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永紅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昌永紅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以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課“地基與基礎”為例,分析了原有課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任務驅動的“地基與基礎”課程改革思路,并對改革效果進行分析。經實踐證明,高職“地基與基礎”課程推行“任務驅動”改革是可行的,這為高職課程改革提供了鮮活的實例。
任務驅動;課程改革思路;地基與基礎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高職原有教學理念、考核模式、教學模式等已經不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而且,高職生源質量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大部分高職學生數值計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較弱,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大部分學生會感覺課程無趣,對將來的就業無太大幫助,有的學生上課發呆、睡覺或玩手機,因此,對課程進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任務驅動法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索任務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境下,在討論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實行“教、學、做”一體化,“做人與做事”一體化,“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
本文以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課“地基與基礎”為例,探討基于任務驅動的課程改革思路。
改革前的教學內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質與工程分類、土中應力與地基變形、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土壓力與土坡穩定、天然地基上淺基礎的設計、樁基礎設計、工程地質勘察、基坑工程、地基處理。通過分析發現,原有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章節太多,單項技能太多,相互之間邏輯關系缺失,教學活動與職業活動相關性不夠;第二,重點不突出,與高職專業培養定位不對應;第三,理論推導較多,計算公式繁多;第四,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仍以系統知識的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主體;第五,章節教學中,先講后用;第六,只講專業,只講“做事”,不講職業道德,不講“做人”。
2.1分析典型工作崗位及工作流程
根據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和就業情況調研,確定其典型工作崗位為施工員。通過調研分析其典型工作流程,即工程招投標→施工準備→地基處理→基礎施工→主體施工→屋面施工→裝飾施工→竣工驗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JGJ/T250-2011)確定施工員的能力需求、知識需求和素質需求。
2.2確定課程的核心項目
在典型工作流程中,地基處理和基礎施工屬于地面以下部分,地面以下的典型工作任務有:土方開挖→基坑降水→基坑支護或放坡→地基處理→基礎施工→土方回填。根據本院的教學情況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典型任務為載體,創造真實情境的基本理念,整合和重構了“地基與基礎”課程內容。本課程整合了“建筑工程識圖”、“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三門課程中的部分內容。以職業崗位工作為背景,按照認知規律的要求,同時考慮建筑企業要素(如國家、行業和地方的規范、標準、成果驗收等)和社會要素,本課程最終確定以學院5號教學樓作為載體,以基礎施工圖識讀、地質勘察報告識讀、土方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地基處理、基礎施工工藝及設計作為本課程的核心項目,并將課程名稱定為“地基與基礎”。
2.3確定課程總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根據現行建筑規范、規程,指導基礎工程的識圖、放樣和施工,完成地基處理。在完成各項任務過程中,掌握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相關理論知識,并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樹立質量、安全、責任和團結合作的意識,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并進。
2.4項目和情境設計
項目內容的選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為原則,為此,每個核心項目下設計了若干子項目,每個子項目下又設計了若干情境(見表1)。如核心項目基礎施工圖識讀設計了5個情境,即無筋擴展基礎施工圖識讀、擴展基礎施工圖識讀、筏形基礎施工圖識讀、箱型基礎施工圖識讀和樁基礎施工圖識讀,這些情境盡量覆蓋實際崗位中的各種情況。通過引入大量的工程圖片和影像資料,讓學生真實體驗地面以下施工的過程,通過情境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

表1 項目和情境設計Table1 Project and situation design
2.5教學方法的改革
備課時,教師首先明確本次課程的能力目標,其次,圍繞這些能力目標設計本次課程,用來進行能力訓練的任務。任務確定后,教師要圍繞能力目標設計任務的實施過程。上課時,教師先布置任務,發放完成任務所需的相關背景資料;引領學生分析任務,分析完成任務的思路以及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點,然后對難點部分進行重點講解,最后,學生單獨或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提交相關成果。
2.6考核方式的改革
原課程考核方式主要以筆試考核為主,實踐考核為輔;量化考核為主,質性評價為輔;終結性評價為主,過程性評價為輔的方式。課程的考核趨于對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的考核,評價的指標主要指向掌握知識點的多少,對于學生在完成仿真或實際工作中所表現的操作能力、責任意識、態度等崗位素質評價內容非常少。
改革后,考核方法從終結性考核向形成性考核轉變,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多樣性、針對性,包括口試、課堂演示、技能操作、撰寫課程論文、實踐成果等,力爭體現以能力考核為主、知識考核為輔的要求。采取課程學習全過程動態考核,包括階段性考核(70%)、期末考核(30%)兩部分。在階段性考核中,完成一個核心項目考核一次,用完成任務的過程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用完成任務的成果或效果考核學生的能力水平。
選取2014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4個班級作為試點,采用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其他2014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班級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綜合成績評定、問卷調查和典型任務綜合實訓。從綜合成績評定結果來看,任務驅動法的優秀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法。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任務驅動法教學的認同度較高,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興趣,能主動參與,在能力上有顯著的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比較牢固,對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將來在實際崗位中能做什么更明確。從典型任務綜合實訓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實踐成果等方面來看,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學生動手能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質的提高,并表現出較高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實踐成果規范、完整。
對“地基與基礎”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進行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經實踐證明,高職“地基與基礎”課程推行“任務驅動”改革是可行的,這為高職課程改革提供了鮮活的實例。
[1] 趙振寧,方志剛.任務驅動法與講授法在教學中的對比研究[J].大學教育,2015,(1):97-99.
[2] 昌永紅.基于任務驅動的地基與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建筑與預算,2015,(7):43-45.
[3] 張英華.基于任務驅動的旅行社經營管理課程教學設計[J].當代職業教育,2015,(1):114-115.
Research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Task-driven Approach
CHANGYong-hong
(Liaoning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Liaoyang111000,China)
Taking position lessonFoundationand Basi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deficiency of original curriculum,proposed curriculum reform thinking of Foundation and Basis based ontask-drivenapproach and analyzed the reform effect.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ask-driven reform which carried out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oundation and Basis course is feasible.It provides livingexamples to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rriculumreform.
Task-driven;Curriculumreformthinking;Foundation and Basis
G642
B
1674-8646(2015)12-0056-03
2015-10-25
遼寧省教育評價協會第一屆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立項課題“基于任務驅動的‘地基與基礎’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PJHYYB15391);2015-2016年度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協會科研規劃立項課題“高職院校智慧教育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2014-2016年校級課題“‘地基與基礎’課程信息化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
昌永紅(1976-),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改革和結構設計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