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所謂“和實力”,是指一種可以總結和指導中國“如何獲得實力”的發展哲學以及“為何運用實力”的外交戰略,其實質是以和平的方式發展和使用實力。
“中國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
“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中國人自古就推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和平思想。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
……
近兩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中國的和文化,以及和諧相處的國際觀。在我國的外交戰略和舉措中,我國政府也越來越自覺地運用和實力的理念來處理對外關系。“新型大國關系”“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籌建……習總書記所倡導的“和實力”思想正實質性地發揮作用,并將在未來深刻影響世界政治格局。
所謂“和實力”,是指一種可以總結和指導中國“如何獲得實力”的發展哲學以及“為何運用實力”的外交戰略,其實質是以和平的方式發展和使用實力。“和實力”概念是對“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等概念的超越。它是一個融合的概念,融合軍事、經濟、文化、制度等多個領域,呈現出所容領域多元的學理特質;它也是一個濃縮的概念,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奉行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秉持的主流價值觀,具有歷史傳承的思想品質。“和實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和文化,也形成了當今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觀、發展觀和外交戰略思想,可謂恰逢其時。
提出并強調“和實力”,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現。和實力是用自己民族話語表達、體現中華民族的核心思想和優秀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自覺的表現。中華民族應該講自己的話語,講自己的和實力,這是民族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志,是民族理論思辨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的體現。
提出并強調“和實力”,是中國發展模式的基本遵循。中國倡導和平發展,打破了西方“國強必霸”的邏輯。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世界主流的情況下,惟有和,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惟有“和”,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惟有“和”,世界才可以避免戰爭與災難。毋庸置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須在和平發展的前提下才會切實得以實現。
提出并強調“和實力”,是中國和平外交的思想武器。在世界局部動蕩仍舊頻發的今天,民族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宗教派別的明爭暗斗依然不斷。面對這樣的局面,西方國家解決這些矛盾的模式,要么是進行直接軍事干預,要么是經濟制裁,要么是挑起國與國之間的爭端等。與此不同的是,中國的和平外交戰略擺脫了西方國家固有的矛盾解決方式,向世界打出了自己的“和平牌”。
……
在全世界隆重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國和世界都需要停下腳步,聆聽人類前行時對和實力的真切渴求。中國和實力要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一方面應當將和實力作為中國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思想進行論述和建構,另一方面更應當將和實力的內容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一點一滴地落實踐行。我們希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從歷史傳統中整合并發掘出來的“和實力”,能夠不斷發揚光大,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