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進
閱讀理解型試題以其內容豐富、構思新穎、題樣多變、超越常規為特點. 它可以是閱讀課本原文,也可以設計一個新的數學情境,讓同學們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理解、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在歸納、演繹、類比、推理論證的基礎上作出回答. 這類問題需要同學們善于總結解題規律,靈活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解答.
“閱讀—分析—理解—應用”是解答閱讀理解類型試題的基本步驟. 首先認真閱讀題目中介紹的新知識,包括定義、公式、表示方法及如何計算等,并且正確理解引進的新知識,讀懂范例的應用;其次,根據介紹的新知識、新方法進行運用,并與范例的運用進行比較,防止出錯. 現以圖形相似中的閱讀理解題為例,以期對同學們的數學能力發展有所幫助.
一、 閱讀新定義解題
例1 (2013·山東菏澤)我們規定:將一個平面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的直線叫做該平面圖形的“面線”,“面線”被這個平面圖形截得的線段叫做該圖形的“面徑”(例如圓的直徑就是它的“面徑”). 已知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2,則它的“面徑”長可以是_______.(寫出1個即可)
【解題思路】通過對新概念的理解,知道問題的關鍵點是“等分面積”. 從直觀上分析圖形,會發現符合條件的“面徑”不止一條. 聯系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不難發現以下兩種比較簡單的解題思路:一是利用等邊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將其面積二等分;二是利用平行線構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積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以將面積關系轉化為邊長之間的關系.
【解題反思】本題考查了切線的性質、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知識,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讀懂閱讀材料,掌握規律PC2=PA·PB的推導及運用. 本題屬于方法遷移型閱讀題,此類問題,常常是事先給出問題背景,但在問題背景中卻蘊含某種數學思想或方法.它要求同學們通過閱讀與理解,不僅要看懂背景問題所提供的思想或方法,還要應用所學到的思想或方法去解答后面所提出的新問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匯文實驗初中教育集團匯文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