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曙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水資源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農村水資源安全包括水資源的安全保障和水資源環境安全。通過分析農村水資源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水資源;安全問題;二次污染
中圖分類號:TU99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7.037
隨著農村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村水資源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水資源對農業發展的支撐難以為繼,這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筆者認為,影響農村水資源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①近年來,我國農村用水量在不斷增加,再加上我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水平,因此農業缺水總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達到2.5×1010~3.5×1010 m3。這導致大量的農田遭受旱災,每年糧食減產量約為4.0×1010 kg,影響了我國糧食的生產安全。②農村水資源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水資源環境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了農業的生產發展,還影響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1 農村水資源安全問題的原因
1.1 地下水開采過度
近年來,我國農村用水量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越來越多的農村企業或個人將目光投向了地下水,并加大了對地下水的開采力度,從而導致地下水開采過度。目前在農村,廢棄原有水井、開挖新井和深井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地下水開采速度已經超過了循環補充的速度。長此下去,地下水水位將會不斷下降,水資源日益短缺。
1.2 水資源利用率不高
目前,農村水資源利用率并不高,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在廣大農村地區,大水漫灌仍然是農田灌溉的主要方式。這種粗放型的農業灌溉方式毫無疑問對水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影響了水資源的安全保障。同時,在農村生活用水中,水的有效利用率平均僅為40%. 在日常生活中,農民節約用水的意識普遍較低,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沒有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另外,農村生活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現象隨處可見,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1.3 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
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的工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農村地區,鄉鎮企業也駛入快速發展的道路。但是,對于大多數農村企業而言,仍然采用粗放型的經營管理模式,環保意識不強,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溝、農田,大量未經處理的固體廢棄物對地表水造成了二次污染。這些行為直接對農村水資源造成了污染,嚴重危害了水資源環境安全。
1.4 化肥的使用造成的污染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為了保證糧食的產量,未來化肥的使用量會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目前在使用過程中,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僅為50%左右,剩余50%左右的化肥或處于自然狀態下,或揮發到空氣中,或滲透到地表淺表水層。滲透到地表水層的氮、磷等化學物質會對地表水造成直接污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水藻的產生,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1.5 生活垃圾對水體造成的污染
由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垃圾處理系統不完善,人們通常將生活污水、洗滌劑等直接排入河溝,固體垃圾未經處理直接放置在地表面,隨著雨水的沖刷,污水會深入地表層,對地表水造成了直接的污染,這就造成水污染的加劇,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從而導致農村水質的惡化。而水資源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進而威脅到農村的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由于以上多種原因,農村水資源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污染,水資源質量不斷惡化,給農村用水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一方面,由于水資源的污染,飲用水的質量受到了影響,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人們追求的是有機、綠色、無公害的食品,由于農業生產用水受到了污染,我國大部分糧食的質量難以滿足人們追求高質量食品的需求。對于農民來說,他們生產的糧食難以滿足高端食品的要求,也就意味著糧食附加值低,在經濟收入上難以突破。
2 農村水資源安全問題的治理對策
基于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治理對策。
2.1 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求水資源的開采量不應超過水資源的更新補充量。水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水資源的開采應該本著適度的原則,從長遠來看,為子孫后代著想,水資源的開采應該協調發展、科學合理。因此,需保證農村的生產生活用水在水資源的環境承載范圍之內。
2.2 建立完善的除污凈水工程
建立完善的除污凈水工程是保障水資源安全的一大重要舉施。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垃圾處理系統不完善,導致生產生活垃圾對水資源的影響很大。建立除污凈水工程應該由政府牽頭,做好建設和維護工作,重點對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進行去污處理,對飲用水的水源進行凈化處理,保障用水安全,提高水資源的質量。
2.3 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
對于整個農村水污染處理系統,應該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構建統一的管理機構有助于加強整個防污、凈污過程的協調配合,提高水資源污染處理的綜合能力,建立起穩定、長久、可持續的水資源處理模式。另外,管理機構的運轉應該作市場化處理,由市場決定資源的配置,讓市場促進防污、凈污能力的提高,最終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效率,保障水資源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黃山松.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J].工程與建設,2008,12(02).
[2]李仰斌,張國華,謝崇寶.我國農村生活排水現狀及處理對策建議[J].中國水利,2008,10(03).
[3]葉正偉.我國農業水資源安全與農村水資源調整戰略探討[J].農村經濟,2003(1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