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

馬修·沃恩執導的《王牌特工:特工學院》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分(IMDb:8.2、時光網:8.3、豆瓣電影:8.7)動作科幻片,影片充滿著007系列電影的奇思妙想和神秘武器,以及《黑客帝國》般行云流水的打斗和槍戰戲。影片既是對經典間諜電影的致敬,又在其中加入一些顛覆和好玩的元素。這些細節上的用心和整體呈現出來的酣暢淋漓的效果無不讓走出影院的觀眾大呼過癮。
過硬技術解決現實難題
這極具風格化的影像效果,是主創人員的天才創造力和幕后制作人員的精湛技藝的結晶。本文將分析該片四處值得一提的場景——爆頭焰火秀、刀鋒女殺手、教堂大屠殺、高空險跳傘,看看制作組在拍攝前期有怎樣的考量,以及在拍攝時遇到過怎樣的難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影片中,倫敦青年埃格西(塔倫·埃格頓 飾)受超級秘密情報機構的一名特工哈里·哈特(科林·費斯 飾)招募,他們試圖一起挫敗互聯網億萬富翁瓦倫丁(塞繆爾·杰克遜 飾)的瘋狂計劃。在一場極為出人意料的動作戲中,資深王牌特工梅林(馬克·斯特朗 飾)觸發了植入瓦倫丁的VIP和同伙脖子中的芯片,使他們的腦袋隨著音樂旋律有節奏地被炸成了碎片,好似一場絢麗的焰火秀。
這場戲的最終鏡頭是由法國特效公司BUF負責制作的。在短短的9個鏡頭里,共有216個腦袋爆炸。在前期討論階段,制作人員主要討論的是如何設計一個前所未見的驚人爆頭效果,既要彰顯芭蕾舞般的藝術感,又不能顯得很血腥,這成了他們的首要挑戰。
導演馬修和視效總監兼設計師凱文·托德·豪格給制作人員的指示是要兼收并蓄,各種效果都可以考慮,包括燈泡爆炸、西瓜爆炸、沖擊波、超新星爆炸、煙圈等效果。為了讓爆炸顯得比較有趣,并且適合電影分級,BUF設計了超現實的、歡快而喜慶的效果。他們提出了很多富有創意的二維設計,如煙花、五彩紙屑、顏料、火花、迷你蘑菇云,并通過五彩斑斕的顏色(從血紅色到金橘色)來避免血腥的效果。除了這些設計外,BUF還研究了不同版本的CG煙霧模擬。為了達到幽默效果,他們把煙霧模擬成非寫實的旋渦狀,并讓其呈現出人意料的色彩漸變。
畫面中的演員都是實拍,但爆炸并不是實拍。考慮到在后期制作時,整場戲都要跟音樂同步,因此鏡頭是分開拍攝的,比如單獨拍攝一小群群眾演員,或者較為理想的情況是單獨拍攝每個演員。群眾演員只需表演被炸后倒地身亡即可,在后期制作時,BUF會把群眾演員放在畫面中正確的位置上,并讓他們與音樂節奏同步。為了實現爆炸效果,BUF找到了一些明確的參考方案:頭要像西瓜一樣爆炸;血液噴射的處理要謹慎,而且要迅速讓噴出的血液變成粉末;爆炸產生的蒸汽和煙霧得被涂成五顏六色的,呈現出蘑菇云狀,內含煙火狀的火花。這些鏡頭的幀率都在每秒24到96幀之間,以實現慢動作的效果。
在角色頸部被植入芯片的附近,BUF精心設計了發光效果。他們制作了皮膚紋理,使其發光并穿破頭部的三維模型,然后在裂縫中制作光線效果。頭部破碎的效果是用剛體模擬來實現的,而血跡則是由點狀的流體模擬來完成的。此外,BUF還繞脖子一圈創建了一個環狀的三維模型,以實現頭部被從脖子上炸飛的效果。
大多數模擬在場景搭建階段就渲染好了,便于用在鏡頭中。為了提供給導演更多選擇,BUF為最明顯的一些畫面元素都制作了一系列的版本:5種身體形狀x 5種蘑菇云 x 5種煙花 x 5種顏色 = 625種效果!
最后讓我們來談談這場戲的配樂和編舞。配樂出自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爵士的作品《威儀堂堂進行曲》第一號中的B段主題。其激揚高昂的曲調與爆頭禮花的節奏完全同步,慶祝著正義一方的勝利。而在編舞上,BUF則參考了美國編舞大師巴斯比·伯克利的作品《Dance Until The Dawn》。
不同凡響的超級絕殺
瓦倫丁的助手嘉澤勒(索菲亞·寶特拉 飾)實際上是一名有著利刃假腿的刺客,在影片中有幾次打斗、殺人和使對手致殘的戲。在瓦倫丁的山中基地里,嘉澤勒與埃格西有一場令人激動的最終對決。
Nvizible公司為嘉澤勒的假腿刀刃制作了特效。嘉澤勒結合了演員本人和特技替身演員的表演,Nvizible做了面部替換(將替身的臉換成演員本人的臉),并添加了假腿。在片場,有些鏡頭是通過運動控制(motion control)來分別拍攝嘉澤勒和埃格西的。由于打斗戲很激烈,因此片場還用了Phantom高速攝影機、纜繩攝影機、360度支架和運動控制裝備。
扮演嘉澤勒的索菲亞·寶特拉穿的緊身褲在膝蓋以下是綠色的,上面覆蓋著黑色標記點。攝制組用另外兩臺監視攝影機拍攝并跟蹤這些標記點的運動軌跡,以便于后期制作時替換成刀鋒假腿。數字假腿的動畫基本上是照著實拍素材逐幀制作的,然后再為刀刃制作一些微妙的動畫細節,以賦予其個性。
制作人員在片場掃描了寶特拉的動作數據,以便逐幀制作數字假腿的動畫。為了讓演員們在這場對決中跳得更高并顯得身手更加敏捷,制作人員采用了彈力很大的地板,這就要求制作人員進行更多精細的調節。此外,畫面中有地板,有躺在地上的無頭群眾演員,有配合迪斯科音樂的舞臺燈光,還有假腿,因此數據量很大,多虧制作人員事先對場景做了掃描,才能更容易地處理這些數據。
特效與替身 決戰的法門
在終極決戰前,特工哈里·哈特曾被引誘到肯塔基州的一個極端組織教堂,教堂里的每個人全都突然失控,互相攻擊,這全都是瓦倫丁免費提供的SIM芯片搞的鬼。最終這場混戰只有哈里一人幸存(哈里單方面屠殺)。
Prime Focus負責了這場戲的視效制作,包括血液制作、變速鏡頭、鏡頭銜接和面部替換。拍攝前,制作人員預演了整場教堂打斗戲,精心地做了計劃和布置。這場戲是在倫敦南部用兩或三周的時間拍攝的,本來是想拍攝成一個長達6分鐘的一鏡到底的打斗戲。
特技協調員兼第二小組導演Brad Allan事先拍攝了一些替身的表演,然后依此制作預演和動畫。制作人員得確保打斗完全與情節匹配,并且看上去像無縫銜接的一個長鏡頭。由于飾演哈里的科林·費斯已年過五十,無法完成所有的動作,所以一小部分鏡頭得由替身表演,這時就需要做面部替換,即把替身的臉換成科林·費斯的臉,這是個不小的挑戰。此外,這場戲原本是很血腥的,但導演想把它卡通化,看過這場戲的觀眾想必可以看出其中的卡通感。
這場戲拍攝時用的快門角度是45度,這意味著畫面邊緣清晰銳利,沒有什么運動模糊。一個主要挑戰是把幾個長鏡頭通過剪輯無縫銜接起來。整場戲有幾處剪輯,但仍有三個超過40秒的長鏡頭,每個長鏡頭中都要處理面部替換、血液、槍口閃光、火、火花、動畫制作的椅子等。現場拍攝時得確保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的過渡必須精確。即使有很多手持拍攝的鏡頭,也得確保前后兩個鏡頭的取景一致。
包括埃格西在內的王牌特工候選人都需要經歷一系列的訓練,其中就包括空中跳傘考試。他們在空中降落的途中被告知他們其中的一個人沒有降落傘,這無疑使得這次考試變得危機四伏。
這段戲由Nvizage制作預演,Baseblack完成最終特效。起初,Nvizage只是照著故事板做了一些動畫,但當他們看了一些真實跳傘錄像后,他們意識到必須讓預演中的鏡頭更具電影感。他們意識到如果不參考真實片段,就很難制作出逼真的預演,沒有云層等參照物他們也很難判斷下降的速度。
Nvizage從觀看《菲利普船長》中獲得了一些拍攝角度方面的啟發,并且導演馬修也希望讓跳傘看上去盡可能真實,而不要設計那些不可能完成的動作。Nvizage在Maya軟件中使用流體箱模擬在大氣中攝影機急速下降時所引起的波紋效果,以便在預演動畫里也能真切感受到角色正在急速下降。當角色離地面越來越接近時,他們采用了長焦鏡頭來加強速度感。
當然,跳傘表演是由紅牛跳傘隊完成的,他們都是專業的跳傘員,也就是說最終畫面中的演員都是被替換過的,綜合利用了多機3D投影、純三維頭部、額外拍攝二維頭部后進行光線和動作匹配等多種技術來實現。
Baseblack原本打算用三臺攝影機拍攝,在進行頭部替換時在3D環境下匹配光線,但是這對于空中鏡頭來說并不適用,因為跳傘時的光線變化太復雜。但是在剪輯方式確定下來后,他們就可以逐個鏡頭地進行運動匹配。匹配完后,他們就能把演員的面部鎖定在屏幕中央,并去掉攝影機的運動,以便仔細觀察演員的頭部動作和面部表情。基于此,就可以制作一個合適的面部動畫,并匹配上實拍素材的攝影機運動和光照變化。在完成面部替換后,還需要加上CG護目鏡和天空的反光,并用數字繪景和CG云層來調整畫面背景,使各鏡頭之間能夠匹配。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是因為從影片前期設計階段開始,就始終秉持著創意第一的理念,雖然看上去《王牌特工》的特效并不如《美國隊長》、《X戰警》、《變形金剛》之類的那么火爆,但是正是由于精益求精的品質和一絲不茍的態度,才讓《王牌特工》能夠做到如此的出類拔萃,或許這就是特效領域的“特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