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周邊環境復雜的超大、超深基坑越來越多。上海地區為軟土地質地區,地質環境差,地下軌道線路復雜,地上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建筑物密度高,建筑工地對環境影響比較突出。針對上海地區基坑工程的特點,確保基坑變形穩定和施工安全,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逆作法這一基坑工程施工形式越來越得到推廣[1-4]。
森蘭商都二期(D5-3、D5-4)項目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外高橋保稅區森蘭園區內,西臨森蘭商都,東臨蘭谷路,北側為擬建啟帆路,南側為規劃河道,二期項目分為D5-3和D5-4兩個地塊,兩地塊基坑連為一體,本工程建設內容為新建商業用房及配套設施,擬建6幢商業用房,地上2~6層,地下2層,框架結構,建筑高度約23.95 m。基坑面積約為38 680 m2,場地呈扇形,總建筑面積約為136 8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58 800 m2,地下建筑面積約78 000 m2,采用樁筏基礎,鉆孔灌注樁擋土,外設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坑內利用地下室主體結構梁板件作為水平支撐,框架半逆作法施工,開挖深度約為11.70 m,局部落深1.2~1.7 m(圖1)。

圖1 工程項目周邊環境示意
1)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環境保護等級為二級,基坑變形控制要求高。基坑東側蘭谷路下市政管線離基坑最近的為6.4 m,該側另有一鋼管架空線,高7.6 m,距離基坑3.4~4 m,東南角椿樹浦橋距離基坑約為11 m,橋面及河底預埋多條管線,南側和西側為椿樹浦河,距離基坑分別為5.0 m和5.1 m,此區域水位較高,地下土質差異大,必須做好地下降水,合理安排挖土。基坑北側和蘭谷路東側藝術島項目即將開工,開挖深度接近,相距較近,需要協調好工期關系。
2)本工程的結構設計和圍護設計是分開的,結構設計又分為人防設計和非人防設計,圍護設計和結構設計配合協調任務繁重,前期結構設計需要在圍護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深化設計,這部分時間更為緊張,對施工單位的工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采用半逆作法施工,圍護設計擬在部分梁柱節點上增加配筋處理,而結構設計不允許截面加大,配筋的加大處理,導致鋼筋穿格構柱的難度增大,同時給混凝土澆筑帶來困難。
3)本工程工程樁共計為2 688根,其中需要插入鋼立柱的有975根,臨時鋼立柱尺寸為460 mm×460 mm,垂直度在1/300內;“一樁一柱”鋼立柱尺寸為480 mm×480 mm,垂直度在1/500內。數量多,精度要求高,定位和調直任務重;鋼立柱間隔小,給取土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影響挖土速度。
4)本工程超大面積基坑采用鉆孔灌注樁擋土、地下室主體結構梁板件作為水平支撐圍護的半逆作法施工方法,在上海地區十分罕見,缺少一定的施工經驗,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本工程基坑圍護設計要求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造價和縮短工期,結合該區域周邊環境影響、地質勘測狀況、基坑面積大小、開挖深度等現場情況,最終圍護設計思路是:鉆孔灌注樁擋填土,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地下室主體梁板結構作為水平支撐,柱和外墻板等豎向結構順作。
圍護區域普遍采用φ1 000 mm、φ1 100 mm、φ1 150 mm、φ1 250 mm鉆孔灌注樁擋土,外設φ850 mm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鉆孔灌注樁有效樁長為26.45~28.95 m,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樁長為18.70~19.90 m。坑內被動區、集水井及電梯井區域采用φ700 mm深層攪拌樁加固,坑底以上水泥摻量為8%,坑底以下水泥摻量為13%。基坑四周區域,-6.85~-13.30 m 水泥摻量為8%,13.30~-17.10 m水泥摻量為13%。圍護鉆孔樁與三軸攪拌樁的縫隙、坑內被動土區域與圍護鉆孔灌注樁的縫隙采用壓密注漿,電梯井坑底采用壓密注漿封底。
支撐采用φ800 mm鉆孔灌注立柱樁(一柱一樁),有效樁長為36.00 m(44.00 m),臨時鋼立柱采用內插160 mm×16 mm等邊角鋼。棧橋下立柱樁采用同樣直徑和樁長的鉆孔灌注立柱樁(一柱一樁),鋼立柱采用內插180 mm×16 mm等邊角鋼。立柱樁采用樁端注漿工藝,單樁水泥用量2.0 t。
鉆孔灌注樁所用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水下C30;φ850 mm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水泥摻量為20%,用P.O 42.5水泥,水灰比為1.5;φ700 mm深層攪拌樁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為0.55;壓密注漿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為0.55[5,6]。
本工程結構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故對立柱施工中的垂直度要求極高。針對這一問題,總結以往施工經驗,傳統的法蘭校直架施工成本較低,但施工難度大、偏差大,且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通過考察學習,最終將在隧道項目施工中控制偏差的SIS426雙軸傾角儀,運用到本工程校正立柱的工作中。
鋼立柱采用460 mm×16 mm和480 mm×16 mm兩種等邊角鋼拼裝而成,內填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水下C30,采用無收縮混凝土,鋼立柱內填混凝土實際灌注高度比設計鋼立柱混凝土頂標高高出2.0 m或以上。垂直度要求為1/500,立柱中心線偏差±5 mm(圖2)。

圖2 校正器調垂系統示意
本工程鋼立柱共975根,數量多,精度要求高,在施工過程中須嚴格質量管理和加強監控,調節精度控制在20~30 mm之間,控制精度傾角儀的X軸、Y軸讀數一般為0.12°,基本滿足設計要求的1/500。
根據本工程的開挖深度及開挖剖面土層分布情況分析,降水疏干的土層分別為②褐黃-灰黃色粉質黏土、③灰色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灰色黏質粉土,基底埋深土層為③淤泥質黏土層的上部。綜合土層土質情況分析,又考慮到工期緊,最終采用深層真空井點降水方案。
基坑開挖深度為11.7 m,由于基坑內部分區域采用雙軸攪拌樁土體加固及壓密注漿,其有效降水面積約為38 680 m2,共布置196口深井,開挖前20 d開始降水,水位降至開挖面500 mm時開挖,根據不同開挖面深度,實時監測、控制水位高度,減少坑底隆起和圍護結構的變形量,防止坑外地表過量沉降。
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周邊地面道路、地下管線、建(構)筑物等有一定的影響,需進行變形監測。為有效防范基坑施工對工程周邊環境及基坑圍護本身的危害,采用先進、可靠的儀器及有效的監測方法,對基坑圍護體系和周圍環境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控,為工程實行動態化設計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數據,從而使工程處于受控狀態,確保基坑及周邊環境的安全。
1)基坑圍護體系包括:圍護樁頂水平及垂直位移監測;圍護樁和坑外土體測斜監測;立柱垂直位移監測;支撐軸力監測;坑外地下水位監測。
2)周邊環境保護體系包括:基坑周邊地表沉降監測;鄰近地下管線沉降變形監測;鄰近建(構)筑物沉降監測。
根據圍護設計說明的相關要求,將地下室分為A、B、C 3個分區(圖3)。

圖3 地下室分區示意
基坑總挖土量約5×105m3。基坑土方開挖之前,根據支護結構的計算工況(-3.15 m設置B0板,-7.70 m設置B1板)來安排分層開挖的順序。支護結構設計要求先撐后挖。即挖土至支撐設置標高時,停止挖土,待支撐架設完畢并能起到作用后,再繼續往下開挖土方[7,8]。
1)本工程基坑土方按照時空效應理論指導挖土支撐,“分區、分層、對稱、抽條、平衡”開挖并支撐,隨挖隨撐,不超挖,待支撐養護達設計強度且基坑降水達到開挖面以下1 m,才開始下一皮土體的開挖。
2)各施工區域或工作面內采用盆式開挖方式,盆邊土的留土寬度為30 m,開挖面的高差控制在3 m以內,采用1∶2放坡,最后挖除。立柱周邊對稱掏空,防止立柱受力不均勻。墊層混凝土以及混凝土支撐及圍檁均隨各層土方開挖而跟進施工。
3)為確保基坑施工安全,地下各層盆邊土在36 h內完成,采用小挖機配合駁運至棧橋邊位置,隨后由棧橋上挖機抓斗取土裝車外運。挖土過程中隨時測定標高,嚴禁超挖,支撐隨挖隨搗。
4)挖土前降水水位在開挖面1 m左右,符合挖土條件,保證施工機械進出場道路通暢和場地排水系統通暢,降水水位定時監測,保證水位高度。
5)挖土采用挖機與加長臂挖機配合施工。淺層通過設置坡道和走道板,由挖機至挖土面進行施工;深層由挖機將土駁至棧橋空當間的出土口,由棧橋上的加長臂挖機運出基坑。挖土機械的通道、挖土順序、土方駁運、土方堆載等都應避免引起對圍護、支撐、立柱和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嚴禁挖土機械碰撞圍護、支撐、立柱和井點。
6)圍護墻無支撐暴露時間控制在48 h內,開挖面圍護墻無支撐暴露長度不大于30 m,墊層隨挖隨澆筑。
7)除真空深井降水措施外,開挖面及坑內采取排水明溝與集水井相結合的排水措施。基坑邊嚴禁大量堆載,地面超載控制在20 kN/m2以內。
根據本工程土方開挖原則、場地特點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共分為10個工況進行施工。待圍護樁、三軸止水帷幕、被動區土體加固等施工完畢,且降水水位達到開挖條件后,即開始進行挖土施工。
1)工況一:開挖A區和C區盆中,挖至標高B1板底(-7.70 m),盆邊各自留土30 m,二級放坡,坡度為1∶2,完成A區和C區盆中B1梁板結構施工(圖4)。

圖4 工況一
2)工況二:待A區和C區盆中B1梁板結構完成后,B區盆中開挖,挖至標高B1板底(-7.70 m),B區盆邊留土30 m,二級放坡,坡度1∶2,完成B區盆中及A區、C區與B區相交位置的B1梁板結構施工。
3)工況三:待A區、B區、C區盆中B1梁板結構施工完畢后,A區、C區盆邊挖土,抽條分塊跳挖,開挖至B0梁底(-3.15 m),完成A區、C區盆邊B0梁板結構施工。

圖5 工況四
4)工況四:B區盆邊土開挖至B0梁板底(-3.15 m),抽條分塊跳挖,完成B區盆邊B0梁板結構施工;完成A區、C區盆中B0梁板結構施工(圖5)。
5)工況五:完成B區盆中B0梁板結構施工;B0梁板結構全部完成;A區、C區南北側盆邊土開挖至B1梁板底(-7.70 m),抽條分塊跳挖,完成A區、C區南北側盆邊B1梁板結構施工。
6)工況六:B區盆邊土開挖至B1梁板底,抽條分塊跳挖,完成B區盆邊B1梁板結構施工;A區、C區東西側盆邊土開挖至B1梁板底,抽條分塊跳挖,完成A區、C區盆邊B1梁板結構施工;B1梁板結構全部完成。
7)工況七:待B1梁板結構養護完成后,A區、C區盆中開挖至底板(-13.30 m),盆邊留土20 m,二級放坡,坡度1∶2,完成相應底板結構(圖6)。

圖6 工況七
8)工況八:A區、C區盆邊土開挖至底板(-13.30 m),抽條分塊跳挖,完成相應底板結構施工。
9)工況九:B區盆中開挖至底板,盆邊留土20 m,盆式開挖,二級放坡,坡度1∶2,完成相應底板結構施工。
10)工況十:B區盆邊土開挖至底板,抽條分塊跳挖,完成相應底板結構(圖7);底板結構全部完成后,轉入豎向結構順作施工。

圖7 工況十
在上海軟土地基超大基坑施工中,突破傳統的地下連續墻圍護結構的全逆作法,采用鉆孔灌注樁圍護結構的半逆作施工,相對于地下連續墻,灌注樁造價低;相對于整個基坑開挖的順作施工,逆作法施工節省了大量支撐和拆除費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森蘭商都二期項目從2013年6月開始樁基施工,至2014年9月挖土施工B0梁板,僅用了10個月即完成了地下室結構施工,為2016年5月竣工打下了扎實基礎。另外采用逆作施工,保證了基坑變形控制,減少了揚塵,保護了周邊環境,為自貿區建設作出了貢獻[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