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舒患者痛,緩家屬憂
——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終關懷工作介紹

舒緩療護團隊進行查房工作
徐匯區康健街道共有2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9.2萬,轄區面積4.07 km2,人口密度達2.3萬人/km2。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建于1960年8月,前身為徐匯區新樂地段醫院,占地面積6 993 m2,建筑面積9 982 m2,綠化面積3 778 m2,共設置老年護理床位143張,臨終關懷床位17張,附設新樂養老院床位70張。中心于2000年創建為上海市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7年成為上海市全科醫生培養社區培訓基地,2011年成為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年,中心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實習醫院和預防醫學教學基地,2012年被評為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3年成為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社區教學基地,1995年至今已連續十屆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
中心現有職工21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79人,占職工總人數比例為85%,高級職稱12人(包括全科、中醫、護理)、中級職稱76人,初級職稱91人。全科醫師占醫師總數的48%,可開展預防保健、全科醫療、中醫康復、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等項目,每萬人口配置全科醫生4.0人、公共衛生醫師1.4人。
近年來,中心業務量持續增長,2014年門診服務量為61.1萬人次,公共衛生服務量為43.1萬人次,合計104.2萬人次;住院床日數為53 765 d。
中心的臨終關懷項目開展較早,2009年即啟動臨終關懷服務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選定醫生、護士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參加國、內外各類培訓考察等活動培養積累了人才。2011年中心臨終關懷工作小組正式組建,同年申請到徐匯區科委課題《老年護理醫院開展臨終關懷項目的應用研究》,通過以課題帶動項目的實施模式正式開展臨終關懷項目。2012年3月臨終關懷科注冊成立,2012年6月16日正式收治第1例患者。截止2015年4月底,已服務超過200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數33.2 d,日均醫療總費用210元。在臨終關懷項目的準備及實施過程中,我們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和特色,匯總如下。
2012年6月上旬,中心完成臨終關懷病區綜合改造,設臨終關懷病床17張。改造后整體環境煥然一新,并在病區環境裝飾上著重凸顯“舒緩療護”的風格,以暖色調為基調,烘托溫馨、溫暖的氛圍。病區建筑面積達670 m2,設有生活輔助區、服務區、管理區3大功能區,相對獨立;設有病房、護士站、治療室、處置室、談心室、評估室、家屬陪伴室、關懷室、醫務人員辦公室、配膳室、沐浴室11室。在配置上著重凸顯人文關懷,設置“心愿墻、祈福安寧樹”打造醫患共同祈福、表達祝福心愿的平臺,傳遞正能量;病區走廊設置“陽光畫展”,調適病患心情、營造積極、樂觀的氛圍;同時設置具有私密性的“談心室”便于醫患溝通交流、加強情感聯系紐帶,進行哀傷輔導及情感撫慰工作。
整個服務團隊由管理層、專家團及專職團隊組成,管理層由中心分管院長、醫務科長任上級主管;病區主任兼任舒緩科主任,負責具體業務開展;專家團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及腫瘤醫院腫瘤科專家擔任;專職團隊在與病區共用醫生及護理組資源基礎上,設專職臨終關懷醫生2人,專職舒緩護士3人,公共衛生醫師1人,兼職心理醫生1人,并有多名院外志愿者輔助開展工作。

舒緩療護專職護士
以“舒患者痛,緩家屬憂”為康健臨終關懷項目的最大服務目標,力求最大程度地緩解病患身心痛苦、改善生存質量,并積極支持病患及家屬的情感訴求,做好心理撫慰,體現人文關懷。
4.1堅持正規化服務模式
中心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合作建設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要求的“晚期腫瘤規范化治療病房社區基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科專家定期查房,指導實施規范化鎮痛等姑息治療措施;同時與區域內3家二級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大華醫院)腫瘤科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初步形成患者有序轉診模式。
4.2團隊式服務,崗位前移
由專職醫生、護士團隊對入院患者和在院患者的卡氏生存狀態評分、數字法疼痛評分、預估生存期量表等進行集體動態評估,專職醫生、護士每周一次進行團隊式查房,診療、護理緊密銜接;配備移動式護士工作臺,專職護士工作崗位前延至病房,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變化,病情變化及時反饋家屬。
4.3專業志愿者服務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研究生以志愿者服務形式介入臨終關懷項目,在志愿服務的同時進行晚期腫瘤患者及家屬心理學資料的收集,遠期目標為制定適用于臨終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學量表。
4.4人文心理關懷
臨終關懷團隊長期面對垂危患者,難免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中心及科室邀請專業心理醫師定期為醫護人員進行集體或個體心理疏導;專職護士定期輪崗(每4個月輪換一次);中心支持鼓勵團隊定期開展集體活動。這樣的人文心理關懷還延伸到了患者家屬,中心對離世患者家屬進行哀傷輔導,包括電話回訪、個體哀傷輔導、集體哀傷輔導等,也得到了患者家屬的肯定。
4.5關注細節服務
中心在整個臨終關懷服務中注重細節,如為了讓臨終患者能與遠方親屬見上最后一面,特意配備可進行網上視頻通話的電腦。這項服務榮獲了上海市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關愛患者,從細節做起”文明服務主題活動細節服務舉措創新獎。
4.6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
服務團隊中配備中醫規范化培訓醫師,開展如腕踝針用于晚期腫瘤鎮痛等中醫適宜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7志愿者團隊
從臨終關懷項目開展之日起,中心就同步開展了志愿者服務。成立“舒緩療護”志愿者隊伍,志愿者們包括熱心社會活動的公益人士、大學生及心理學專業研究生,迄今為止共提供逾800 h的志愿服務。
4.8科室文化建設
科室通過定期組織群體性活動,以減輕舒緩科員工的工作壓力、及時排解負面情緒,營造和諧的科室氛圍以增強工作凝聚力。
4.9注重人才培訓、積極開展科研
開展臨終關懷工作以來,中心對臨終關懷團隊人員采用“高配”方法,對新入職經規范化培養的研究生要求必須到臨終關懷病區輪轉,目前臨終關懷的2名專職醫生均為碩士學位。中心在取得一項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課題資助的基礎上,近年來,醫務人員還陸續發表了4篇舒緩療護相關的學術論文,其中1篇在2014年全科學術年會上獲得了“優秀論文獎”。
舒緩療護科的開設滿足了很多常規醫療無法提供的服務需求,解決了部分群眾存在的實際困難,緩解了醫患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也獲得了來自領導和病患的稱贊。
2012年沈曉明副市長在一封患者家屬的感謝信中批示,對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終關懷服務表示感謝,上海電視臺、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徐匯報、康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的深入報道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社會反響較大。
近年來,中心的舒緩療護項目獲得了較多榮譽,舒緩療護病區獲2012年上海市婦聯頒發的“巾幗文明崗”稱號及徐匯區總工會頒發的“工人先鋒號”稱號;2013年中心開展的《臨終關懷病房免費網絡視頻通話服務》獲得市衛生系統文明委頒發的“細節服務舉措創新獎”。2014年更獲得了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關愛生命、奉獻愛心”全國先進集體光榮稱號及全國“臨終關懷示范基地”稱號。
7.1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創康健臨終關懷品牌
中心通過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醫院及醫學會癌痛學組的合作,積極開展義診、查房、講課等活動,提高社會反響、業務能力、服務水平及公眾認知度,打造康健臨終關懷科品牌效應。
7.2開展新的適宜技術和服務模式
今年,中心計劃引進開展“三氧自血回輸“技術,應用于晚期腫瘤患者的疼痛控制、壓瘡治療等。開設“社區癌痛門診”,指導社區腫瘤患者的鎮痛藥物應用,開設“PICC護理門診”,解決腫瘤患者PICC導管的社區護理困難。
中心還計劃進一步引入醫務社工并探索保持志愿者服務熱情的方式,對這一新型服務模式奠定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
FDA批準首個非侵入型腸癌DNA篩查試劑盒
Cologuard 是FDA 批準的首個非侵入性結直腸癌篩查試劑盒,通過分析糞便DNA 和血液生物標志物篩查結直腸癌,該試劑盒已被證明能夠在平均風險群體中發現92% 的癌癥和69% 的晚期癌前息肉。Cologuard 可通過醫療保健機構獲取,為50 歲及以上具有結直腸癌平均風險的群體提供一種易用的篩查試劑盒,使他們能夠在家里開展,有助于保護其隱私權。結直腸癌是一種高度可預防的癌癥,通過推薦的篩查指南篩查,可在疾病早期階段發現病情。約60% 的結直腸癌病例在發現時已到晚期,使得治療更加困難。因此,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患者友好的篩查選擇,以防止結直腸癌或在可治療的早期階段發現癌癥。鑒于有超過半數的結直腸癌相關死亡可通過常規篩查避免,對結腸鏡檢查有抗拒情緒的患者群體,Cologuard 作為另一種篩查選擇,能夠顯著改善篩查的依從性,從而提高篩查率,進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生物谷)

專供舒緩療護患者使用的遠程視頻通話設備
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