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輝 王依然
摘 要: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雖然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性已大大增強,但現實中仍有諸多侵害女性權益的情況,甚至在人才云集的高校亦是如此。高校工會有維護女性權益之責,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反映女性訴求,尤其是在捍衛女性生育權方面應該有所作為。具體途徑包括:呼吁立法保障女性職工權益,尋求第三方介入;建構完善的保障機制,發揮女性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引導女性職工有序參與;與社會互信互通,建立整體服務網絡。
關 鍵 詞:高校工會;女性職工維權;生育權;勞動爭議
中圖分類號:D4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5)04-0069-06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蔡英輝(1981—),男,山東煙臺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跨域治理、工會理論;王依然(1984—),女,江蘇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會專項重點課題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ghzd009。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女性的地位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地發生變化,母系社會的女性地位不必贅言,而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權社會后,女性的地位即隨之降低;進入現代社會后,女性不斷爭取個性解放,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穩步提升。但在傳統社會習俗面前,女性不得不屈服于各種壓力,知識女性也不能避免,尤其是在單身女性生育權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高校工會承擔著維護女性職工權益的重任,因此,應組織女性職工參與民主決策,通過不同渠道發出聲音;營造男女平等的和諧氛圍,協同各方力量建構整體范疇的網絡平臺,實現女性職工維權的跨越式發展。
一、女性維權的歷史淵源
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人類群體以血統出身劃分階層,貧民對領主有人身依附關系,普通男女往往食不果腹,維權尚難以成為社會層面的話題;近代女性不斷從家庭走向社會,女性權益越來越受到重視。可以說,女性維權有利于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有利于實現男女在政治上和社會地位上的平等。
1.古代的女性維權。一方面,在宗法制度影響下,古代女性的地位不容樂觀。“三從四德”等觀念對女性形成了束縛,但無法壓制女性群體的個性發展,如流傳已久的木蘭替父從軍、蔡文姬解救夫君等故事。《木蘭辭》中的“安能辨我是雄雌”就蘊含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另有緹縈救父的典故:淳于意蒙冤被押赴京城,責怪五個女兒只知道哭哭啼啼,關鍵時刻沒有兒子幫助自己;小女兒緹縈決意跟隨父親奔赴長安并上書,最終成功解救了父親,可見女子未必不如男。在明亡之后,男性普遍迫于形勢接受剃發易服,女性卻發揚了堅強隱忍的精神,故有“男降女不降”(《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13日)之說,體現了中國女性的優秀特質。但局限之處在于,古代女性維權多涉及替父伸冤或為夫求情,鮮有為女性個體或群體爭取權益的范例。另一方面,傳統宗法制度也有柔性的一面,即維護女性的基本權益。譬如休書不能隨意書寫,“七出”有年過五十等年齡限定條件,“若有三不去之一,也不致被出”。[1]但有些只體現在理論層面,如“夫死從子”難以實踐,更多案例是“事母至孝”。事實上,古代并非所有學者都認同“男尊女卑”思想,如俞正燮“富于男女平等思想,對于當時婦女在法律上的地位深致不滿”。[2]古代戰亂時期的女性維權情形則各有不同,有的根本沒有任何權益可言,從北宋“靖康之難”的六千女俘之遭遇即可見一斑;但同時也有勇于反抗者,如福州沿海女性的“三把簪”頭飾(《福建日報》2013年1月22日),其原型是三把刀,在倭寇入侵時就是迎戰利器或自刎工具,彰顯出了女性權益不容侵犯的凜然正氣。
2.近代的女性解放。“在一個組織良好的社會中,由社會肯定的每個人的平等公民地位保障著人們的自尊。”[3]中國近代女性地位持續提高,尤其是禁止纏足和推行女子教育后,婦女身心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在教育層面,康同璧曾陪同父親游歷印度,成為“女士西游第一人”;楊蔭榆等人主掌女子師范大學教育,推動了女性教育的蓬勃發展;在文化層面,涌現出了楊絳、陸小曼等知識女性,更有張幼儀等轉型成功的女性,讓女性的形象為之一新;在政治經濟層面,宋氏三姐妹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宋美齡赴美爭取援助,在國會上成功發表演講,引起了北美大陸朝野震動,改善了抗戰后期的中國形象。
在近代工業化過程中,潮汕一帶的女性以決絕的姿態成為“自梳女”,選擇終生不嫁人為家族做貢獻,詮釋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涵義,顯現出了女性自強、自立的堅忍品質,可謂女權運動的先聲。“自梳女”群體犧牲了原本屬于女人的愛情和生育權,用極其悲壯的方式凸顯了自身的獨立性地位。近代社會女性的地位雖然有了極大的提高,但仍有諸多方面有待改善,各種不良觀念朝夕之間難以撼動,甚至在“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后反倒開始捍衛舊制度。如在生育權方面,在婆婆的監督和周圍輿論壓力之下,部分農村婦女只能被動地充當生育工具。可見,女性的維權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3.當前的女性維權。在平等意識的驅動下,西方國家興起的女性主義不斷推動著婦女維權實踐,以美國的女權運動影響最為顯著。我國在1949年建國后非常注重保護女性職工權益,但當時并未形成系統理論。隨著權益觀的發展,女性維權才逐步進入學界視野;改革開放后女性職工的待遇大為改善,這一點在我國《勞動合同法》、《工會法》和《工會章程》中均有所體現。但由于受社會陋習和體質差異的影響,女性仍然面臨各種不平等的待遇,如就業歧視、家庭暴力、性騷擾等。
在現實社會環境中,也存在歧視女性的流弊,甚至有刻意為之的現象,導致女性維權舉步維艱。例如生育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51條對此也有明確規定,但目前女性職工維權則多因生育權引起(《北京晨報》2013年3月8日),還有一些企業故意刁難妊娠期的女性職工。另外,社會對女性維權的認同度較低,如未婚女性收養孩子就會面臨巨大的壓力(《京華時報》2009年7月13日),單身女性懷孕生子更會引發廣泛非議,等等。
4.知識女性維權。在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跨越的過程中,將女性從家庭婦女的處境中解放出來;后工業社會的社會結構促使女性逐漸向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衍生出了“丁克家族”和不婚主義等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高知家庭表現得更加明顯。即便如此,知識女性的權益也會因法律有漏洞而受到侵害。如有的單位會在女性入職前與之達成默契,即女性職工在幾年內不能懷孕生子,此類違法行為的現實存在給女性職工維權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職工維權已經從較為低端的反抗家庭暴力轉向法律維權,多種維權方式并存,總的趨向是維權能力日漸增強,逐步與世界女性維權接軌。女權運動的初衷(如公民權、選舉權等)基本實現,即將女性從家務活動中解放出來,但這并非終點,而應是女性維權的新起點。
現代女性在經濟方面有了愈來愈多的自主權,個體的獨立不斷解構著家庭結構和傳統觀念。實際上,“個體化既不是一種自然現象也不是一個新的發明,而是文明進程中的某些主觀的方面,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境況,個體化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解傳統化’”。[4]從傳統家庭觀念角度看,傳宗接代似乎是天大的事,但女性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權利,特別是知識女性,因其受過良好教育,在家庭和社會中有較高的地位,往往會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二、高校工會在女性職工維權中的作用
高校工會作為校方與教職工之間溝通的橋梁,應積極反映女性職工訴求,廣泛征求意見,維護女性職工權益,解決相關糾紛。
⒈工會具有維權職責。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工會在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形成了分野,它們各自沿著不同軌跡發展至今。諸國經過不斷試錯、平等協商和彼此妥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會系統格局。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工會的工作目標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從機構設置來說,遍布全國各地的工會組織已形成了系統網絡,從理論上說,可以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聯動維權。
為女性職工維權是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國《工會法》第6條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目前,有的高校成立了婦聯,專司女性職工權益維護;沒有成立婦聯的高校,工會則承擔起了維護女性職工權益的責任。但有的高校則將工會視作黨的部門,導致其難以獨立開展工作。因此,要“改革現行工會工資制度和選舉制度,保障工會的獨立性,確保工會獨立自主地維權”。[5]也就是說,高校工會應主動承擔起為女性職工維權的責任。
⒉反映女性職工訴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公眾需求的個性化,高校的勞動關系矛盾也日趨復雜。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校中各類群體的利益目標并不一致,如女性群體中的一線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迥異,因而如何針對不同群體的權益進行分類維權就給工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為此,高校工會應注重從源頭上維權,增強其對校方決策層的影響力,爭取更多的資源以維護女性職工的權益。但在現實中,“工會在立法進程中的作用尚未受到充分的重視,現階段我國的工會組織還無法起到憲法所描述的實質性的作用”。[6]從工作方法看,高校工會應重視對女性問題的調查研究,拓寬信息反饋渠道,運用網絡平臺廣泛征集意見,盡量做到集思廣益,及時反映女性職工的訴求。
現代女性在擺脫體力勞動束縛后,一方面,在婚育抉擇方面愈來愈獨立自主,傳統的婚姻模式已成為眾多選擇之一,尤其是女性高知群體更傾向于把婚姻視為一種生活模式而非必選項,如果婚姻不理想或者達不到預期目標,則寧愿選擇單身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部分未婚女性又希望有孩子陪伴,但當前的法律和人事制度并不允許,這就衍生出單身女性生育權保障問題。若高校工會能主動關注此類問題,則對女性職工維權會更有利。
⒊維護高校女性職工權益。高校是人才薈萃之地,集聚著大批知識分子特別是女性知識分子,她們的平等觀念和維權意識往往會超越一般女性,在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上往往引領社會風氣之先,而中國女性解放也正是肇始于女子受教育程度,這也就意味著高校工會承擔著更艱巨的為女性職工維權的任務。工會的職能不僅是組織活動、發放福利,而且應該拓寬視野,關愛高知女性的生活。有新的觀點認為,“婚姻則是一個帶有新的風險形式的、開放型強得多的系統”。[8]因此,高校工會要為女性知識分子等交往相對閉塞的群體提供交友相親的機會,尊重獨身主義者的意愿并維護其權益。
高校工會維權分為對內維權和對外維權兩個方面,對外維權可走法律途徑,維權方法和路徑有規可循;但對內維權卻往往是難點,原因在于侵權方往往是校內院系或職能部門,既有各種潛規則也有默認的慣例,若主管領導不支持女性知識分子維權,工會則會處于相對尷尬的境地。“當行政決策與職工群眾利益出現不一致時,他們往往偏向行政的利益,這就使工會很難按照職工群眾的意愿去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9]另外,有的高校故意鉆法律的空子,而工會又難以獲知侵權行為,掌握真憑實據,導致女性職工維權出現滯后性。由此而言,高校要保障工會相對獨立的地位,為工會提供較為便利的條件和充足的保障;而高校工會要站在相對獨立的角度分析并解決問題,以贏得女性職工的信賴。
⒋處理與女性職工相關的糾紛。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勞動關系通常呈現出“校方相對強勢、職工較為弱勢”的情形,此種情況在女性職工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尤其是在住房分配、職稱評定、退休年齡等方面表現得較為顯著。因此,工會要對勞動爭議有清醒的認識,要主動與校方協商維護女性職工權益的方法,保障女性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工會的工作人員要掌握相關法律法規,注重從源頭上解決矛盾,促使高校在制定政策伊始就“一碗水端平”;要力求公正,既維護高校的公共利益,又替女性職工維權。總之,工會要促使女性職工敞開心扉,博得各方的信任和支持,這樣,在解決糾紛時才能游刃有余。
雖然高校遇到的勞動爭議或糾紛較少,但并不意味著高校就是“避風港”,一旦出現勞動爭議或糾紛,高校工會的作用就會凸顯出來。當前,我國有關勞動爭議的處理缺乏各方進行圓桌對話的平臺,因此,高校工會要在學校與女性職工之間找到協調共同利益的契合點,促使校方敢于面對現實并盡快解決相關問題。
三、高校工會在女性職工維權中的途徑創新 ⒈援引第三方介入,建構完善的保障機制。高校工會在女性維權方面缺乏制度規范,因此,司法部門要加強對高校女性職工維權的關注。具體而言,由于高校工會需服從上級工會領導,在學校領導和職工權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會面臨兩難境地;由于自身人手有限,服務難以顧及到全體員工,更遑論提供個性化服務;高校工會的工作人員掌握的法律知識與維權實務相對脫離,加之現實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矛盾處理不及時等問題,導致工會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維權職能。因此,要引入公正、合法的第三方機制,通過第三方的介入,幫助女性職工維權。譬如:高校工會在校內維權的對象是院系或行政部門,由于涉及到資源、利益分配問題,處理起來相當棘手,若能按照司法程序協調解決,則會相對容易得多。
高校工會身兼多項職能,應該保障其一定的獨立性,否則,其協調功能難以發揮,也難以得到女性職工的信任。傳統觀點認為,高校工會主要負責文體活動;也有觀點認為,高校是黨的工作部門,工會不應該獨立開展工作,這些錯誤認識給高校工會維權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同時,聯動維權在操作層面僅限于各地工會之間的協調,與其它機構的協調則微乎其微。實際上,強推高校工會獨自擔當維權大任是難以承受之重,因為知識女性維權有其自身特色,因此,必須借助女性職工維權的載體,充分發揮立法機構、司法體系、社會團體的作用,建構完善的整體參與的維權體系,這樣,才能為高校女性職工維權提供保障。
⒉搭建溝通平臺,引導高校女性職工有序參與維權。高校女性職工維權不能囿于工會系統本身,而是需要校內各部門的協同配合。高校工會不是封閉的個體,而是依靠各社團組織和民意基礎而存在的,因此,要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向高校內的職工群體開放。就信息溝通來說,高校工會未必會在第一時間知曉女性職工被侵權,因為網絡平臺上信息量大,僅憑傳統方法難以甄別。這就需要推進實時信息互動,進行及時溝通和有序合作。例如:對單獨二胎政策,女性職工有何反應;女性職工非正常生育是否應解除勞動合同等,高校工會應主動幫助女性職工解決相關的問題,防患于未然。
從社會整體服務角度而言,高校工會要主動調解矛盾,引導女性職工平穩維權。從危機處理機制來講,維權并非一定要到事態嚴重時才介入,可事先征集意見,更多地考慮在校師生的情況,不能忽視少數群體的利益。需要法律介入的,工會則牽線搭橋;工會介入即能解決的問題,要會同各方平等協商解決問題。分工會應密切關注女性職工維權問題,對侵權行為做到及時獲知,建構起有效回應的維權體系;對于初始狀態的矛盾隱患,應提前告知校內侵權單位,同時安撫、慰問女性職工,將危機化解在萌芽狀態。從有序引導的角度看,要擺正心態,組織相關單位和利益受損方進行圓桌對話,使各方都能接受協調結果。
⒊發揮高校工會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維護女性職工權益。女性職工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影響著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研究方法有限,工會難以征集每位女性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對此,應盡可能地尊重個體的意見,達成多方一致;必要的時候,工會可以發關注函予以介入,或上報上級工會乃至總工會維權。要做到及時跟進,在政策制定前期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政策執行中著力解決問題;在可能的情況下,影響政策朝著有利于女性職工維權的方向發展,滿足女性職工維權的個性化需求。
高校工會要探尋維權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及時總結經驗,以資校方參考。我國《勞動合同法》第42條規定:保護“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權益,但在保障層面缺乏可操作性的規則。對此,在剛性的法律規定之外,高校工會可做好柔性關懷工作,譬如協助調整女性職工產前的工作量;女性職工產假期間薪酬較低,可協商適度提高產假期間待遇;哺乳期間的哺乳假涉及到往返距離、實際操作等問題,若能采取更為人性的方式,“保證白天的兒童照顧和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利于女性的職業發展”,[10]會使高校工會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⒋與社會融洽溝通,營造良好的維權氛圍。高校工會要與社會充分接觸以增強溝通信任。社會支持是高校工會維權的堅實基礎,反之,女性職工維權將寸步難行。高校女性職工維權的群體責任不能落在某個人身上,要整合維權力量,做到因勢利導。就高校女性職工生育權來說,應開放意見征集模式,不能因為選擇單身就剝奪其生育權。高校工會可針對這一熱點問題組織各類研討會,分析利弊,引起法律界對女性基本權利的關注,從自然權利和倫理范疇商討對策,以徹底扭轉侵害女性權益的局面。
總之,要在法律層面重視高校女性職工維權,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高校內部的和諧氛圍,這樣,才有利于維權目標的實現。要積極回應女性職工的訴求,建立與女性職工溝通的渠道,發揮高校工會在女性職工維權中的作用;要爭取校內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更廣泛的支持,聯合多方力量,完善維權途徑。寬容的社會氛圍利于和諧,高校工會維權要立足于女性職工利益,關心女性職工的所想、所急、所困。但高校女性職工維權只能改變教育系統環境,因此,應該將女性職工維權納入全社會范疇,這樣,才能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女性維權氛圍。
【參考文獻】
[1]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中華書局,2003.138.
[2]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256.
[3]羅爾斯.正義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548.
[4]烏爾里希·貝克.風險社會[M].譯林出版社,2004.162.
[5]王兵.新形勢下工會維權研究[D].蘇州大學2004屆碩士論文:29.
[6]吳新葉,宋連青.風險社會下的工會維權:依法維權的挑戰與應對[J].工會理論研究,2013,(03):9.
[7]姜玉梅.生育權的法律定位[J].人口與經濟,2004,(01):14.
[8]安東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爾森.現代性——吉登斯訪談錄[M].新華出版社,2001.8.
[9]羅玲玲.市場經濟體制下工會維權職能探析[J].經濟體制改革,2003,(06):153.
[10]劉小紅,劉魁.個體化浪潮下的女性困境及化解對策——基于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J].社會科學家,2012,(11):59.
(責任編輯:高 靜)
On the Path of Intellectual Wome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afeguarding Their Legal Rights
——And on the Function of Labor Union in Safeguarding the Legal Rights
Cai Yinghui,Wang Yiran
Abstract:Women's status in society is a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social civilization.Modern women are more and more stand on their own,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infringements of women's rights,eve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hich there gathered so many talents.The labor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safeguarding women's rights,it can reflect demands of women though a variety of ways,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defending the reproductive rights of women.The specific ways include:to call for legislation to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emale workers,and for third party invention;to build a perfect protection mechanism,in order to give play to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female workers;to build interactive platform to guide orderly participation of female workers;to exchange with the society and to build 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
Key words:the un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emale workers safeguarding their rights;reproductive rights;labor disp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