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芝
現在的父母可能很關心孩子的思想、學習和身體健康,卻很少想到過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有些父母甚至還會感到奇怪,家庭里有什么美育呢?
其實,家庭美育就是家長對孩子進行的審美教育,培養孩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趣味,教會孩子區別美與丑、善與惡、誠實和虛偽,把孩子從小就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
孩子的美育,需要家長耐心地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言談、舉止和習慣要有一定的審美標準。比如有的學生在公共汽車上大聲喧嘩、橫沖直撞,這些輕浮的行為都是欠修養的表現。父母應該教育自己的子女懂得文明禮貌,包括:整潔、端正、朝氣蓬勃、謙虛禮讓等,這些習慣都要從小培養。要教育孩子走路、吃飯、看書、寫字時保持正確的姿勢,講話時用“您”“請”“謝謝”“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性詞句,給長輩和教師讓路,主動向大人問好等。這些看來都是小節,然而反映了孩子的精神面貌。
有的母親非常喜歡打扮自己的子女,為的是孩子更加招人喜愛,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過分了,就會鼓勵孩子總愛關心自己的衣著、鞋襪、發型,而在學習上不專心。有的父母把趕時尚當作美的標準,而不懂得從藝術角度來評價時尚。其實,衣服質量雖好,如果色彩或樣式不和諧,并不給人以美的感受;有時,盡管是布衣服,剪裁得體,也使人看了很舒服。所以,孩子的服裝做到樸素大方、色調和諧就可以了。當然,父母不要把對美的追求僅僅局限于孩子的穿著打扮,人內心世界的美是更主要的方面。
許多父母經常帶孩子逛公園,游覽名勝古跡和風景區,可是有的父母只是隨著車水馬龍的人群去看熱鬧,而沒有自覺地引導孩子欣賞、體驗自然的美。所以,父母帶孩子觀賞湖光塔影,樓臺亭閣時,要注意讓孩子觀察它們的比例、對稱、和諧、輪廓、顏色和光澤等等自然屬性,培養孩子善于感知形式美和自然美。此外,父母還要引導孩子把自然美同人文美聯系起來。例如:在寬廣水面上的點點白帆是很美的,借用李白的詩“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給孩子滲透帆的美主要在于它代表了人對自然力的利用和征服,是前進和駛向遠方的象征。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興趣,為孩子選擇書籍、電影、音樂、圖畫、戲劇,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有些電影不適合孩子看,或者孩子對電影的內容不完全理解,只是對演員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演技作狹隘的、滑稽的模仿,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年齡較小的孩子看電視時有時看不懂,會問這問那,父母把劇情給孩子進行扼要的介紹是很必要的,而且還應當在孩子看過電影后,幫助孩子分析劇情和人物。
美育絕對不是孤立地進行的,它是和德育、智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否則就會產生片面的傾向。對孩子進行美育給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父母們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趣味,才能擔負起這個任務,把孩子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