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冉
“十三五”規劃是指導上海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編制好、實施好“十三五”規劃,對于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實現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主要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11月19日上午,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了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潘志純受“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領導小組的委托所作的《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情況的報告》。這是上海地方人大首次在常委會會議上聽取人大開展五年規劃調研情況的報告。
專題調研呈現五大特點
常委會領導高度重視,周密安排部署。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會就將開展“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列為重點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專門成立了由常委會主任殷一璀擔任組長,副主任洪浩、秘書長姚海同擔任副組長,市人大各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室的負責同志參加的專題調研領導小組。殷一璀主任出席啟動會并對如何開展好此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洪浩副主任、姚海同秘書長還多次主持召開“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領導小組會議,討論和協調推進專題調研工作。鐘燕群、姜斯憲、蔡達峰、鄭惠強、吳漢民、薛潮等副主任分別參加了有關專題調研。
各委員會聚焦重點領域,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十三五”規劃綜合性強,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統籌安排下,各委員會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協調配合,在聽取了解市政府“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情況的基礎上,主動加強與對口聯系政府部門的溝通銜接,聚焦上海“十三五”時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問題,并結合常委會執法檢查和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對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等開展重點調研,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科技創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老齡事業、食品藥品安全、文化發展、教育、體育、現代農業等18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情況的匯報,研究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
充分發揮人大優勢和特點,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各委員會深入社區鎮村、工廠企業、科研院所實地調研,與政府部門、人大代表、基層群眾、專家學者等進行座談,赴外省市學習考察,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本市“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意見,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財經委還會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開展了“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和市民問卷調查。代表調查面向市、區縣兩級5293名人大代表,共回收問卷3991份,回收率達75.4%,收集意見建議1164條。市民調查采取入戶調查方式,覆蓋全市17個區縣,共3400位市民,收集意見建議1773條。
市區縣人大上下聯動,形成專題調研工作合力。市人大常委會將“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作為今年區縣監督聯動調研的重點項目。財經委先后兩次召開區縣例會,部署、研究和交流了本市17個區縣“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工作。城建環保委結合《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執法檢查,與17個區縣人大常委會同步開展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調研。農業與農村委在區縣例會上,專門邀請市農委負責同志介紹本市現代農業“十三五”規劃編制情況,并聽取涉農區縣人大常委會農工委的意見建議。
注重發揮代表主體作用,積極建言獻策。為了充分保障代表的知情權和發揮代表的主體作用,各委員會開展調研中,擴大了代表參與的比重。內司委在本市養老服務業“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過程中,開展面向全體市人大代表的問卷調查。城建環保委在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情況專題調研中,邀請了60人次市人大代表參加。僑民宗委、外事委在涉外社會管理“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中,通過開展3次委員會議事日活動和12次市人大代表外事專業小組活動聽取代表意見和建議。人事代表工委聯合各區縣人大組織653位市人大代表于今年5月至9月組成21個調研小組開展調研,形成21份調研報告,對本市“十三五”時期有關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基層治理、安全防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文化發展、政府自身建設等提出了建議。
對上海“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個方面建議
此次常委會專題調研,形成調研總報告1份,人大代表和市民問卷調查報告1份,專門委員會分報告7份,人大簡報14期,工作專報28期,人大代表調研報告21份。調研中,各方充分肯定“十二五”期間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對編制本市“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大量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報告》濃縮匯總形成13個方面的建議:
1、聚焦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牢牢把握上海“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建議要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市情實際,注重環境承受能力的評估,注重“短板”的補足,注重社會分配比重的合理調節和傾斜,積極探索新常態下轉型發展新路徑,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2、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議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加快推進政府管理模式的轉變,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健全科技人才激勵和評價體系,集聚和用好各類人才,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領軍企業。
3、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建議繼續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緊密跟蹤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把金融改革放到突出位置,增強改革措施的操作性,實現自貿試驗區與“四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聯動發展。
4、提高市民文明素養,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議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放在突出位置,找準上海文化發展的定位,積極回應市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進一步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歷史記憶。
5、聚焦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議加強養老服務供需銜接,確保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制度的全面落實、落地,使養老公共服務更多聚焦高齡、孤寡、失能失智等老年群體,加大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力度,不斷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
6、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使上海的優質教育更多普及百姓。建議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加大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抓住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契機,布局和做強上海高校的學科建設,提升上海高校在全球的影響力。
7、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建議要從市民群眾獲得感角度謀劃,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力度,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8、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建議把水污染治理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加大環保投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積極運用科技手段推進節能減排。
9、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建成食品安全城市。建議將市民對本市食品藥品安全的感受度、滿意度等指標列入發展目標,強化政府監管職能,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加強專業化監管隊伍建設。
10、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建議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從政府轉型、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型的實際進行宏觀布局和頂層設計,實現從靜態治理到動態治理的轉變。同時,要加強對本市境外非政府組織、在滬境外人員的管理和服務。
11、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建議要注重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增收目標任務的有機結合,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和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推進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2、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議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加大行政問責制度的執行力度,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快推動相關立法進程,盡快制定或修改一些地方性法規。
13、科學合理設定規劃指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順利實現。建議要客觀評估“十二五”規劃指標完成情況,保持規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科學制定“十三五”規劃各項指標,統籌安排實現指標的方式和路徑;要著力彌補經濟社會發展短板,多從群眾獲得感角度考慮,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普遍關切;要改進規劃的宣傳工作,有一些讓普通市民群眾能記得住、講得出的目標措施,切實讓“十三五”規劃成為全市上下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