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航
瑞典居民小區都設有自動垃圾收集系統,垃圾桶直接連接地下運輸管道,管道中根據垃圾收集的頻繁程度設置時間,各個管道會定時開啟,各種垃圾被吸入中央收集站。收集站通常修建在偏僻的郊區,那里建有熱電廠,利用垃圾發電后將電能送回居民小區,電費只有其他能源供電的50%。
在瑞典人制造的生活垃圾中,36%可以得到循環利用,14%能夠再生成肥料,49%被焚燒發電、供熱,被填埋的不能再生垃圾僅僅占1%,有99%的垃圾都再生利用。瑞典是歐盟中垃圾焚燒比例最高的國家,垃圾被投入1000℃高溫的鍋爐中焚燒,產生大量熱能,通過連接城市四通八達的供暖管道為81萬戶家庭供暖,占全國供暖能量的20%,同時為25萬戶家庭提供日常電能。瑞典千家萬戶使用的熱水、暖氣和電能,主要歸功于垃圾處理站。這種將垃圾轉化為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很高,致使瑞典的垃圾不夠用,只好向其他國家進口垃圾,每年進口的垃圾達到80萬噸,幾乎都是用于冬季供暖。
垃圾運輸系統的良好運轉,離不開瑞典群眾分類處理垃圾的規定和習慣。基本上每個家庭都不約而同地覺得,隨便傾倒垃圾是非常可恥的事情,他們會將垃圾進行認真分類,按照不同的類別,放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瑞典政府重視環保,出臺系列嚴格可行的環保政策;瑞典企業設計的垃圾處理系統,對廢棄物的處理技術高超;瑞典人普遍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垃圾分類深入每個家庭。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