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楓
中國有8.8億婦女兒童,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婦女兒童群體。為更好保障他們的權益,中國與聯合國展開了全面的合作,在改善生存狀況、消除性別歧視、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作為兒童權利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中國有著長期合作關系,1947年,中國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亞洲首個開展援助的國家。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66年間,UNICEF與中國政府合作,共同致力于改善最弱勢兒童的生活,幫助中國兒童實現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家庭社會事務的權利。

在20世紀80年代,UNICEF支持中國衛生部加快為六歲以下兒童全面接種疫苗的工作進度。UNICEF駐中國辦事處高級新聞官劉莉介紹,因為很多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而當時中國的偏遠地區普遍缺乏冷藏設備,UNICEF幫助衛生部建立了一個疫苗冷藏和運輸體系,即“冷鏈系統”,這個網絡不斷發展并覆蓋了全國幾乎9 0%的人口。這大大提高了免疫接種計劃的質量,使得由麻疹、脊髓灰質炎、肺結核、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所導致的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UNICEF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指標圖集(2014)》數據顯示,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991年的千分之六十一降低到2013年的千分之十二,提前實現了兒童免疫接種率85%的目標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UNICEF還與貧困農村地區,包括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政府部門直接開展合作。劉莉說:“1987年我們在云南省開展了第一個水和環境衛生項目,由于缺乏干凈的飲水,當地兒童的死亡率較高。我們援建了供水管道、安裝雨水收集箱、修建示范廁所。一年之內,五歲以下兒童的腹瀉發病率從45%下降到4.5%。”
20世紀90年代,UNICEF與中國政府合作,推廣食用碘鹽以減少碘缺乏癥。如今,超過90%的中國家庭都食用加碘鹽,這是1990年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后續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成就。
消除孕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是世界衛生組織和UNICEF及聯合國人口基金共同開展的項目。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和UNICEF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隊,走訪了45088戶家庭,證實了孕產婦及新生兒破傷風作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在中國已得到消除。這是中國在婦幼衛生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劉莉介紹,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的兒童營養狀況有了極大改善,更多兒童獲得了衛生服務。UNICEF與中國政府共同努力合作開展的項目,已幫助包括偏遠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和城市流動兒童在內的各地兒童和婦女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011年UNICEF與中國政府又簽署了新一輪為期五年的《中國政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方案行動綱領(2011-2015年)》,該計劃將投入近8.71億元人民幣用于為中國最需要幫助的兒童和婦女提供援助。

作為致力于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的聯合國組織,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一直將保障和促進婦女人權作為其工作重心。2014年9月,UN Women發起了“他為她”全球倡導活動,并于2015年4月啟動中國項目。該項目動員男性參加到消除社會和文化壁壘、實現全社會性別平等的運動中,得到了數以百萬男性的支持。活動并不是要減少男性的權利或是剝奪男性的權利,而是釋放女性的潛能,讓男性女性都能共同為社會發展做貢獻。“這不是一個零和博弈,而是一個雙贏的事情。”UN Women國別項目主任湯竹麗介紹這個項目時這樣解釋。
“實現性別平等不僅僅是提高女性地位保障婦女權益,也同時可以減輕男性肩頭重擔。何樂不為?”參與了“他為她”運動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侯介平告訴記者,“我也有女性朋友,也有母親,關心這個問題很現實。”
奧運射擊冠軍楊凌、影視演員巍子、李光復等公眾人物也成為該項目的中國宣傳大使,為性別平等代言。
1979年,聯合國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并于1981年9月起生效,該公約全面要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家庭等領域給予婦女平等的權利。
中國是該公約最早的締約國之一,至今中國已提交6次國家報告。在2014年10月中國遞交的報告中,介紹了中國在推動保護婦女權益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如完善了促進消除性別歧視的法律法規,在工作和家庭環境中推動性別平等;通過小額貸款帶動婦女就業,提高婦女在決策和管理層中的比例,提高婦女兒童接受教育水平,為女性人才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關注特殊群體的權益保護,通過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保障老齡婦女醫療和健康的權益,建立特殊福利制度和保險制度加強對殘疾婦女和流動人口的權益保護,通過制定法律和法規加強對女童人身安全的保護等等。
經過多年努力,近年來中國婦女進步取得了顯著成果。婦女就業結構優化,參與領域更為廣泛;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各級教育中性別差距逐步消除;婦女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延長至77.37歲;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全國人大女代表比上屆提高了2.07個百分點,婦女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針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是最為常見的對人權的侵犯,且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盡管中國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已經開始認識到家庭暴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執行相關政策和法律,防止和應對家庭暴力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挑戰。聯合國消除針對婦女暴力信托基金聯合項目,旨在使更多的中國婦女能夠有權享受零家暴的生活。
湯竹麗介紹說,2014年聯合國婦女署組織召開了反家庭暴力立法國際經驗交流會。世界各地許多專家都前來參加,和中國的參會人員分享他們各自國家在反家暴立法方面的程序步驟,以及他們是如何執行反家暴法的,受到中國政府反家暴草案起草委員會的熱烈歡迎。此外,UN Women為家暴受害者代言人舉辦了研習班,這是中國首個此類型的研習班,以便讓社會工作者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受害者,為她們提供更好的幫助。
UN Women還與中國地方政府合作開展消除家庭暴力。湯竹麗介紹,UN Women與湖南省司法廳、湖南省公安廳合作,通過中國社會性別研究和倡導基金項目,協助湖南省婦聯與湖南省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了《反家暴案件司法處理指南》。該指南充分考慮家庭暴力案件在庭審過程中的婦女權利,為社會性別公正爭取到更多的司法支持。在此基礎上,UN Women又與湖南省婦聯、湖南省公安廳、湖南省警察學院合作,制定了首部警察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實操手冊。
2015年8月24日,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湯竹麗說,這個草案對于整個中國而言都是非常大的進步,很多人為了這個法案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自從中國報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以來,中國在預防病毒傳播、為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群提供關懷和服務方面已取得顯著成就。聯合國相關組織與中國政府及多方合作伙伴攜手,為取得更多進展而不懈努力。
劉莉告訴記者:“UNICEF是第一個與中國政府合作開展艾滋病項目的國際組織。早在1996年,我們就支持政府開展疫情監測、關懷、預防、社區教育及針對年輕人的宣傳工作并一直持續至今。我們正在進行的‘攜手兒童青少年,抗擊艾滋病’ 活動動員了全國數千名青少年大使。”
UNICEF開展的項目范圍廣泛,包括開展兒童福利服務框架試點,通過基層社工人員隨時了解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和其他脆弱兒童的狀況,幫助他們獲得各種社會服務;與媒體合作提高公眾對艾滋病的認識,減少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和家庭的歧視和排斥;改善服務遞送體系,提供相關咨詢和社會支持,預防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通過支持青少年愛心大使網絡,促進兒童青少年參與在同伴中開展艾滋病預防宣傳工作。“我們工作的重心就是減少差距,幫助兒童實現平等權益。而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免受艾滋病的影響,并為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提供必要的社會服務,對于他們實現這些權利非常必要。”劉莉說。
2014年7月,UNICEF與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河南省政府共同在河南啟動“愛益行”手機健康服務應用軟件,通過該軟件,青少年人群可以更加方便地搜索到包括艾滋病和生殖健康咨詢在內的良好服務。該應用軟件可就服務進行反饋,鼓勵支持艾滋病的預防、關懷同伴等志愿活動。“為了保護青少年,尤其是高危青少年人群,我們要讓他們能獲取服務,并感到放心。”劉莉介紹,“青少年,尤其是貧困或者邊緣化的青少年人群常常由于恥辱感及歧視,不愿意獲取其所需的幫助和指導,所以我們必須消除這樣的恥辱感和歧視。通過‘愛益行’,我們可以幫助青少年克服這些障礙。”
在河南開展“愛益行”手機進行試點的同時,項目還舉辦相關活動來吸引青少年積極參與。目前兩所省級醫院業已開設了青少年友好門診,而門診的醫務人員和青年志愿者也將接受相關培訓。除此以外,青少年大使網絡也將在試點地區鋪開。
2015年9月,中國政府和聯合國婦女署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舉辦全球婦女峰會。中國政府支持聯合國倡導的全球婦幼健康戰略,積極推進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婦幼健康領域指標的加快實現。中國的主要婦幼健康指標已位于發展中國家前列,與發達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已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中國在保障婦女兒童健康權益、提供均等化服務方面取得的成績,受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贊賞,他充分肯定中國發揮的積極作用,呼吁政府和社會關注并以實際行動保護婦女兒童健康,希望中國在推動全球婦幼健康工作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