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國務院于去年底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我省有19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入錄。
該陵園坐落于廣州市沙河黃花崗之陽。園內樹木參天,安詳靜謐,莊嚴肅穆。中心處聳立著一座紀念碑,曰:十九路軍抗日死國將士之碑。碑面鐫刻有一千余字由19路軍軍長蔡廷鍇署名的碑文。而碑文作者是梅州市梅縣區梅南鎮滂溪村人氏,著名的現代國學家、教育家、時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的古直先生。他受蔡廷鍇軍長之請,為其撰寫此碑文。
古直先生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日本侵略者的無比憎恨,“高歌(十九路軍)死國烈士,節陵五岳功塞八纮,聲威凜然”之英雄氣概,記述了淞滬抗日之戰,我19路軍將士,在五倍于我的日寇面前,在武裝到牙齒的海陸空軍瘋狗般進攻面前,在兵器裝備之不及、后勤輜重之不足的情勢下,以艱苦卓絕、寧死不屈、拼死抗爭的精神,從1932年1月28日始,與日寇鏖戰32晝夜。19路軍以犧牲千余將士的代價,換來殲敵萬余,迫使日軍三易其帥的輝煌戰績,是我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我國軍民團結一心抗戰到底,直至勝利的決心和信心。
古直先生在碑文中熱情傾瀉了對抗日將士的敬仰之情,伸中華民族之正氣,揚反抗侵略的精神,褒19路軍死國將士之崇高,頌將士視死如歸搏擊之英勇,斥侵略者貪婪、殘忍之卑鄙。盼“諸夏之不泯,民族之中興,繄此浩氣靈光”之期望,實為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一曲民族正氣歌,一曲英雄贊歌,它將與天地同在,日月同輝,告誡來者認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牢記中華民族抵抗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以及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茲將碑文全文抄錄如后。
“十九路軍抗日死國將士之碑”的碑文
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伊古迄今,天綱決地維絕,其決不決,其絕不絕,皆仁人義士肝腦涂地之為也,我將士抗日死國之烈,絕于等倫矣。今我不述,后昆何聞哉。乃序之曰:
十九路軍,其先曰十一軍,所部多嶺表子弟,而四方精英亦萃焉。革命一紀,大小百戰,率為軍鋒,東窮泰岱,南極朱垠,山河兩戒,江海萬里,莫不縈我軍之魂氣,埋我軍之碧血。
民國二十年冬,廷鍇以軍長奉命駐戍上海,時倭寇已連陷遼沈、齊齊哈爾,檀公卅六走為上計,白山黑水倏淪為戎人。興微管之悲家,抱皆亡之戚夫。地有所必爭,城有所必守,田單即墨,巡遠睢陽,保一隅,捍全局,上海為長江咽喉,不猶是哉。有備無患,古之善志也;預戒不虞,武之善經也。于是衛戍陳公、指揮蔣公、警備戴公,密與廷鍇同心協規粵。明年正月,寇果以海陸重兵壓滬瀆,當軸失措,將為城下之盟矣。我軍聞之,投袂而起,萬眾一心,義不返顧。其月二十八日午夜,與寇遇于閘北,奮擊,大破之,連戰皆捷。
寇自歐戰而還,夜郎自大,以為東方德意志,世界莫余毒也。及敗問至,舉國震動,引為神武。開國至今,未有之奇恥,星夜濟師,且易將焉。亟敗則亟易將,亟濟師比浹辰師,在戰線者逾十萬,幾五倍我,加以海艦、空機,晝夜轟擊。晝驚萬日之射落,夜見繁星之雨隕。蚩尤之霧,不啻千重,雷霆之震,且越百里。我軍以寡敵眾,以弱敵強,以饑疲當飽逸,以苦械當利兵,禍重如地,亦知亡矣。然猶奮不顧身,必死為期者,國之大命,決諸此役也。卒之,精感皇天,我戰必勝,萬國視聽,陡焉回易。民族精神,一朝復旦,毀家之馕日至,犒師之聲齊發,當軸者茍中道改轍,應機急難,雖使寇只輪不返,聚為亰觀,永昭世戒可也。乃湘東之子,不下諸侯之壁徒觀。寇遂更譴大將百川連艦,飛度百重之圍,已成瀏河之背。斯拊我軍,猶創病俱起,以一當千,九天九地,十蕩十決。廷鍇此時自維將墟上海以為田橫荒島乎,抑姑緩,須臾,終濟大事乎,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然得臣死而晉喜,岳飛死而宋亡矣。所以慷慨呼天淚盡,而繼之以血者也。于是忍死退舍以聽國聯之公判,昔張巡、許遠守睢陽,以蔽江淮,后睢陽終破,而賊之力亦屈,遂拯唐宗。我功雖不及成全乎,庶比于此以告,無罪于天下后世也。
是役也,鏖亙三十二晝夜,殲寇殆萬,而我國殤,亦且盈千矣。事定,卜垗黃花崗之陽,遷其毅魄,永藏于茲。前此革命諸役死難者,附葬焉。
嗚呼!我將士節陵五岳功塞八纮,取義成仁,聲威凜然,諸夏之不泯,民族之中興,繄此浩氣靈光,是賴廷鍇不武,屬當戎行,不能相從地下,精忠報國,猶靦顏人寰,坐視寇仇之宰割,伊可愧也,亦可痛也,痛定任聲,亂以哀歌。
歌曰:
天蒼蒼兮,野茫茫
天時墜兮,魂飛揚
飛揚上天兮,正之帝
帝謂吾人兮,何不平
內有奸兮,作汝祥
非然汝功邁南塘
翩然披發下大荒
云車風馬回故鄉
驃騎之營象天長
鄰德肅若揖我良
相與戮力誅獝狂
民國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