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大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是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北京作為國家文化中心的特殊性,對國內外文化中心城市建設的經驗進行了介紹,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北京建設國家文化中心的路徑,包括創建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注重文化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
關 鍵 詞:國家文化中心;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5)04-0057-06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王穎(1977—),女,湖南岳陽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社會治理。
基金項目:本文受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項目經費資助,項目編號:SM201410038006。
文化建設在提升國家軟實力、增強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推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形成更加統一的國家意識等方面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積淀,有著發展各項文化事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北京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
文化資源極其豐富
北京城名列全國109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首位。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匯合點,西周燕薊重鎮。2600年前成為燕都薊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中心。遼以后,北京作為五代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也有800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北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集中于此。北京文物古跡之眾多,種類之齊全,藝術水平之高,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北京共有文物古跡7000余項,其中有已被定為六大“世界文化遺產”的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明十三陵和北京猿人遺址,有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余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跡200余項。同時,北京城的規劃設計也受到了西方城市規劃專家們的高度評價,被稱為世界城市設計史上的一大杰作,被譽為“一個偉大文明的頂峰”。北京城按照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和“風水”理論構造了嚴謹而和諧的城市格局:規范的城池,突出的軸線,整齊的街巷,莊嚴的宮殿,蜿蜒的水系,秀麗的園林,幽靜的四合院,繁華的集市,獨特的民俗風情。北京還具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涵著獨特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如以“北京話”為標準音的普通話,被稱為“國粹”的京劇,以及獨具北京特色的市井習俗、廟會戲曲、老商號等。
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
文化基礎十分深厚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建國以來,北京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14年,普通高等院校由13所增加到91所,在校生由1.5萬人增加到70萬人,目前,北京共有52所高等學校和117個科研機構培養研究生,在全國培養的博士研究生中,每4人當中就有1人在北京就讀;公共圖書館由2個增加到25個,北京市平均每2.5萬人就擁有1座公共圖書館,人均占有圖書0.9冊。此外,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網絡非常發達,讀者只要“一卡通”在手,盡可走遍京城各區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由3座增加到118座,其中很多是規模大、內容豐富的全國性的博物館、展覽館,如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展覽館等;科研機構由2家增加到213家。中國科學院的院部設在北京,其下屬研究機構的40%、高級研究人員的50%都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力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北京。中央各部委不同專業的100余個研究機構也在北京。體育場地由22個(1957年)增加到了5863個,北京全民健身工程總面積已達396萬平方米,同時還有60個籃球、足球、乒乓球的專項場地和130余個體育俱樂部,組織了由23000人組成的體育設備指導員隊伍;影劇院由45個增加到166個,2014年北京地區電影票房達16.1億元,連續8年居全國票房冠軍;出版的報刊由480種增加到2100多種,目前,北京市出版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10%左右,年出版圖書、期刊、報紙、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的品種均居全國首位;文化藝術劇團由45家增加到341家,其中很多都是全國一流水平、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劇團,許多優秀表演藝術劇目都是在晉京首演后再走向本地和國際市場的。
三、北京作為首善之區,
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北京在精神文化力、制度文化力和物質文化力建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北京在歷史上先后出現了多次文化高潮,其中包括元代具有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市民文化高潮;明末清初具有初步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文化高潮;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五四”新民主主義文化高潮;以及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旗幟的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高潮?,F在,北京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決策,大力加強“首都文化軟實力”建設,正在掀起新一輪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北京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妥善保護古都風貌,文化中心的功能不斷增強。北京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顯著提高。首都文化也煥發出了巨大活力。首都博物館新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陸續建成,街道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室、村文化大院等一批水平較高的基層文化場所已投入使用;一批優秀作品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茅盾文學獎、華表獎、百花獎等重要獎項。同時,北京積極支持傳統文化產業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背景下的轉型升級,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而形成的新興文化業態及商業模式使文化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和核心競爭力?!笆晃濉睍r期,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由此北京也成為國家文化、經濟融合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示范區。
四、國內外關于文化中心城市
建設的經驗及啟示
要在世界城市層面思考北京的文化建設,就要把傳統文化傳承光大與現代文化培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建設包容性、多樣化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現代、時尚的“中國文化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要著眼于促進文化要素集聚和文化技術創新并建立文化創意人才自由流動創新機制,提升“中國文化中心”的輻射和凝聚功能。
(一)巴黎、西安等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建設啟迪
北京作為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進行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借鑒同類城市在文化建設中的經驗。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自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以來,經過1500年的城市建設,巴黎已經發展成為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浪漫之都”和“文化巴黎”一直是其在世界城市中的顯著特質。巴黎大學、高等師范學校、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凡爾賽宮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巴黎歌劇院、巴黎圣母院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文化機構是巴黎作為世界文化名城的依托?!拔幕恕笔前屠枭鐣畹撵`魂。19世紀的巴爾扎克、波德萊爾、蘭波、普魯斯特、喬治·桑,20世紀的畢加索、本雅明、波夫娃、加繆、紀德、薩特、福科等文化名人組成了巴黎社會的“文化人”群落,他們的精神創造力使得法國取得了世界文化史上的最高成就。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每天都有許多畫家在這里作畫出售給游人。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圣·日耳曼德伯廣場經常舉辦音樂會并演出各種節目,深受游客和市民的好評。
西安是中國西部的最大城市,有著7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也是中國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全國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數最多的城市。西安的教育資源豐富,在西部地區和全國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同時,西安的人文底蘊深厚,文化景點及人文景觀豐富,城市歷史風貌保存完整,在中國旅游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游資源就占89個。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十一陵和唐代帝王十八陵,有大小雁塔、鐘鼓樓、古城墻等古建筑700多處。西安文壇的“西北風”已成為獨特的文化現象,路遙、賈平凹、陳忠實、張藝謀等一大批“文化人”從黃土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梢哉f,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依靠文化名勝、教育和“文化人”共同建立起來的。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魅力所在。北京擁有近千年的古都文化資源和豐厚的人文歷史遺產,特別是北京作為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取之不盡的文化歷史財富。因此,北京在建設國家文化中心的過程中,應借鑒國內外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經驗,對城市資源、特色、個性有周詳的認知和理性的評價,充分依托北京豐厚的文化底蘊,引導和鼓勵多出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未來北京將進一步彰顯文化的魅力,樹立城市新形象,增強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二)紐約、上海等新興現代化城市的文化建設啟迪
北京既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又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因此,北京在進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可以借鑒紐約、上海等現代國際大都市在文化建設中的經驗。
紐約從1624年建立至今僅有短短390年的建城史,卻被世人譽為“世界之都”,也是國際級的經濟、金融、交通、藝術及傳媒中心。紐約作為眾多世界級博物館、畫廊和演藝比賽場地的所在地,使其成為西半球的文化及娛樂中心之一。紐約的時報廣場是商業文化區域,有35個常年營業的大劇場;紐約的格林尼治村是知識分子和藝術家聚居的地方,周圍有許多藝術電影院、中小型百老匯劇場以及供文人們寫作、討論的咖啡館;旁邊是沒有圍墻的紐約大學,校園中心的華盛頓廣場是眾多街頭藝術家自由表演的大舞臺;紐約的上西區也是“文化人”青睞的、有格調的文化區域,這里有兩個歌劇院、兩個話劇場、兩個音樂廳、一個多功能劇場以及全美最大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和著名的朱利亞音樂學院。對比而言,北京近百家演出場館分布在十多個行政區,難以形成大規模的聚集效應。而紐約的演出場所總量比北京少得多,但一條百老匯大街集中了四十幾家劇場。因此,紐約在文化建設方面形成文化聚集區的經驗值得北京借鑒。
上海是由300年前的小漁村發展而來的。上海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文化)的基礎上與開埠后傳入并對上海產生深遠影響的歐美文化相融合而逐步形成的,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每年都有100多個國家的藝術團體來上海展示其文化藝術風采,上海的文藝舞臺因此而生機盎然。此外,一年一度的上海藝博會也吸引了諸多世界優秀美術作品來滬展出,羅丹的雕塑《思想者》、愷撒的雕塑《大拇指》已落戶上海。每年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電視節,集中展示了當今世界電影、電視優秀作品。不同風格、不同層次的文化匯聚在上海,使上海文化豐富多彩,滿足了上海市民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不僅如此,種類繁多的文化節、藝術節、大型賽事、大型戶外(公園、廣場)演出等,有的持續幾天、一兩周甚至幾個月,有的活動參加的人數幾千乃至上萬人,有時甚至達幾萬人,這些活動不僅使上海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交流中心,而且使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十分濃郁,吸引了眾多的旅游者。近年來,上海積極推進相關文化單位的轉軌改制工作,推出了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國有文化市場主體。目前,已形成了以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上海電影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新華發行集團、上海城市舞蹈集團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或產業集團群體。正是這批新型的文化市場主體使上海的文化生產形成了“雪球效應”:各個藝術院團都煥發了新的藝術生命力,文化藝術節慶活動都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北京文化資源豐富、文化人才聚集,每年都舉辦大量的國際國內文化、藝術、體育等交流活動,在亞洲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響。但“大而不強”,“多而不精”是北京文化產品的現狀。因此,北京應不斷優化文化環境,鼓勵文化企業實施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聯合和兼并重組,同時,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文化創作、制作和交易市場,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吸引國際一流的文化項目如重要藝術節、頒獎典禮等落戶北京。針對現有演出場館分布不均及定位不明等問題,北京應協調有關機構為演出集聚創造條件,并統籌規劃城區所有演出場館,出臺促進文化演出業市場化的政策和法規,優先在具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城區打造集聚區,讓未來北京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東方百老匯”。
(三)倫敦、深圳等創意中心城市的文化建設啟迪
文化創意產業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當前,北京加快國家文化中心城市建設,迫切需要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柱地位,因此,北京可以借鑒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功的城市——倫敦、深圳的經驗。
倫敦是英國的創意之都,更是世界的創意中心。倫敦被公認為全球三大廣告都城之一,2/3的國際廣告公司都將其歐洲總部設在倫敦;緊隨紐約和洛杉磯之后,倫敦是世界第三大影片制作中心,2/3的英國電影制作專職崗位集中在這里;倫敦的設計業國際知名,擁有世界級的教育機構和設計單位,而且其中近3/4的單位擁有全球客戶。如今,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倫敦最大的產業部門之一,年增加值超過210億英鎊,總產出和就業僅次于金融/商業服務業,有50多萬就業人口,占當地就業人口的近20%,而且目前每增加五個新的工作崗位,就有一個工作崗位在創意產業。倫敦政府主要就組織管理、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生產經營等方面加強機制建設,對創意文化產品,從研發、制作、銷售到出口,實施全方位的系統性扶持;同時,政府還與民間廣泛合作,以解決創意產業面臨的問題,為創意產業提供補救措施,如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文化產品輸出、提供從業者教育和訓練等。除了政策指導之外,政府還協同金融界和有潛力的民間投資者支持那些有創新能力的個人或企業,為其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倫敦振興經濟的聚焦點,政府采取的措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深圳是20世紀后半葉出現的嶄新城市,設計業總量約占全國的50%,匯聚了全國最優秀的室內設計、建筑、廣告、印刷、工業、包裝、服裝、景觀等領域的人才,2008年,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設計之都”,成為國內創意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深圳蓬勃發展的創意產業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目前,深圳不僅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博會”品牌,而且創意設計和創意園區建設都獲得了較大發展。深圳市政府每年撥出專項資金3億元扶持文化產業,對創意產業進行貸款貼息獎勵;對政府鼓勵的新辦文化企業,免征三年企業所得稅;每年舉辦“創意十二月”活動,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思廣益。由于當前的文化創意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為幫助其抵御風險,做到資源共享,深圳著力推進這些中小企業走集群發展之路。如被稱為“中國油畫第一村”的大芬油畫村就集聚了3000多名畫工、畫師和畫商,300多家畫廊和700多間油畫個人工作室、油畫作坊。目前,已形成了以油畫為主體,多層次、多業態、相互依存、上中下游產業鏈條完善的產業集群,大大提高了產業的競爭力,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同時,深圳還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國有、民營和外資非文化企業以及非國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在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深圳的絕大部分文化企業一開始就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市場化運作。
當前,北京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聚集區建設均已初具規模,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但與國內外大都市文化創意產業相比,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程度還不高,在集群內部文化創意企業之間、企業與創意者之間還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條,還缺乏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因此,北京需要政府提供社會化服務,如產業協會和相關的文化機構,收集行業信息、拓展集群發展空間,圍繞產業的不同環節,加強企業間的協作,搭建融資平臺,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適度延伸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北京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政府應通過有創意的活動把文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打造有市場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和文化品牌,搭建產業園區,吸引中小企業聚集,從而形成以創意為核心的產業鏈條。
文化凝結著歷史,文化連接著未來。推進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是北京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北京應立足于文化的歷史積淀和獨特優勢,發揮引領和服務全國的功能,加快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及相關產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進一步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大力提升北京作為國家文化中心的創造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人文北京發展建設規劃[Z].2011-08.
[2]首都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人文北京”建設[EB/OL].http://www.bjpopss.g,2013.
[3]黃海.北京著力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EB/OL].新華網,2011-09-21.
[4]蘇民.抓重點聚集區建設 北京打造國際影響力文化中心[N].經濟日報,2011-10-07.
[5]李京華.中國首都著力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中心[EB/OL].新華網,2011-09-23.
[6]李瀛,陳杰,劉妮麗.文化之都 以軟實力彰顯絕對競爭力[N].北京商報,2011-01-21.
[7]叢海彬,高長春.創意中心城市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N].城市發展研究,2010-08-26.
[8]文英.創意產業使英國從制造工廠變為“世界創意中心”[N].文化月刊,2010-03-15.
[9]王可.倫敦——用創意贏得世界[N].北京商報,2010-01-18.
[10]周文.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英國成功轉型[N].中國信息報,2009-09-02.
(責任編輯:高 靜)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Center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Wang Ying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o pay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center i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Beijing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twelfth five-year pla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as the national cultural center,and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ultural center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whic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ath of Beijing in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center,including to create and enhance brand awareness,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usion of culture and other industries,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to develop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etc.
Key words:national cultural center;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talen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