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建設總承包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背景工程的南北兩側結構主要為由柱、梁組成的框架式結構,中間部位為數榀長度為54 m的桁架,作為主要受力構件。
本工程1層結構面以上至屋面基本為全鋼結構,結構的南、北兩側為全鋼的框架柱、梁的核心筒結構,作為整個結構的支承基礎體系,在框架結構的縱向及橫向設置相互交接的豎向支撐,以增強整個結構的四向剛度。結構的跨中為54 m的大跨度縱向桁架,根據結構的受力及使用要求,在相應部位設置樓面桁架、屋面桁架,局部形成雙層桁架,縱向桁架支承于兩側的框架結構(圖1)。

圖1 工程效果圖
本部分鋼結構梁的主要形式為H型鋼梁,鋼梁有熱軋和焊接2種,其中熱軋鋼梁有11種組成,規格為306 mm×164 mm×5 mm×7.4 mm~1 500 mm×500 mm×25 mm×50 mm;鋼柱主要為箱形柱,截面尺寸有600 mm×600 mm、600 mm×900 mm以及900×900 mm三種,板厚30~80 mm,每根鋼柱以同截面延伸至上部。
本工程鋼結構施工工作量大,工期緊迫,根據結構分區及前道工序施工流水,結合鋼結構施工特點,將工程劃分為2個區域同時進行施工:第1施工區域(西區)為7軸~25軸,第2施工區域(東區)為25軸~43軸(圖2)。

圖2 施工區域劃分示意
第1施工區域(西區):由7軸向25軸流水施工。施工過程中先安裝桁架柱,再安裝南北兩側的鋼框架,最后安裝桁架梁。
第2施工區域(東區):由25軸向43軸流水施工。施工過程中先安裝桁架柱,再安裝南北兩側的鋼框架,然后安裝桁架梁,最后安裝38~43軸跨中鋼框架及懸挑桁架。
本工程主體鋼結構安裝分2個施工區域同步流水施工。
東區和西區分別選用2臺ZSL55145型(10 600 kN·m)行走式塔吊,布置于南北結構兩側,北側塔吊中心距M軸9.85 m,南側塔吊中心距A軸10.3 m;場內運輸道路沿圍墻布置,一圈貫通,外接大門1和大門3(圖3)。

圖3 鋼結構吊裝機械平面布置示意
同時根據現場安裝機械開行路線,在其行走范圍內布置行走道路,并進行相關處理,以滿足吊機開行的地耐力要求。其中500 kN履帶吊和500 kN汽車吊要求開行道路地耐力為80 kPa,1 500 kN履帶吊和ZSL55145型行走式塔吊要求地耐力為120 kPa[1,2]。
從7~43軸共長324 m,安裝構件較多,桁架柱和框架柱單根吊裝至安裝位置,桁架梁散件吊裝至現場拼裝成整體后提升,質量較大,吊裝半徑又大,所以西區(7~25軸)與東區(25~43軸)分別選用2臺ZSL55145型行走式塔吊,并分別布置在南北兩側的基坑外,使吊裝區域可以覆蓋整個施工區域。另布置1臺KH700(1 500 kN)履帶吊、2臺QUY50A(500 kN)履帶吊、2臺500 kN汽車吊分別負責ZSL55145行走式塔吊的裝拆、地下室勁性柱的安裝,構件駁運以及地腳螺栓的安裝。
考慮到吊裝設備的性能,桁架柱地上部分沿高度方向分為4段單根吊裝,其中最大質量約23 t;框架柱地上部分沿高度方向分為4段,其中最大質量約9 t。
桁架梁按長度方向分成3段,按照從下至上的安裝順序在地面整榀拼裝,由ZSL55145型吊機從跨外散件吊裝,拼裝完后桁架的最大質量160 t(圖4)。

圖4 主結構分段示意
3.4.1 地腳螺栓施工
本工程東、西區-6.40 m標高的預埋螺栓組件分別采用1臺500 kN汽車吊跨外沿現有施工道路進行吊裝,地下室螺栓吊裝流程按土建開挖部位相繼進行。為了保證預埋螺桿的精度,在安裝過程中必須配套設置相應的格構柱、定位鋼板,地腳螺栓到位后,定位鋼板必須要與底板鋼筋等相連固定,以防止澆筑混凝土時產生偏移。同時在螺桿上部螺段涂黃油、套PVC管,以防澆筑混凝土時損壞螺桿絲牙。
地下室地腳螺栓共計214件,基坑深淺不一,最大埋深達6 m,為了準確安裝地腳螺栓組件,配套設置了1根格構柱,在格構柱四周設置75 mm×75 mm×6 mm的角鋼斜撐,防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移位,格構柱高度大于4 m的設置2道角鋼斜撐。并要與大底板上下皮鋼筋采用電焊進行可靠焊接,減少由于混凝土澆筑及振動產生的地腳螺栓的偏移。土建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再次針對每個地腳螺桿對應軸線的位置進行復核,對個別螺桿偏差大的,運用現場實際尺寸單獨放樣并報加工廠制作(圖5)。

圖5 地腳螺栓加固示意
3.4.2 預埋螺桿的預應力施工
1)預埋螺桿的預應力張拉順序根據結構兩端對稱、隔根張拉原則,盡可能使同批張拉錨拉桿中應力相差不致過大,并考慮作業效率而確定。
2)本工程張拉施工操作順序為:錨頭清理→安裝工具連接螺母→安裝工具拉桿→安裝工具撐腳→安裝千斤頂→安裝工具螺母→按程序張拉、測量→卸荷錨固。
3.4.3 地下勁性結構吊裝方法
本工程地下室勁性鋼柱共計214根,以25軸線為界,東區107根,西區107根,截面形式分別為箱型勁性柱及鋼管柱。考慮地下室采用QUY50A(500 kN)履帶吊下基坑吊裝,單件吊裝控制質量12 t,分段長度為7.3 m。
進行勁性柱吊裝之前,土建已完成混凝土底板的澆筑。QUY50A履帶吊由西區南側15軸處放坡開入基坑面,從西往東依次吊裝地下室鋼柱。
3.4.4 鋼柱吊裝方法
桁架柱控制吊重為190 kN,分段最大高度為10.95 m,結構最大標高42 m。桁架柱全部采用ZSL55145型行走式塔吊進行分段安裝,ZSL55145型吊機的塔身高度為42 m,吊裝區域南北兩側ZSL55145型行走式塔吊完全覆蓋整個西區,最大單件構件質量19 t,可滿足施工需要。鋼柱吊裝采用二點就位、雙點吊裝,吊點位置在柱頂。
桁架柱按分段單根吊裝,待同一分段的2段構件吊裝到位后,焊接補缺,使其形成一節桁架柱,再沿縱軸方向每側至少拉設2根纜風繩保證其側向穩定。
3.4.5 現場鋼架拼裝方法
1)主要施工方案:桁架的分段主要是由運輸及吊裝質量所決定,目前主要是以桿件形式進行分段,最長約為20 m,質量約15 t。整個桁架大體分為上弦3段、下弦3段及上下弦之間斜腹桿若干。由于桁架采取整體提升的方法進行安裝,故鋼結構散件需要在現場組拼成整體。根據現場情況,我們選擇原位立拼然后整體提升的方法。整個桁架采用立拼法的優點在于避免桁架整體起扳,缺點在于拼裝時組裝精度較難控制(主要是平面的控制及拼裝幾何尺寸)。
2)拼裝場地:拼裝主要在1層樓面進行,而1層樓面有承載力的限制(5 kN/m2),因此需要在拼裝時將桁架直接支承在立柱頂端上。由于采用原位拼裝,因此在對應提升軸線下均需劃撥相應的拼裝場地。
3)桁架立拼:利用跨外大型塔吊將下弦梁依次吊裝到位,采用鋼板調整到位后焊接成整體,之后將立桿、斜腹桿安裝到下弦桿上并焊接固定,最后將上弦桿安裝到位。桿件連接依靠定位板和螺栓,校正完成后再整體焊接。校正桁架的胎架共可使用11點,其中5個擱置點不能移動,其余均可根據需要進行臨時調整(圖6)。
3.4.6 鋼桁架加固方法
本工程桁架跨度大,片狀式桁架高度大而寬度窄,結構形式限制了片狀式大跨度桁架整體拼裝后同步提升的條件。為了解決在單榀桁架提升過程中,桁架的上弦由于軸心受壓而產生的平面外失穩,在片狀式大跨度鋼架的頂面設置裝拆式水平桁架,增加上弦寬度,以此增大桁架側向慣性矩,解決了單榀桁架提升平面外失穩的難題(圖7)。

圖6 胎架剖面示意

圖7 鋼桁架頂面加固
用塔吊將提升架安裝到柱頂相應位置,安裝完成后進行調試。在待安裝桁架上安裝連接臨時連桿,使桁架端部形成整體。提升點位于桁架上弦的下緣,深化設計時需要進行局部加強設計(包括臨時連接拉桿的設計)。托梁安裝完成后,即可進行提升。要求在提升時同一側2個提升點的高差控制在10 mm之內,兩側提升高差在50 mm之內。由于本次提升不設嵌補段,采用斜斷面的形式,桿件上下自身斜50 mm。桁架成梯形切斷,桿件按高度從下至上兩端依次縮進50 mm。為保證桁架在提升過程中順利通過每層的安裝節點區域,要求桁架在工廠加工時進行預拼裝,加工廠應統一公差值,確保現場安裝尺寸更好地控制及實施。
雖然提升過程中間隙相對較大,但在過2層桁架時,仍需要人員作好監護工作。提升過程中油管串通,保持千斤頂受力均勻,并做好同步工作。當接近安裝位置時,4個提升點需要進行微調作連接對位,因此各提升點的液壓提升器最好能切斷油路,以便分別動作。對位完成后進行斜斷面的焊接,焊接完成并檢驗后,松掉千斤頂,進行下榀桁架提升[3,4](圖8)。

圖8 提升到位工況示意
本工程作為世博會重要的會議、宣傳中心等綜合性場館,是世博會園區的核心建筑之一,是國內外知名工程。其獨特的造型及新產品、新工藝的集中運用,體現了設計者新穎的設計理念,展示了上海建筑工程界鋼結構施工的先進技術和雄厚實力、擴大了在上海乃至全世界建筑行業的影響,對提升企業施工品牌具有十分可觀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