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厚明
千古以來,作為一種自然物,“雪”一直是文人的至愛,它以其潔白和純雅成為詩詞歌賦中不朽的意象??吹窖?,我們會想起眾多詠雪的名句。正因為有了雪,冬天這一原本肅殺的季節才顯得多姿多彩,充滿期冀。在《沁園春 雪》中,偉人毛澤東是如何描寫雪的呢?讓我們走進這首壯詞,細細體會毛主席詠雪的藝術——
層次分明,有序詠雪。《沁園春 雪》的寫景主要在上闋中。要想在有限的字數(69字)中,對北國的茫茫雪景作一個全景式“寫真”,不精心構思是不行的。毛澤東在詠雪時,注意了層次的設置,有序地描寫雪景——由實到虛,上闋很自然地分為三層。這三層中,有概括描寫:遼闊的北國漫天飛雪,大地冰封;有具體描寫:長城內外,白雪覆蓋,滔滔黃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銀蛇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蠟象奔馳。其中,有靜態描寫,有動態描寫,還有想象描寫:雪后天晴,紅裝素裹,更加妖嬈。這些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
妙用修辭,形象詠雪。修辭如鹽,能增添文字表達之“味”。要想使筆下的景物活起來,必須適當使用修辭手法。毛澤東在詠雪時,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增強了形象詠雪的力度。比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把群山比喻成一條條銀蛇在舞動,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許多白象在奔跑,既形象又增加了動感?!吧轿桡y蛇”舒展柔美,“原馳蠟象”奔騰壯烈,“欲與天公試比高”與前面的銀蛇舞動、蠟象奔馳的情狀相呼應,寫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與高原形象的雄偉。同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也構成了對偶,句式整齊優美,膾炙人口。
錘煉詞語,逼真詠雪。詩詞的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有很強的感染力,《沁園春 雪》也不例外。詞中,無論是動詞、形容詞,還是副詞,都運用得十分貼切,增強了寫景的表現力,這得益于毛澤東在錘煉詞語方面所花費的心血。比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動詞“封”字顯得凝然安靜,“飄”字則顯得舞姿輕盈;再如,“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中,“惟余”二字強調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氣象奇偉而雄渾;“頓失”則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如此精煉、優美的語言,為全詞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