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友+李美通
廣韶公路是抗戰(zhàn)時期廣州通往韶關的干線公路,因此在第一次粵北會戰(zhàn)時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要點。第十二集團軍教導團、63軍153師曾在廣韶公路新豐境內梅坑、浦昌等地,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
教導團血戰(zhàn)梅坑
1939年12月下旬,在第一次粵北會戰(zhàn)期間,日軍在攻占從化良口、呂田后,其第18師團沿廣韶公路繼續(xù)北上,在梅坑遭到第十二集團軍教導團的頑強阻擊。
第十二集團軍教導團,是廣州淪陷后,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在八路軍駐粵辦事處協(xié)助下組建的。該團1200多名官兵中,有不少是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全團官兵抗戰(zhàn)意志堅定,士氣高漲。
25日晨,教導團接到阻擊日軍命令后,在團長謝義帶領下,立即從翁源南浦急行軍,于當天傍晚趕到梅坑布防。正當他們連夜搶修工事時,從良口北上的日軍先頭部隊也已到達,雙方在梅坑大橋橋頭遭遇交火。但因夜色已深,當晚沒有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
26日早上7時許,隨著日軍主力陸續(xù)抵達,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開始對教導團陣地發(fā)起猛烈攻擊。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該團官兵同仇敵愾,以一當十,冒著敵人的狂轟濫炸奮勇還擊,打退日軍多次沖鋒,把數千敵人牽制在梅坑,延緩了日軍北上步伐。下午4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教導團奉命撤出戰(zhàn)斗。這一仗,他們以一個團的兵力,激戰(zhàn)9個多小時,抗擊了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斃傷日寇300多人,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血性和士氣。在戰(zhàn)斗中,教導團傷亡500多人,其中13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
戰(zhàn)后,第十二集團軍在高墩擇地安葬了130多名陣亡官兵,并在墓前建立紀念碑。可惜的是,紀念碑已于1949年被毀,墓地現在也已成為一片林地。
153師重創(chuàng)日軍
12月27日,在梅坑受阻的日軍18師團,繼續(xù)沿廣韶公路北上。駐扎在回龍的63軍153師,在公路沿線襲擾日軍的同時,還在浦昌、許屋一帶山頭布下重兵,準備對北上日軍進行伏擊。
當天下午,日軍先頭部隊進抵浦昌時,在村口發(fā)生了悲壯的一幕:10多名自衛(wèi)隊員手舉大刀,高呼口號,沖向進村的鬼子,遭到日軍機槍瘋狂掃射,當場就被打死7人。浦昌村民的壯舉,更加激發(fā)了153師官兵的戰(zhàn)斗意志。在師長彭智芳指揮下,全師官兵加強備戰(zhàn),決心為死難同胞報仇。
28日中午,日軍主力沿公路蜂擁而來,在浦昌水口、旱蔥口遭到153師迎頭痛擊。日軍立即出動飛機、大炮,對153師前沿陣地狂轟濫炸,掩護步兵進行反撲。雙方兵力相當,由于日軍裝備精良,伏擊戰(zhàn)變成了遭遇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為避敵鋒芒,誘敵分兵,153師主動放棄水口一帶陣地,向許屋方向轉移,日軍果然分兵追擊。在上下窯,一股日軍追兵陷入重圍,大部殲滅。另一股日軍追至合水社山,也遭到重兵伏擊,死傷大半。
第二天,日軍把進攻重點轉向浦昌東面的松崗、岌垠等高地,企圖奪取高點。但在153師頑強抵抗下,日軍多次進攻均未得逞。第三天,日軍孤注一擲,集中兵力對153師陣地展開全面進攻,戰(zhàn)斗進入白熱化。雙方為陣地爭奪,不惜代價,從早上戰(zhàn)至黃昏,傷亡慘重。在日軍瘋狂的攻勢下,153師東、西兩翼陣地相繼失守。就在戰(zhàn)局危急之際,奉命增援的152師及時趕到,協(xié)同153師展開反擊,迫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北上企圖,連夜沿廣韶公路南逃。
浦昌伏擊戰(zhàn),歷時3晝夜,153師以陣亡300多官兵的代價,擊斃日軍500多人,軍馬40余匹。
1941年,63軍在許屋大尖山建立公墓,安葬153師在浦昌戰(zhàn)斗陣亡將士,并在山上建立一座高6.3米紀念碑。碑座上的花崗巖碑記,鐫刻著63軍軍長張瑞貴撰寫的碑文。如今,歷經歲月風雨,碑文雖已模糊,但紀念碑仍然堅固挺立,向人們展現這段悲壯的歷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