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平++熊欣++何淼
摘 要:當前,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使得人們對食品安全格外重視。由于食品行業具有流通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加強對微生物的檢驗和控制。主要分析了多種不同的微生物檢驗方法。
關鍵詞:食品安全;微生物檢驗;乳制品;檢驗項目
中圖分類號:R15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8.040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因此,食品微生物檢驗意義重大。當前,我國乳制品行業微生物檢驗手段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檢驗方法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1 微生物檢驗項目
目前,國內外開展的食品微生物檢驗項目較多,各個國家根據自身的發展及安全需求,對不同食品的微生物檢驗項目進行了規定。以乳制品為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國之一,新西蘭的乳制品微生物檢驗項目主要有30 ℃需氧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糞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門氏菌、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彎曲桿菌、產氣夾膜梭菌和乳酸菌;加拿大的乳制品微生物檢驗項目主要有需氧菌平板計數、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蠟樣芽孢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產氣夾膜梭菌;我國的乳制品微生物檢驗項目主要有36 ℃需氧微生物(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坂崎腸桿菌、乳酸鏈球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大部分生產企業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還會增加一些其他的檢驗項目,比如蠟樣芽孢桿菌、耐熱芽孢菌等。
2 微生物檢驗方法
2.1 微生物培養法
2.1.1 傳統微生物培養鑒定法
傳統微生物培養鑒定法主要根據各類微生物的特性和營養要求,通過增菌、選擇性分離培養、生化鑒定等一系列步驟,對食品中的各類微生物進行計數。傳統微生物培養鑒定法準確、可靠,不容易因假陽性或假陰性而造成誤判,但檢驗流程復雜、操作煩瑣、周期較長。
2.1.2 改進后的微生物培養法
改進后的微生物培養法是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加入熒光物質進行標記、加入抑菌劑進行控制、加入指示劑進行判斷,再通過預處理的方法縮短了增菌時間,將一些檢驗步驟有機合并,確保了培養、鑒定一步到位,實現了快速檢驗。這一方法的商品化結果就是微生物快速測試片。
2.2 商品化的快速檢驗方法
2.2.1 染色成像計數法
用染料對細胞進行染色,利用熒光過濾膜和紫外線顯微鏡快速測定活菌的個數,其中,死細胞呈現熒光綠,活細胞呈現熒光橙,便于觀察和檢驗。運用這種檢驗方法,檢驗時間僅需30 min左右,但當樣品含菌量低時,仍需要作增菌處理。該方法只能確定微生物數量,不能確定微生物種類。
2.2.2 ATP生物發光技術法
該方法是將ATP與熒光素混合,將微生物ATP 轉化為熒光信號,通過測量熒光值大小來確定樣品有無被微生物污染。運用這種方法,檢驗時間僅需1 h左右,但當樣品含菌量低時,仍需要作增菌處理。該方法只能確定微生物數量,不能區分微生物種類。
2.2.3 定量PCR技術法
PCR技術是一種體外迅速擴增DNA片段的方法,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是生物體外的特殊DNA復制。定量PCR技術是一種在DNA擴增反應中,以螢光染劑偵測每次PCR循環后產物總量的技術。由于引物特異性強,該方法可針對具體的微生物檢驗。目前,該方法已被廣泛運用于檢驗坂崎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定量PCR技術法具有靈敏度高、專一性強、檢驗速度快等優點,但重復性差、假陽性率高,只能作為一種初篩的手段。
2.3 現代微生物檢驗技術法
2.3.1 免疫學技術法
在食品微生物的檢驗中,免疫學技術法主要是建立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基礎上,并且以免疫放大技術為輔,利用病原體刺激生成免疫球蛋白。這種方法的優勢為增菌之后不需要進行樣品選擇性分離,可直接篩選,具備靈敏度高的特點。按照檢驗方法的差異,該方法又可以分為凝集反應法、免疫擴散反應法和免疫熒光反應法等。
2.3.2 氣相色譜法
經水解、分離提取、硅烷化、甲基化等處理后,微生物細胞被分離成多種化學組分,利用氣相色譜分析儀分析后得出相應的色譜,根據色譜所顯示的峰值準確鑒定食物中所含的微生物。目前,該種方法可用于檢驗霉菌、酵母菌和某些常見的細菌等。
2.3.3 抗阻測定法
將被檢驗樣品分別接種于含有不同底物的培養基上,經正確培養后利用抗阻測量儀檢驗其微生物的生長情況,并根據所表達的生長特征準確鑒定微生物種類。抗阻測定法的特點為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較高,且獲得檢驗結果所需的時間較短,主要用于食物中霉菌、細菌、支原體、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檢驗。
3 結束語
當前,我國微生物檢驗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微生物培養法以其檢驗結果準確、可靠的優點成為主要的檢驗方法。其中,傳統微生物培養方法由于操作復雜、周期較長限制了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商品化的檢驗方法可提高檢驗速度,被廣泛應用于食品企業中,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縮短了檢驗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而加快了產品的發行速度,降低了倉儲量。現代微生物檢驗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日趨成熟,但其被企業商品化運用還需要一個過程。
總之,我們要高度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通過綜合運用各類檢驗方法,取長補短,既可以縮短檢驗周期,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又可以有效確保食品安全,為人們提供優質、安全的食品。
參考文獻
[1]王璐怡,李云飛,劉臨潔,等.牛初乳乳清W/O型乳狀液穩定性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2,34(2):204-210.
[2]李平蘭.PCR技術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J].食品科學,2014,19(7):3-5.
〔編輯:劉曉芳〕
(英文摘要、關鍵詞下轉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