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
一、 活動背景
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shù)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jīng)過親身體驗,僅僅靠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我們的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了“基本活動經(jīng)驗”的新目標.其中還具體指出“學生應(yīng)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操作、觀察、模仿、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過程“.所以說“動手實踐”也是學習數(shù)學的一種重要方式.
二、 實驗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與思考活動,提高對一些基本圖形的認識能力, 并滲透對“圖形運動”的理解,幫助同學們直觀感受幾何圖形.
三、 實驗準備與要求
準備火柴棒(或等長小木棒)若干. 本課實驗需要同學們按要求搭出符合條件的圖形. 在操作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并與同學交流. 實驗活動過程中不可以將火柴棒折斷,或者部分使用. 要用完整的火柴棒達到實驗要求.
四、 活動過程
在我們小的時候,會用火柴棒搭一些象形的圖案,從中我們享受了無窮的樂趣. 在小學里,我們又用火柴棒搭一些有趣的算式,如:移動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你知道該怎么移動嗎?
小小的火柴棒可以幫助我們學數(shù)學、增見識、長智慧.
1. 搭正方形
(1) 我們知道用8根火柴棒搭2個正方形;用7根火柴棒能搭2個正方形嗎? 你是如何想到的?
通過思考不難回答,要面積不變而火柴棒根數(shù)變少,必須讓這兩個圖形共用某個邊,即從圖1變?yōu)閳D2.

(2) 把1根火柴棒的長度記為1,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積分別為4、5、8 、9的正方形嗎?
經(jīng)過嘗試可以搭成面積為4和9的正方形(如圖3、圖4),但是面積為5和8的正方形是搭不出來的.

那么把問題(2)的要求稍做變化,用12根火柴棒能搭出面積分別為4、5、8 、9的圖形嗎?去掉了正方形的限制,稍作思考即可知道,這是可以做到的,如圖5、圖6.
這兩個圖形還可以從計算上去驗證:
圖5中,面積為:5×1=5,周長為:(5+1)×2=12;
圖6中,面積為:4×2=8,周長為:(4+2)×2=12,故而均滿足要求.

從另一個方面來想,既然已經(jīng)可以搭成面積為9的正方形,而面積為8、5的圖形沒有形狀限制,那么是否可以用減少其面積,但不減其周長來實現(xiàn)實驗目的呢?容易得出把圖4變?yōu)槿缦聢D7—圖13,其面積從9依次減少到3.

思考以上移動火柴棒的實驗,其本質(zhì)是線段的平移,因此其長度不變,但所圍成區(qū)域的形狀及面積卻發(fā)生了改變.
2. 搭三角形
(1) 用9根火柴棒分別搭5個三角形、4個三角 形、3個三角形.其答案如圖14、圖15、圖16.(注意其中有部分是疊合在一起的)

(2) 用6根火柴棒能搭2個三角形,如圖17,那么能搭3個三角形嗎?稍作思考可知不能,也不能搭出更多的三角形. 但是如果允許火柴棒交叉顯然就可以實現(xiàn),如圖18中共有3個三角形、圖19中有8個三角形. 允許交叉是思維上的一次突破.

3. 數(shù)學思考
如果允許火柴棒搭成空間圖形或者交叉,顯然問題將更靈活、更發(fā)散,搭4個三角形最少只需要幾根火柴棒呢?如圖20,搭成一個空間里的正四面體,每個面都是三角形,但是只需要6根火柴棒; 搭5個正方形最少也只需要6根火柴棒,如圖21,注意其中有重疊哦.

19世紀英國著名數(shù)學家德· 摩根有這樣一句名言:數(shù)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動力不是推理, 而是想象力的發(fā)揮. 本實驗從用火柴棒搭符合一定條件的正方形開始,到搭滿足要求的三角形以及其他圖形,再到數(shù)學思考,從平面視角到空間視角,我們能感受到小小的火柴棒蘊含著大智慧.善用數(shù)學實驗,變“聽”數(shù)學為“做”數(shù)學,通過做數(shù)學實驗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感悟數(shù)學真諦,在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相信同學們以后可以把數(shù)學學得更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師附中江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