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東東 孫鴻娉
摘 要: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在我國開展多年來,先進、成熟的氣象服務對農業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現代化地方農業氣象服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產業化升級和農村、農民對氣象服務工作需求的不斷提高,農業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因此,還需要加強服務技術創新、理論研究等,從而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農業氣象服務;氣象信息;服務發展;服務技術
中圖分類號:S16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7.025
隨著現代化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新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為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都與氣象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質量和結果也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農業生產離不開氣象服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的研究成果在農業中得到了實踐,其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而氣象服務的質量直接影響了農民農業的產值效益。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部署了農業農村和農民增收、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以及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并對農業氣象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氣象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長治古稱上黨,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全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該地區屬于典型的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地域面積1 395 737.7 hm2。2007年市土地局統計數據顯示,長治市農用土地總面積為936 196.6 hm2。這說明,農業是我市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本文重點探討了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發展,以推動農業科學的發展,合理利用氣象資源,采取有效的農業措施,不斷提高地方農業的經濟效益。
1 當前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實際情況
1.1 開展農業氣象信息監測
我市氣象部門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為目的,加大對干旱、暴雨等強對流天氣的監測力度,不斷完善氣象農業災害應急預案,確保能夠在災害前及時為群眾提供災情覆蓋范圍和災害程度等信息,為農業部門有效施救提供可靠的資料。2010年,我市氣象局聯合市科技局創辦了農業科技信息網氣象信息專欄,“長治市農業科技信息網”是市科技局的門戶網站,是實現全市各村之間的村村通。這個專欄開通后,農民朋友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當日的天氣情況、近期氣象情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更廣泛地普及氣象科技知識,從而提高農民朋友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1.2 開展特色氣象農業服務
現代化農業結構不斷被調整、升級,使得農業發展朝著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方向發展。為了使氣象服務能夠適應農業發展模式,我市氣象局為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生產基地提供了特色服務,圍繞長子大青椒、沁縣“沁州黃”小米、沁源萬壽菊等基地的建設開展了包括品種引進氣象條件論證、生育期氣象觀測和天氣預報等服務。利用遙感技術和地面監控網絡數據獲取作物的生長情況和氣象的實時變化,從而為農業保收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另外,建立人影作業,開展飛機增雨、物理探測等多項人影工作,增加地面高炮作業點,引進專業作業人員等全面協助農業發展,為開展特色農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1.3 編寫氣象為農服務材料
定期編寫農業氣象月、旬報,制作棉糧作物產量預報,結合地方氣候特征和農業結構編寫氣象為農專題服務材料,階段性地評價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并根據未來的天氣情況提出趨利避害、合理化的生產建議。另外,還要科學地分析農業氣象資源,并按照標準進行區域劃分,從而為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區域農業發展提供依據。
1.4 提高氣象服務質量
在抓住機遇不斷開展公共氣象服務的同時要注重服務質量,電話、預報會商系統、衛星云圖和雷達圖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氣象預報的準確率。這樣,不僅能為農業精細化氣象服務提供準確的依據,還能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刻快速傳遞氣象信息,并積極地為領導決策提供幫助。
2 農業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自然災害頻發
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天氣條件,任何一次干旱、洪澇或霜凍等氣象災害都可能會造成農業的減產減收。現代化氣象受大氣變暖的影響,極端氣候頻發,氣象災害嚴重困擾著農業的正常發展,尤其農村的氣象服務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所以,它依然是氣象災害防御的薄弱區域。
2.2 服務設備陳舊
雖然大部分地區臺站新增了多項服務設施,但是,由于基層氣象部門的資金不足等,致使其使用的設備十分陳舊或氣象設備不足,不能及時更新。同時,由于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在職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所以,他們不能及時、可靠地分析農業氣象信息,進而阻礙了新時期農業經濟的發展。比如,在長治市轄區內的縣城、村鎮中,氣象服務設施比較落后,部分資料還由人工處理,這極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結果的精確度,浪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
2.3 農業氣象服務不適應當前農業發展需求
目前,隨著農業市場的不斷變化,常規性單一的氣象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農業氣象的發展,而農業市場也逐步朝著機械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已經越來越有針對性,越來越具體化。因此,氣象部門應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實時調整,因地制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現代農業服務。
3 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未來的思考
3.1 堅持農業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把農民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也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氣象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氣象服務中,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凸顯了氣象服務的目的性和實用性,從而不斷為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推動綠色、生態可持續農業經濟的發展。
3.2 引進、創新氣象服務新技術
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設備比較先進,所以,可以利用成熟的技術建立一套適用于本地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系統,使其更好為地方農業經濟發展服務。比如,長治市已經給予技術設備落后區域相應的政策扶持,加強資金和人員的配備,有效改善氣象服務的基礎條件。
3.3 加強農業氣象服務理論研究
農業氣象在我國教育和實踐領域中屬于一項發展薄弱的學科,農業氣象理論研究相對淺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加大對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強化理論研究,在有力的理論基礎上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以提高氣象服務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王高芳.農業氣象為三農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5(6).
[2]杜東霞.淺析氣象為農業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3(4).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