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好
水是什么?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從化學角度講,水是一種化合物,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合而成。從生命角度講,水是生命的搖籃。大約38億年前,地球的海洋中出現了最原始的生命形態。從生物進化過程來看,液態的水是生命誕生和進化的最基本條件。水是最廣泛的溶劑,同時是各種生物體的重要組成物質,人體的70%都是由水組成的。從社會生活的角度講,農業和工業生產更離不開水,水孕育了幾千年燦爛的人類文明。水是環境的敏感因子,人類對水的不恰當使用甚至污染,會對整個自然系統都造成嚴重的影響。
那么水和水資源是一回事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于1988年提出:作為資源的水,應當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夠數量和可用質量,并可適合對某地為水的需要而能長期供應的水源。而通常所說的水資源,一般是指可開發和利用的淡水。
地球之水知多少
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總量多達13.86億立方千米,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2%的水在海洋中,是無法直接飲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8%的淡水中,又有70%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陸地上的江河、淡水湖泊以及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不到萬分之一。如果把地球上的水比作是一口大水缸,那么可以用的淡水只不過相當于一小杯。這真的是非常小的一個比例。
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在不斷循環中的。這種循環,主要是由于水蒸發上升形成的水汽,被氣流帶到大陸或海洋上空,在適當的條件下經過凝結形成雨或雪,降落下來。海洋蒸發形成水汽在陸地降下一般叫大循環,這種循環是陸地淡水的最主要來源,但由于大氣環流和氣候帶的影響,使降水產生了十分明顯的區域和時間的不均衡性;由陸地水面蒸發而在陸地的降水,或由海面蒸發仍在海洋的降水都稱為小循環。地面水和淺層地下水可以連通而互為補充,這種循環稱為水文循環。大循環和水文循環的合理利用,是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循環,淡水資源才能不斷地再生。但是水的任何一種循環在某一環節上出現問題,就會引起循環的破壞,從而造成各種自然災害。
我們通常認為水資源是一種不枯竭資源或者恒定性資源,但是這個恒定性是就全球范圍而言的,地球上總的水量保持恒定,而從區域分布來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其實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就一個地區來看,若能合理利用這部分循環水,可以極大地緩解水資源緊缺性。
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21世紀許多社會和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盡管還沒有全球水資源匱乏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越來越多的地區正長期受缺水困擾。據聯合國的報告統計,大約12億人,幾乎是世界1/5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自然缺乏的區域,還有5億人正接近這種狀況。另外還有16億人,幾乎占了世界人口的1/4,面臨著與經濟模式有關的水資源缺乏。
水資源的短缺既是自然造成的現象,也是人為的現象。在我們的星球上,有足夠的淡水供60億人使用,但是其分布很不均勻,大量的淡水資源分布在兩極冰川與雪蓋、大陸高山冰川及地下深層、永久凍土層中,難以利用。這是先天存在的問題。而造成水資源短缺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多的水資源被浪費、污染,甚至以不可持續的方法被使用。而且氣候變暖、降雨減少的趨勢將會加劇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據預測,隨著現存的氣候改變情況,到2030年,幾乎會有將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將會居住在水資源高壓力地區。在一些干燥和半干燥地區,水資源短缺將會讓幾億人背井離鄉。
面對水資源危機,我們應該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入手,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而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宣傳,在全社會形成自覺節約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的良好意識。
(選自《知識就是力量》 2015年第3期,本刊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