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堅軒

前不久,奉賢區檢察院孫靜檢察長的辦公電腦屏幕上“跳出”一起待審核案件提示:涉嫌詐騙犯罪的錢某以做水果生意為由,從40多人處購進價值約1000萬元的貨物無法歸還,主辦該案檢察官認為錢某詐騙主觀故意的證據不足,擬作出存疑不捕決定。孫靜檢察長綜合全案,認為錢某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隱瞞實際經營狀況,大量賒欠貨款,被害人眾多、涉案金額巨大,決定對犯罪嫌疑人錢某附條件逮捕。這是自去年底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在開展“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下稱“專項整治”)中,基層檢察院利用自主研發的“檢察官執法辦案全程監控及業務檔案系統”的辦案軟件(以下簡稱“系統”),規范執法辦案的一項舉措。今年4月以來該院結合“專項整治”中排查出的執法辦案不規范問題,研發了該“系統”,一攬子監控涉案款物處理不及時等35項程序性不規范和28項辦案紀律不規范以及21項實體性風險點,運用信息化手段,把有可能發生的不規范風險由電腦自動提醒在前、防范在先。目前已針對“辦案中利用電腦復制、粘貼筆錄,”;“起訴書等公開性法律文書存在法條適用錯誤”等執法“常見病”、“多發病”,共發出紅色提醒46次,幫助15名檢察官將不規范執法的風險消弭于無形。

從去年12月起,最高人民檢察院統一部署,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工作,以整治司法不規范問題為重點、構建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長效機制。市檢察院多次對全市檢察系統“專項整治”工作進行部署,形成了市檢察院督促指導、把握全局,各級檢察院檢察長負總責,全市檢察干警共同參與的“專項整治”工作格局。
取消預防職務犯罪共建項目名稱 86%共建項目已終止
為明確檢察機關的預防職務犯罪監督、指導、協助角色定位,進一步規范預防職務犯罪社會化工作和檢察人員對外交往行為,全市檢察機關通過全面清理,預防職務犯罪對外協作共建項目不再使用,到目前為止全部共建項目154項已終止133項,占86%,保留21項主要涉及高檢院統一部署、掛牌督辦,國家、市重點(大)項目以及列入市年度重大工程計劃等三類項目,開展項目化專項預防工作,今后新建項目將執行立項審批、備案程序。這是自去年底以來,全市檢察機關開展規范執法行為、保障律師權利、提高司法效率和效果、端正司法作風、嚴守職業紀律等“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的一項舉措。
從去年12月起,最高人民檢察院統一部署,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以整治司法不規范問題為重點、構建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長效機制。去年底以來,市檢察院多次對全市檢察系統“專項整治”工作進行部署,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掛點聯系對口督導,形成了市檢察院督促指導、把握全局,各級檢察院檢察長負總責、各職能部門分工協作,全市檢察干警共同參與、全市檢察機關共同推進的專項整治工作網絡,穩步有序推進專項整治工作。
“查、議、評”梳理排查出七大方面14項突出問題
問題查擺是這次專項整治工作的關鍵,全市檢察機關通過案件評查、類案調研、法律文書專項檢查等方式的“自己查”今年以來評查案件6396件,通過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來訪群眾等各方意見的“社會議”,通過對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質量、權利義務告知、贓證物品入庫出庫情況、辦案期限等重點環節“專項評”,對去年度作出撤銷或不起訴的職務案件62件開展專項評查。通過“查、議、評”梳理出14項司法不規范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保障律師權利、維護當事人權益、規范執法、司法效率和效果、法律監督、司法作風、職業紀律等七大個方面,形成詳細具體的司法不規范問題清單。對此,市檢察院專門制發了《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問題情況通報》,逐條剖析提出整改建議。閔行區檢察院積極適應開放、透明、信息化的社會發展趨勢,把檢務公開、業務咨詢、律師接待、案件信息查詢等,整合在檢察機關門戶網站上,實現網上網下同步服務,方便群眾查詢和監督,以深化檢務公開“倒逼”司法行為規范。
建章立制,切實保障律師權利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于立案金額小于50萬元的賄賂犯罪案件,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無需經檢察機關許可,在專項整治中,全市檢察機關對2013年底至2015年6月立案的107件賄賂犯罪案件進行排查,發現有28件這類案件對辯護律師會見設置了“障礙”。此外,在排查中還發現存在對律師意見及訴求重視不夠的情形,給律師會見、閱卷、反映意見帶來困難等問題。
針對問題市檢察院及時作出通報,指導各級檢察院及時整改。市檢察院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自偵部門執法辦案的若干意見》,規定對于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需要限制律師會見的,應報市檢察院反貪局備案,并注明限制會見的理由。靜安區檢察院在發現問題后,及時建章立制,做到在審查逮捕、起訴階段,對律師提出的相關申請及時受理、件件回復。該院規定對上級交辦的、重大復雜的和案卷超過30卷以上的案件,及時啟動綠色通道,為律師閱卷工作提供便捷服務。前不久一起案卷多達113卷的職務侵占案件,在接到律師網上申請的30分鐘內,完成聯系承辦人、確定接待日期、網上發布回復、手機互動確認、提示律師帶好U盤等工作。
樹立維權意識,扣好“第一粒扣子”
本市檢察機關在對2013年年底至2015年5月一審公訴案件的被害人權利義務告知規定執行情況檢查發現,制作《被害人權利義務告知書》的比例僅為49.23%;有的對當事人權利義務不進行詳細說明;還有的可訴可不訴的輕微案件也提起公訴;怠于開展調解工作,追贓意識不強等,忽視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問題時有發生。
對此本市檢察機關從培養檢察干警維權意識抓起,增強在執法中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長寧區檢察院從強化青年檢察干警養成教育入手,促使干警規范司法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組織學習先進人物事跡,發揮資深檢察官模范帶教,請專家專題講授“檢察職業行為規范”,組織青年干警自編、自導、自演微電影《檢察干警行為規范示范片》,加強對當事人權益維護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深深植入了辦案人員的心靈深處,成為規范司法的自覺行為。
通報典型案例,以案為鑒
“專項整治”中,全市檢察機關查處了一起打探案情違紀事件。2014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書記員劉一定受徐某的請托,向本院參與辦案人員打探徐某涉嫌違紀違法案情,受到行政記大過處分,并被免去書記員職務。市檢察院迅速向全市進行通報,要求抓住這一典型,舉一反三更加深刻地審視自身的問題。楊浦區檢察院為加強執法辦案的內部監督,把嚴肅紀律作風的要求,編成人手一份的“十五條禁令”警示卡,并采用《加強內部監督執法辦案備案表》記錄執法辦案活動,規范執法全程留痕監督。浦東新區檢察院以案為戒,建立紀檢監察與案件管理相銜接工作機制,實時監管和事后評價并聯席會議工作信息互通,并實施檢務督察人員誡勉談話等,強化對檢察業務的過程控制。
嚴格制度,為司法職業設置“隔離帶”
本市各級檢察機關針對查擺出來的問題,著重加強規范司法的制度機制建設,結合司法體制改革,陸續出臺了《上海檢察機關關于規范檢察權運行確保公正司法的若干意見(試行)》、《上海檢察機關關于加強司法辦案內部監督制約的規定(試行)》等20多項制度。特別是出臺《上海檢察機關關于嚴禁檢察官違反任職回避規定,領導班子成員配偶、子女和檢察官配偶在本市從事律師、司法審計、司法拍賣職業的實行“一方退出”的實施意見》等,為司法行為設置“隔離帶”。截止2015年7月,全市檢察機關具有“一方退出”情形的共有63人,他們中有49人選擇本人一方退出,占總數的77.8%。有14人選擇配偶等另一方退出,占22.2%。全市遴選入額的1565名檢察官均簽署了職業回避承諾書。
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檢察機關不僅將規范司法行為作為一項階段性的整治工作,更將其作為一項基礎性、長遠性建設,切實把司法規范化建設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