不明白。越是這樣,就越能激發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好奇。放飛想象、自由馳騁,是科學幻想的核心和生命所在。
繁榮科普科幻創作,為實現中國夢注入科學正能量
科普科幻創作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普科幻創作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一代又一代科普科幻工作者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們的科普科幻創作在整體上與國家發展的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學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中國的電影院線放的還主要是美國的科幻大片,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還是美國的科幻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科普科幻創作是展現中國夢的重要載體,是引導人民群眾堅定理想追求的重要力量。希望廣大科普科幻工作者牢記總書記教導,高揚理想旗幟、科學旗幟,創作更多為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喜愛的優秀作品,為實現中國夢注入科學正能量。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夢想。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對科普科幻創作者的要求。實現中國夢是當代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追求,科普科幻創作要緊緊把握這一時代主題,講好人民群眾的追夢故事,反映人民群眾的進步心聲。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科學的未來。不論時代怎么變,科普科幻創作始終肩負著點燃青少年科學夢想的使命。“小靈通”“機器貓”“超能特戰隊”這些不同時代的科幻形象,對當年的孩子們影響很深。20世紀50、60年代的青少年,餓著肚子也要看科幻小說。現在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大大提升了,有書有網,條件很好,但追求科學、探索科學的熱情卻在降低。這種情況值得憂慮。科普科幻創作者要成為托起青少年登高望遠的巨人肩膀,讓孩子們的目光看到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看到人類進步的最前沿,激勵他們從小熱愛科學、追求科學,樹立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創新創造的志向。二是既要“超人超物超史”又要合情合理合法。“超人超物超史”是人類幻想的共同特征,合情合理合法是科學幻想要把握的基本準則。離開了人類的基本情感,離開了事物的普遍規律,離開了社會進步的根本邏輯,“超人超物超史”就會變得荒誕不經,成為負能量。把科學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是科幻創作的正確方向。三是把科學幻想、人類情思、社會理想融為一體。這是科幻創作的最高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幻想是溝通科學與人文、自然與社會的橋梁,科幻創作也是對物質世界、人的思維和人類社會規律的探索。我感到,優秀的科幻作品應該是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的有機統一,既要有科學的味道,激發好奇心和想象力;又要有動人的情感,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還要有思想的力量,引導人追求美好理想。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科技事業的跨越發展,為科普科幻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希望廣大科普科幻工作者向實踐學習、向人民學習,不斷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開創中國科普科幻事業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左至右:楊文志、徐延豪、姚海軍、劉嘉麒、劉慈欣、李源潮、周赟、吳巖、尚勇、吳海鷹、束為
各級科協組織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肩負起繁榮發展科普科幻事業的重任。要大力宣傳像劉慈欣同志這樣的優秀科普科幻工作者,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創作,熱心為科普科幻工作者干事創業服務,重點鼓勵開發科幻電影和互聯網科幻,拍攝中國自己的科幻大片。要加強與作協、文聯等部門的溝通協作,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推動科普科幻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