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萍
[摘 要]在農村英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對于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信息技術;學生課業負擔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價值更為凸顯,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教育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創新教學觀念和教育方式,使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促進教育的深化發展。在現在的初中英語教育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教學效果不理想。新形勢下,要積極研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路徑,通過創新教學,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一、農村英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可能性、必要性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即使是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手段也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很多農村學校都安裝了電腦、投影儀。這為農村中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提供了可能性。
現在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學生不能積極有效地配合教師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訓練,英語學習效果不佳。而初中英語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為了實現這種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是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不停地講解,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課下也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或者要求學生識記單詞,或者要求學生進行聽力訓練,進行對話練習等等。特別是到了初中二、三年級,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多,任務重,同時,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會進行大量的內容講解,會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學生更是苦不堪言。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即使是在上課的時候,有些學生聽不懂,學不會,也只是把英語教學當做催眠曲,總是在打瞌睡,走神,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強。即使一些教師通過多種手段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完善教學過程,創新作業方式,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依然不強,學習壓力依然很大,英語學習效果依然很差。
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積極地探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方式,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開教學,對于減低農村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課業負擔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有效理解難度較大的英語內容,同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對于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信息技術手段是有必要被引進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
二、利用信息技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路徑分析
1.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推動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內在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有95%的學生喜歡上多媒體和網絡英語課。學生認為,這種授課內容生動有趣,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授課形式新穎別致,最主要的是教學內容很有新意。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手段,達到為學生減負的目的。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的內容時,讓學生掌握“could”和“should”的用法是教學的目標之一。為了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個孩子牙痛的畫面、兩個孩子爭吵的畫面,出示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衣服、被子等圖像,然后提出一系列問題:“What should l do? What's wrong with him? What should he do? What could he do?”等問題,同時,畫面和動畫效果再配上音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可以有效掌握 “could”和“should”的用法。這種教學可以有效避免上課時教師的乏味講解。
2.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效突破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筆者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厭惡學習英語的原因不是不愿意學習,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是學生很難真正學會英語。學生認為,與其學不會,不如不學習,因此,很多學生會自動放棄英語學習。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是很難的,學習英語吃力不出工,學習效果不明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有效突破英語學習的難點問題。而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可以有效突破英語教學的難點問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就能掌握難點問題,英語學習更為輕松有效,對于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具有積極的意義。
比如,在英語教學中,區分英語動詞時態是較難的內容。如果這個難點內容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不了,無疑教師要抽出大量的時間重新進行講解。這一定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克服這個難點問題。比如,在區分Jack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和“Jack swims in the river.”這兩個句子所用的時態時, 為了提高學生對內容的關注度,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的區別,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個男孩正在河里游泳的場景,然后用英語進行提問:“Look!What is he doing now?”學生們很自然地作出回答:“He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當涉及到一般現在時態的內容講解時,教師可以連續設計出現幾幅圖,呈現男孩每個周末都去河里游泳的情景,引導進行學生觀察思考。之后,教師再進行提問:“What does Jack usually do on weekends?”這樣,借助多媒體畫面,學生可以有效掌握一般現在時態的應用情況。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的畫面,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自行造句。之后,教師出示正確的句子,讓學生把自己的句子與正確句子對比,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可以有效掌握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的區別。
3.利用現代信息手段,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其實,在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課業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不具備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沒有養成自我學習英語的習慣。這就造成在課堂上,學生聽不懂,在課下,學生難以有效完成作業,學生感到課業壓力很大。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
英語課本內容是有限的,但網絡特有的超文本鏈接功能是無窮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要引導學生能夠自己主動地進行網絡學習。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和發展學生自我學習英語的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網絡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難以學到的英語內容,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拓展自己的學習空間,同時,學生會發現網絡知識的豐富性、趣味性以及網絡學習的無窮魅力,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作為英語教師,要能使學生認識到網絡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引導學生的網絡學習行為。比如,在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單詞學習之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單詞試聽,進行單詞背誦練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學習單詞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這樣,不僅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還能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自我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網絡學習英語的行為,要培養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的習慣。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求他們通過網絡尋找答案,提高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邦榮,周 紅.反思“減負”需要概念解讀[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8).
[2]黃美英.提高作業效率追求減負增效[J].中國民族教育. 2011,(21).
[3]鄧志祥.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 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