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文
說起王嵎生大使,恐怕熟悉國際問題與中國外交的人,對他都不會太過于陌生。他是一位在當今媒體上非常活躍的國際時評家,也是電視出境率很高的資深外交官之一。王大使的經歷,簡單而豐富,從事的一直是其鐘愛的外交領域。先后擔任駐尼日利亞大使和駐哥倫比亞大使。1993年至1998年,還擔任中國APEC高官,與多國政要和外交同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美國病”與時代的變遷》一書是王大使近些年來的國際時評精選集。大致分為:“‘美國病’與時代的變遷”、“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俄羅斯‘牛’了嗎?” 、“周邊與國際組織”四個專題。基本上涵蓋了中國人普遍關注的與中國國家利益直接互動的周邊國家現狀以及國際格局的發展趨勢。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王大使首先引用的最近國際上流傳的一句順口溜給我印象深刻。“美國病了,歐洲老了,俄羅斯牛了,中國醒了——起來了!”他說,盡管這并沒有全面反映世界的客觀現實,但也認為從這句話的“調侃”中,人們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大國的處境和動向。
說起中國崛起,我覺得有篇文章《千萬莫被“忽悠”了》不得不提。文章寫于2007年6月。當時,“中國崛起”正是國際社會廣泛傳播的“熱詞”。國內媒體為之興奮,大多高歌一片。一些境外政客和右翼媒體也一改往日刻意宣傳“中國威脅論”的面孔,也對中國贊賞有加,甚至不顧及基本常識對中國進行吹捧。對此,王大使在他《解放日報》的專欄上發表了這篇非常理性的思考。王大使指出,這實際上是一顆新式的“糖衣炮彈”,要利用中國一些人的浮躁情緒和簡單的“大國心態”,麻痹中國人民的憂患意識。他們大肆渲染和夸大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增長,其真實目的就是要引起西方,特別是美國和日本的驚恐,從根本上感到中國“威脅”和“挑戰”的嚴重性,從而動員中國的敵對勢力聯手遏制中國興起。文章很快引起了當時上海市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重視。在后來的一次市委常委會上,習書記將該文念給與會者聽,并在會后作為文件發給每人一份。
其實,王大使的觀點受高層關注,遠不止這一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新上臺的美國里根政府在對臺軍售問題上觸犯中國核心利益。鄧小平采取了非常強硬的立場予以應對,展現了高超的斗爭藝術,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但是,很少人不知道,此事與王嵎生直接有關。當時,美國一家有影響的周刊發表一篇“中國無法不吞下這顆苦果”的文章,說中國現在主要敵人是蘇聯,擔心蘇聯威脅,有求于美國;美國繼續賣武器給臺灣并不存在風險;中國政府可能大嚷大叫,進行抗議,但到頭來還是沒辦法,不得不吞下這顆“苦果”。王嵎生當時正在新聞司工作,負責國際形勢動向的分析研究。憑著外交職業的敏感性,一看便知這篇露骨的文章實際代表了美國部分政要的真實心理,于是很快編寫了一期《新情況簡報》,迅速報送外交部領導和中央參考,并用了“中國果真不得不吞下這顆苦果嗎?”的醒目標題。當天,《簡報》就被小平同志看到,隨即批示: 要中國吞下這顆“苦果”,沒門!并指示外交部章文晉副部長,次日在北京機場為美國國務卿羅杰斯送行時,一定要把這一立場明確告訴他,并不惜以中美關系倒退到尼克松訪華之前的水平相威脅。
后來,正是通過“中國是否派大使出席里根就職典禮”、“推舉聯合國秘書長人選”等一系列問題上的較量,這位演員出身的總統才意識到,中美關系并非演戲那般簡單,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國人不入戲,不演戲,不拿原則作交易。迫于壓力,里根政府最后在“逐年減少”售臺武器的“八·一七公報”上簽了字。
《“美國病”與時代的變遷》
定價: ¥48.8 元
出版社:世界知識
頁數:361頁
作者:王嵎生
出版時間: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