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德
用“乍暖還寒”描述冬末春初的氣候狀況,是最為貼切不過的了。誰也不會想象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乍暖還寒”這個名句,竟被今人用得如此嫻熟。試著去搜尋替代的詞匯,均無法達到其用詞的精準和文采所表達的寓意。這人世間大凡融入美的屬性,雖小到一組詞匯,快到掀動一頁書扉,留存下的淡香與美感,是會載入記憶加以傳承的。
當本期將要付梓時,傳來袁闊成老先生辭世的消息。袁闊成老先生是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大師,袁派評書的奠基者和創始人。袁闊成老先生在營口工作生活三十年,營口人對袁老先生由衷地尊敬和愛戴,他是營口人心中的一塊瑰寶,永遠留在營口人美好的記憶中。為紀念袁闊成老先生,本期特追加開設以“身影漸遠一路留芳”為題的“特別策劃”專欄,刊發一組紀念性文章,緬懷袁闊成老先生,寄托營口人的衰思。
美好的東西一旦逝去,人們往往會格外感到遺憾,甚至會扼腕嘆息。本期“小說新銳”欄目刊載作家姜凱先生的作品《二楞的黃油大餅>,帶著濃郁的鄉情民風;雖是融于鄉間家常里短的瑣碎小事,卻在平凡中被作家匠心獨具地挖掘出事物本質閃爍的光彩。作品中那一群鮮活、隨手可觸及到的小人物,讓讀者領略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東西,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瞬間,才能把握和享有美的幸福,而不是它在消失后才發出珍惜慨嘆。女作家楊巧麗的散文《舅廈》把親情溶入作品各個章節,用質樸的語言傾訴著濃烈的親情。作者用編年體的方式,對舅舅的記敘是終身的,是一個時代生活場景、生活樣式、親情關聯的提煉和縮寫。時代的大演繹、大變遷對親情的震蕩和裂變,最終也不會顛履血濃于水的生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