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郭天虹
院子,也叫庭院。中國人習慣把“家”叫作“家庭”,因為有庭院的存在,家才有其樂融融的氛圍。有庭院,才有家。其實,希望自己的住宅與自然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這一點中外一樣,我們也能在西方游記中讀到關于美麗家園的描繪。在園林、自然環(huán)境和住宅的結合上,全世界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
然而到了現(xiàn)代,由于都市化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心態(tài)漸漸發(fā)生了變化,家與自然的隔絕也越來越大。院子,在城市的一個個角落,漸漸遁形。
于是院子和院子里的一切,就成為人們越來越向往的美麗風景。
方 圖 丁 慧
有一處院落,就有一處不同的人間。
青磚墻盡頭閃耀的焰火;炊煙和蒸汽彌漫的回廊;天井里的陽光、藤椅和清茶;被廣廈瓜分完畢之后,最后一道城里的月光,靜靜地落在水池上激起的銀色鱗片,和在窗欞那頭巴望著的你。
此時你才明白,四面院墻所包圍的,不是某處空間,而是一種時間——一種被留在了她最優(yōu)雅時候的時間。“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方才成為跨越不過去的永恒。月光長遠,它照著霓虹燈下翻灑的酒污,也照著夜班巴士上疲倦的歸人。
但此時此刻,只有你,守著你的小院子,成功隔開了世間喧騰的煙火氣。你望著夜色如水,仿佛遙見千里之外的潮汐涌動——你的內心于是和那些穿越了時代的精神相遇,你的腳步于是慢了下來,終于被那些不入時的生活方式趕上了。
一人獨居,是隱于市;高朋來往,就成了城市里的理想國;對傳統(tǒng)生活和那些文雅儀式的共同向往,讓一處處被高樓遠遠隔開的院子,在精神上比鄰。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停止建造那些可愛的舊式建筑了,也許在一切都講究經(jīng)濟效益的今天,這樣的營造法式和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都顯得有點奢侈。然而,凡是奢侈的,必有人迷戀,在你看來,一片固執(zhí)的土地是一種正當?shù)纳莩蓿欠敝匦形拈g必不可少的逗號,是城市里最后的詩。
你于是決定做一個精神上的釘子戶,在你的小院子里。
(選自《精英》 2014年第7期,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