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劍漪 陳鳳

2014年7月12日,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至今已有一年零三個月。
此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上海實行的員額制將法官員額比例從原有的56%減至33%,涉及法官的切身利益,這是一場自我革命,一場動自己的“奶酪”的硬仗,也可以說是改革的最大難點之一,被稱為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
為適應改革對上海的新要求,在上海市委政法委的全力推進下,2014年12月13日,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以下簡稱遴選委員會)應運而生。此后,以遴選委員會為中心,圍繞法官遴選工作,上海法院誕生了全新的“上海方案”,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兩次遴選共計2302名法官入額
葉青、何勤華、沈國明、陸定芳、鄭成良、盛勇強、陳幅寬、盛雷鳴、章華……
十幾位委員圍坐一圈,這是全國首個省級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對上海4家試點法院和4家試點檢察院的首次遴選現場,委員們的面前是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逐一進行陳述答辯。
此前,與會委員已對遴選候選人的辦案業績、履職情況、考試考核以及員額限額等因素做了綜合考量,面試結束后將對每個遴選候選人進行投票表決,最終按照1.2:1的差額比例遴選。
因對法官、檢察官進行遴選在中國沒有先例可循,為依法、規范、公正做好首次遴選工作,遴選委員會前期召開了2次主任會議和1次全體委員會議,就遴選工作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醞釀,達成共識,并審議通過相關制度規定。遴選委員會包括15位委員,并附設由資深的法學專家等組成20人左右的專家庫,同時在上海高院設立法官遴選(懲戒)工作辦公室。
2015年3月21日-22日,面試結束后,遴選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確認上海法院4家試點法院中的531人納入法官員額管理建議名單,經上海高院黨組審議、公示后,方可確認入額。
今年7月,司法體制改革在上海市全面推開,上海法院蹄疾步穩,經過一年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2015年8月底,上海全市首批入額法官遴選工作啟動,8月31日,遴選委員會召開第五次全體會議,投票表決確認1771人納入法官員額管理建議名單。
經過兩次遴選,上海法院最終共計確認1879名審判員、423名助理審判員入額。這些法官們“過五關斬六將”,經過了申請報名、崗位承諾、入額基本條件審查、業績考核、入額考試、審委會面試、遴選委員會投票表決、黨組審議以及公示9個步驟,最終得以成為一名“入額法官”。
遴選委員會的面試對于法官來說是個重要的考驗,對于面試官而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為遴選委員會主任,沈國明坦承自己“壓力山大”,“每個參與面試的人員都很優秀,我們要好中選優,就總有人會被淘汰。”但他也表示,建立遴選委員會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踐行司法改革對司法官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今后,遴選形成一種機制后,將有效提升整個司法隊伍的質量,同時也將促進司法人員積極向上,確保實現司法公平正義。”
首次從律師中遴選法官
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遴選優秀人才進入司法系統,是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市全面推開后,上海又邁出的一大步。
今年7月,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商建剛擬任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三級高級法官,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白江被正式任命為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三級高級檢察官。這是上海首次探索從律師、法學專家中選拔高級法官、檢察官。
與法官的遴選相比,律師、法學專家想要“入額”也需經過層層選拔。2015年4月16日至30日,上海高院、上海檢察院針對律師、法學專家發布了公開選任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公告,經資格審查、筆試后,5月31日,遴選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對筆試合格的人員進行面試,有3名人員通過。隨后,遴選委員會對3名面試合格人員進行投票表決,商建剛、白江分別作為三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檢察官的建議人選,由遴選委員會向上海高院、上海檢察院致函推薦。最終,二人于7月23日被正式任命。
沈國明表示,當時共有13名律師參與了遴選,但經委員們的綜合考評,最終選任了商建剛,“當時面試下來,我們也覺得他的表現是最好的?!?/p>
目前,商建剛已在上海二中院民六庭工作了3個月,主要審理金融借款、典當、保險、保理以及民間借貸相關案件。截止至2015年11月13日,商建剛共審理了27件案件,審結10件,“已經完全適應了法院的工作節奏,工作時間主要用在研究案件、與當事人溝通等事項上,很充實。我對自己的辦案要求就是高效、公正、讓當事人有獲得感,”他還告訴筆者,“希望有更多的律師經過遴選成為一線法官?!?/p>
時任上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上海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教生表示,選拔優秀律師和法學家到司法實務一線工作,有利于發揮他們的職業優勢和專業特長,提升司法工作的整體水平,有利于推進法官、檢察官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進一步暢通人才交流渠道,促使法官、檢察官內部增強競爭機制。
委員獻言獻策提高法官素養
隨著上海全市法院首批入額法官遴選工作的基本完成,對入額法官進行職業化、專業化、系列化培訓,提高入額法官的綜合素質,成為了當務之急。
2015年9月28日,上海高院邀請部分上海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委員前來高院調研,召開了以“提高法官素質、建設高素質法官隊伍、推進司法改革、促進法院工作”為主題的調研座談會。遴選委員會委員對如何提高法官素養、完善入額法官培訓等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就法院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沈國明認為,遴選委員會起到的是對法律專業人才入額把關的作用,但并不能解決法官、檢察官整體隊伍的所有問題。司法工作是經驗性很強的工作,法院針對入額法官進行培訓很有必要,尤其是年輕法官,需要盡快成長起來,真正擔負起“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責任。
上海市公務員局副局長莊煒建議,法官的專業化、職業化不僅僅是法律知識和實踐的問題,法官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良法善治,“善”是法官最重要的品質,對法官的培養要注重綜合素養的提高。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成良提出,針對年輕法官的培訓,在提高司法道德素質上應當以行為規范為主,在業務上應當以能力培訓為主,包括法律解釋能力、法律思維能力和庭審駕馭能力。
上海高院院長崔亞東在調研座談會上表示,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法官隊伍至關重要,上海法院將堅持公正司法、嚴格司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公正高效地辦好每一起案件,以每起個案的公正來確保司法公正,切實守好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司法改革獲得感。
記者另悉,11月4日,上海法院2015年入額法官第二期專題培訓落下帷幕,225名入額法官參加了此次培訓,此前已有211名入額法官參加了上海法院2015年入額法官首次專題培訓。從課程設置上來看,委員們的建議已有體現:《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與法院審判管理》、《法官的職責定位與權益保障》、《法官的職業道德與職業倫理》、《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引導能力建設》、《適法統一問題點評與答疑》、《法官的情緒管理與溝通技巧》……這些課程著重提高入額法官的法治精神、價值追求和責任意識,對于提升法官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確保入額法官的能力和素質與司法改革后的任務、責任相適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