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一詞,已經成為中國領導人在各種國內國際會議及活動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它不僅是中國領導人的智慧和理念的表露,更闡明了中國在渴望發展進步的同時與世界合作共贏的真誠訴求。
20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領導人頻繁出訪,活躍在國際舞臺。9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并出席聯合國大會,在國際社會引起廣大反響。10月下旬,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了正式訪問,推動中英關系進入黃金時期。在這些國際活動中,中國國家領導人以中國智慧闡釋國際關系,介紹中國發展道路,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
習近平主席9月下旬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分別在聯合國發展峰會、全球婦女峰會、南南合作圓桌會、一般性辯論中,圍繞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進程和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提出了一系列“中國舉措”,其中有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宏觀發展理念,給世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公共產品,這些公共產品并不是強加給對方,而是共贏。
關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略”是在國際和區域層面建設全球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大國之間相處,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于利。
關于中國的發展道路,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以增加援助與投資、減免債務、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推動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實際行動,與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共享中國發展紅利、共享中國發展經驗。
同時,中國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繼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履行大國責任,更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推動聯合國維和行動改革,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長期以來,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已經成為“合作、發展與貢獻”的典范。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本刊推出《中國與聯合國:合作、發展與貢獻》大型專題,講述中國理念,中國與世界的故事。
10月下旬,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中,發表了題為《共倡開放包容 共促和平發展》的演講。習近平用了顯著的篇幅,著重向英國公眾介紹了中國三個方面的情況,概括來說就是“道路選擇”、“夢想機遇”與“和平訴求”。“雖然地處亞歐兩端,卻長期彼此吸引。”習近平主席的這句話成為蓬勃發展的中英關系的生動寫照。中英共同打造全面升級戰略伙伴關系的中英合作將成為未來大國合作的典范。
就在本刊即將付梓之前,適逢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會議公報勾勒了未來5年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明確了改革的推進路徑。在這份描繪了“中國發展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中,“發展”一詞共出現了95次。釋放了重要信號,即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五個發展成為公報中尤其引人注目的關鍵詞。它將使全體中國人在國家的發展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江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是經濟發展方式和民生問題。十三五規劃的實施要以新的發展境界,最終惠及全體中國人。如此新的發展理念,預示著中國發展新境界的時代到來,讓我們迎接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