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券商策略回顧
“最準券商”策略不太準
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以及華泰證券在2013年末被業內評為五家年度策略“最準券商”,這一評價依據的是各券商歷年來的策略判斷與實際市場走勢的擬合度。
上證指數2014年的運行區間為1974點到3239點,這一區間顯著超越了五家“最準券商”當初的預期——在2013年末,這五家券商普遍認為“受困于改革的難度,上升的空間不大”,因此均未向上看高到3000點以上。(參見表一)
除表中五家券商外,其它的券商預測的指數點位也均偏于保守。平安證券預測2014年指數區間為2100—2600;東方證券預測區間為2100—2600;申銀萬國預測區間為2000—2600。
安信證券最離譜 ?東吳證券最靠譜
值得指出的是,安信證券2014年度策略現在看來最為離譜,其2014年策略觀點是股指將“東南飛”,隱晦點出認為2014年A股創新低可能性很大。安信證券當時表示,主要是從企業盈利、流動性、股票供給等方面得出了這個結論。
而東吳證券當初的預測可以說是最為準確,并且東吳證券在當時的環境下已經喊出了“大牛市”。東吳證券當時指出,上證指數一波三折邁向3000點,即W型。創業板沖高回落,創業板、非周期性板塊與周期性板塊存在板塊切換的可能,時間大約在8月左右。全年看好周期性行業,看好金融行業、上游行業(如有色金屬、采掘業)。未來將迎來牛市行情,而2014年牛市的關鍵詞是利率市場化。國內外經驗表明:當經濟改革深入,供給主義特色鮮明時,經濟增速放緩有時還促成了大牛市的形成。中國過剩行業指數的底部大約已形成。國外利率市場化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最后的沖刺階段容易推動資本市場上漲甚至泡沫化。中國利率市場化正在最后沖刺階段,股指也有強烈的上漲邏輯支持。
指數區間2100—3600
各主流券商2015年的年度策略已基本發布完畢,《股市動態分析》統計了26家券商發布的2015年投資策略。結果顯示:有20家券商看多2015年走勢(占比77%),看平券商數量為5家(占比19%),僅國海證券1家觀點偏于看空。(參見圖一)
事實上,上述5家所謂“看平”的券商,也只是強調略微謹慎和存在結構性行情,整體而言,券商對2015年走勢持極為樂觀態度。
對于上證綜指運行區間的上限和下限,信達證券最高看到3600點,中銀國際最低看到2100點。
國泰君安:“新繁榮”啟動
2015年起A股及整個資本市場將迎來三到五年長周期的大發展,由資本市場發展而帶動的轉型與增長是“新繁榮”的典型特點。股票估值變化也在推動包括證券法等系列監管變革,以及政府和社會對于新興產業的認可和政策扶持。這種互動力量將推動2015年為起點的三到五年企業轉型和中國優勢產業的重新塑造和形成。中國經濟的真正轉型已經在微觀層面上開始,未來三年A股市場的大范圍、長周期的擴張使轉型從企業層面(微觀)向國家層面(宏觀)升華成為可能。“新繁榮”就是擺脫投資單一驅動的多元增長和轉型繁榮。
海通證券:旭日東升
2011年來全球各類市場分化,權益資產優于大宗商品,美股優于歐洲、新興股市。同時,技術創新發力,科技牛市在全球蔓延,A股創業板結構牛正受此映射。進入2014年,改革之輪啟動,A股增量資金入場,指數脫貧的同時,內部結構開始走向均衡。本輪行情的起點是利率下行、催化劑是改革加速、防護欄是穩中求進,大類資產配置轉向股市的趨勢已形成,15年市場向上趨勢不變,所謂“旭日東升”。11年開始從實物資產轉向固收類金融資產,14年中開始資金流入股市,相比47萬億的儲蓄、25萬億的理財和信托,A股12.3萬億自由流通市值成長空間大。伴隨增量資金入場,交易活躍度提升助推行情從小盤向中盤擴散。
中金公司:2015股債雙牛
周期性放松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流動性整體寬松,提升風險偏好的同時降低增長尾部風險。歷史上,A股市場估值與實際利率呈現負向關系,預計實際利率下行將推動市場估值擴張。我們預計滬深300指數前向12個月市盈率將從當前7.6倍擴充至8倍左右水平;2)結構性改革將繼續發力提升中國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到目前為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三百多項改革約七成已經啟動或取得積極進展。持續的改革在糾正中國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延續幾年的“增速換檔”漸近尾聲,7%左右的中期檔位可能在逐步形成。在此宏觀背景下,我們自上而下預測2015年A股盈利將增長10.6%。
中信建投:股權時代,重估中國
邏輯起點:2014年,在大周期環境的變化下,貨幣政策重新站在了“十字路口”。在流動性疊加改革預期邏輯的推動下,股市走出了估值快速修復的行情。展望未來,改革深化推動中國股權時代的到來。2015年市場趨勢分析:A股波動的三種路徑:
情景一、從估值驅動切換到盈利基本面,改革成效讓“短牛”變成“長牛”;情景二、經濟波動加大,“快牛”調整后,進入“慢熊”;情景三、沖高調整后,流動性推動延續。2015年,應該在改革的深化中探索從“快牛”向“慢牛”的切換的線索。
招商證券:市場運行“新常態”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入對內融合,對外開放的新階段,其他市場的信息,邏輯和資金將對原來封閉的股票市場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2015年投資者對于海外新增資金流入的預期將驅動A股市場的波動。需要重視這個預期的原因是:1)從人民幣國際化大戰略來看,資本市場開放的確定性相當高;2)市場預期未來進入的配置資金推動估值體系接軌的邏輯非常明確,會使那些投資回報周期長,收益彈性低,漲得慢的公司再次受到關注。
申銀萬國:英雄時代
2014年高層通過新股發行改革,鼓勵融資和寬容跨界成長開啟了股票市場的正循環。無風險利率下行,系統性風險溢價下降的邏輯將會進一步強化,大類資產配置角度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已成趨勢,市場主線將由存量博弈轉變為增量資金推動。2015年的增量資金是保險的配置資金和外資,是真正意義的投資“正規軍”,更加腳踏實地,注重價值分析。如果把中國經濟體視為一只股票,這只股票正在由成長股向價值股轉變。高分紅的藍籌龍頭和估值調整合理的白馬成長是首選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