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鵬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2014年6月,中央批準了上海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這是中央交給本市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為了解和總結本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支持和推動法院、檢察院(以下簡稱“兩院”)落實和完善改革措施,確保司法改革順利推進,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維護司法權威。從今年9月起,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潮帶領下,市人大內司委組成調研組,對本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督調研。

聚焦重點開展監督調研
調研組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可能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問題,聚焦司法人員分類管理中員額制落實情況、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落實情況兩項重點內容,并結合《上海市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若干規定》中有關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規定開展調研。調研組注重分層分類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先后召開12個座談會,與全市三級法院、檢察院240余名司法人員,以及市政協委員、律師、區縣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負責人進行面對面座談研討。同時,寓支持于監督之中,通過“上海人大代表網”向全體市人大代表提供“兩院”司法改革有關材料,并開展代表網上問卷調查。
11月17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高院院長崔亞東和市檢察院檢察長陳旭分別作的《關于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情況的報告》,市人大內司委向本次會議提交了《關于上海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本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成效明顯
一年來,在市委、市委政法委領導下,“兩院”緊緊圍繞改革重點,立足上海實際,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初見成效。“兩院”嚴格落實改革方案中關于法官和檢察官、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分別占隊伍總數33%、52%、15%的要求,截至今年9月,全市入額法官、檢察官分別為2296人和1565人,分別占法院、檢察院總編制數25.5%和27.9%,為今后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晉升成長預留了空間。全市法官、檢察官統一遴選制度運轉順利,成立了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開展兩次遴選活動,并首度面向社會開展遴選工作。“兩院”還探索建立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制度,并探索實行司法人員分類培訓和管理制度。
二是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不斷優化。圍繞落實司法責任制,市高院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原則、市檢察院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原則,分別修改完善各類司法人員崗位職責,確保依法獨立行使權力。同時,通過加強辦案流程管理,實行案件質量評查、錯案責任追究評鑒,嚴格執行“一方退出”機制,以及全面推進辦案工作全程錄音錄像、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探索建立社會參與評價審判、檢察工作等多項措施,強化對司法權力行使的監督制約,增強司法公開透明。
三是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制度。市高院、市檢察院注重邊試點邊總結改革經驗,分別制定數十項配套制度,不僅為全市司法改革提供了遵循路徑,也為全國司法改革提供了制度借鑒。在今年7月全國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上,中央政法委領導對本市改革試點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指出上海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帶了一個好頭,起到了排頭兵、先行者的作用,上海司法體制改革經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
此外,本市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初步確立,全市法院、檢察院經費由市級統一管理工作穩步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和檢察院運行平穩。
深入推進本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尚需不斷努力
調研發現,在司法改革試點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題。對此,調研組和出席常委會會議的組成人員以及列席的市人大代表積極建議獻策。
針對緩解“案多人少”矛盾問題。市人大內司委主任委員沈志先指出,“案多人少”是長期積累、多因一果形成的,要通過完善員額制度、落實案件繁簡分流、完善多元化糾紛調解機制等多項措施綜合治理。市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史秋琴指出,要高度重視五年過渡期后,未入額法官、檢察官不能辦案可能帶來的人案壓力,研究有效應對措施。劉正東和錢翊樑兩位代表建議,建立法官、檢察官辦案保障措施,發揮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作用,確保入額法官、檢察官有更多精力辦案,同時發揮專業法官聯席會議、律師、律師協會、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作用,探索建立專家咨詢隊伍。
針對細化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問題。市人大法制委委員葉青指出,要優化配置司法人力資源,進一步規劃和編制好業務骨干和辦案力量的實際需求,適當增加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和文員數量。劉正東代表建議,探索實行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任命制和聘用制相結合,從聘用制向任命制轉換。沈志先主任委員指出,要努力提升司法人員素質,研究如何對缺乏司法經驗的新入額年輕法官、檢察官加大培養力度;研究改革后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不直接辦案造成實踐經驗缺失的應對之策,使他們順利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合格法官、檢察官。市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徐季平指出,要認真研究如何拓展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職業發展空間,調動各類人員積極性。
針對深化完善司法責任制問題。沈志先主任委員指出,當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出臺了關于完善司法責任制的規定,本市“兩院”要盡快研究制定具體化操作細則與其全面對接,把責任制真正落實到位;要認真研究區分在一線辦案的入額的和不入額的司法人員權力和職責;在防止司法人員因規避責任而不敢擔當的同時,又要防止因強調獨立裁判而出現同案不同判。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張辰指出,法官和檢察官、法官助理和檢察官助理、書記員是案件質量體系共同承擔者,缺一不可,要理清和界定三者間責權利關系,確保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落到實處。
針對加強司法權力運行監督問題。調研組和市人大農業農村委主任委員吳堯鑫、市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陳東指出,要妥善處理權力和監督的關系,防止因司法人員權力擴大出現新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敗。在內部,要加強對審判權、檢察權運行監督,處理好審判權與審判管理權、審判監督權以及檢察權與檢察管理權、檢察監督權的關系。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法律監督的法定職能作用,依法履行對訴訟活動的監督職責。法院要增強主動接受監督意識,自覺接受檢察機關監督。在外部,要增強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意識,在人財物市級統一管理后,要研究如何保證區縣法院、檢察院自覺接受區縣人大常委會監督,防止出現區縣人大常委會監督“邊緣化”。同時,還要接受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
針對健全遴選和任免機制問題。史秋琴副主任委員指出,要完善法官和檢察官入額條件,現行遴選資格門檻設置偏低,部分人員入額后因缺乏辦案經驗積累,難以獨立承擔司法責任,迫切需要提高能力素質。童麗萍代表提出,要加大向律師公開遴選力度,完善遴選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司法機關。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副主任呂貴指出,要完善“兩院”市管司法人員任免的遴選程序等制度,進一步明確保留法官、檢察官資格與職務的界定,以及不入額的轉崗審判員、檢察員職務應否辦理免職手續等操作規程。
此外,針對進一步深入推進司法改革試點工作需要修改相關法律予以支撐的問題,調研組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兩院”要不斷深化立法調研,為推動相關法律修改完善貢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