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雨,王 玉(.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0009;.中直機關,北京 0009)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安全探析
朱時雨1,王玉2
(1.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2.中直機關,北京 100091)
研究和探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必然涉及海洋運輸航道安全問題,而現階段緊密結合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航道安全研究的成果較少。在文獻綜述基礎上,通過界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范圍,明晰航道安全的研究對象,從戰略物資進口通道角度切入,用詳實的數據論證了海上絲綢之路承載著我國能源進口、對外貿易、國家安全等戰略重任。立足當前國內外宏觀形勢,歸類梳理了航道沿線宏觀環境錯綜復雜、航道沿線國別之間協調合作機制欠佳、航道運輸規劃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和其他不可抗風險等四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并從堅持和平外交政策、嘗試建立21世紀南海經濟圈、積極構建地區溝通合作平臺、力求掌握航道安全主動權等角度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意見建議,爭取為建設安全、繁榮、互利共贏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開闊新思路。
戰略與政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理論研究;航道安全;經濟合作
海洋是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海上絲綢之路早自秦漢時期即已開通,并一直在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全球政治、經貿格局演化下我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研究和探討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不能不涉及重要海峽和海運航道的安全問題。
當前,海運航道安全風險的重要性得到了海運界的重視和廣泛認可,但相關研究主要聚焦于海運界的通行慣例,如JiGu.Xing和B.A.H.ZaandMohd. Nizam Basiron分別針對馬六甲海峽海運航道現存風險進行了分析,并將相關風險因素進行歸類,提出了降低海運運輸航道風險的思路和方法[1]。另有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海運航道風險進行了研究,如韓京偉、王志平等從國家戰略角度提出了保護我國進口海運航道安全的策略[2];姜大慶對我國海運通道安全進行了思考[3];還有學者從海運通道環境、氣候角度進行論述,如陳佳云依據一定原則對影響海運通道環境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歸類[4];畢玉蓉、劉亞莉重點分析了影響馬六甲海峽航道安全的風險因素,介紹了傳統安全因素和非傳統安全因素[5]。從海盜等角度切入的研究成果也較多,如David N.Griffith等西方學者分析了海盜產生的根本原因,論述了海盜對海運航道造成的消極影響,并提出預防海盜襲擊和武裝劫船的建議[6];周文彪則強調了馬六甲海峽海盜因素成為海上運輸通道風險系統中的主成分,嚴重威脅著過往船只的安全,并提出解決該問題的一些啟示[7]。
當前國內學術界熱點主要是圍繞“一路一帶”國家戰略,重點探討歐亞走廊建設及我國的應對之策,如李亞龍等專文探討了歐亞國際運輸走廊問題以及我國的應對策略,認為在運輸鏈條中的貨源基地、運輸走廊和終端市場的三大要素中,只有做到運輸走廊的多重選擇,才能有效保證我國在歐亞大陸之間物流交換的安全和長期運行[8]。
縱觀文獻,筆者發現緊密結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航道安全研究的成果較少。本文研究的海運航道安全是指貨物自出口地通過海運船舶沿特定海上航線可靠、穩定、經濟地運至進口地的一種狀態[9],航道安全從屬于交通運輸安全整體概念下的細分概念,專注于海運范疇。本文在參考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從海關進出口物資的角度切入,將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范圍、航道進行探討,并聚焦海運航道安全,提出建立21世紀南海經濟圈的設想,著力打造安全、繁榮、互利共贏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1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界定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連接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10國。然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并不僅限于東盟,而是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增進沿邊沿海國家、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往,串起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巨大市場,發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經濟合作帶,以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化為發展的長期目標。
1.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容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容主要以中國-東盟“2+7合作框架”為主體,即中國和東盟要深化戰略互信,拓展睦鄰友好;聚焦經濟發展,擴大互利共贏。在積極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強化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加強金融合作和風險防范、穩步推進海上互聯互通、密切人文科技環保等交流方面鞏固友好合作基礎,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1.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
我國對外貿易海上通道有東西南北4個方向,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占據了3條:東向、南向和西向航道(北向北冰洋航線目前尚處于實驗性階段)[10],如圖1所示。
(1)東向航道連接了我國和日韓、北美洲和中美洲國家,以工業制成品貿易為主。
(2)南海航道連接我國與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西部國家,也是我國原材料、能源等大宗商品進口的重要通道,如大洋洲是我國鐵礦石、煤炭、LNG等大宗商品的進口來源地,非洲西部和南非洲在我國原油進口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
(3)西向航道主要連接我國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東部和歐洲國家。這條航道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進口來源航道,承擔了我國大部分的海上原油進口,也是重要的商品出口市場。

圖1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航線
2.1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出口物資種類及占比
從我國海關進出口產品HS二位碼產品來看,幾乎所有的HS二位碼產品均通過海運進出口。在出口方面,90%以上產品通過海運出口的有38類,80%~90%產品通過海運出口的有32類,50%~80%產品通過海運出口的有17類,小于50%產品通過海運出口的僅有17類。在海運出口總量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HS84類(賤金屬雜項制品)、HS85類(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其零件)和HS94類(武器、彈藥及其零件、附件)[11-14]。
在海運進口方面,除HS97(雜項制品)、HS98(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和HS99(其他產品)類沒有通過海運進口之外,其他96類產品均通過海運進口。其中,90%以上產品通過海運進口的有29類,80%~90%產品通過海運進口的有17類,50%~80%產品通過海運進口的有32類,小于50%產品通過海運進口的有20類[11-14]。
2.2我國重要物資進口通道及航線道分布
我國海運主要進口物資為HS27類(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瀝青物質、礦物蠟)、HS26類(礦砂、礦渣及礦灰)和HS84類(賤金屬雜項制品),這3類產品占我海運進口總額的47.41%[15]。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安全問題也主要集中在重要能源資源的進口通道上,如表1所示。

表1 我國重要物資進口來源及額度

表1(續)
2.2.1原油進口通道
2013年全年,我國石油進口額為2 195.49億美元,其中海運進口石油1 973.04億美元,占石油進口總量的89.87%。在前5大原油進口國中,除與我國陸路接壤的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外,其他原油進口全是通過海洋運輸方式。海上原油進口的主要通道包括3條: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或者望加錫海峽)-臺灣海峽-中國大陸、北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好望角-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大陸、西非-好望角-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大陸。從航道的分布也可以看出,這三條通道全部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覆蓋[16-18]。
2.2.2鐵礦石進口通道
鐵礦石的進口主要通道包括5條:澳大利亞-太平洋-中國大陸、巴西-麥哲倫(巴拿馬)-太平洋-中國大陸、巴西-好望角-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巽他、望加錫海峽)-中國南海-臺灣海峽-中國大陸、南非-印度洋-馬六甲海峽-中國南海-臺灣海峽-中國大陸、印度-印度洋-馬六甲海峽-中國南海-臺灣海峽-北方各港口。以上五條航道中,有兩條航道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完全覆蓋,一條被部分覆蓋[16-18]。
2.2.3煤炭進口通道
煤炭的進口通道包括4條:澳大利亞-太平洋(琉球群島)-中國南海-中國大陸;越南-瓊州海峽-臺灣海峽-北方各港口為主要的通道、印度尼西亞-馬六甲-中國南海-中國大陸、南非-好望角-馬六甲海峽(巽他、望加錫海峽)-中國南海-中國大陸、北美-中國大陸航線。以上四條航道中,有兩條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完全覆蓋[16-18]。
從以上數據可直觀看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涵蓋了我國最重要的原油進口、重要的鐵礦石、煤炭等戰略物資海上進口通道,維護和經營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我國經濟安全和能源供給、國計民生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大國角力、恐怖主義和生態環境變化等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形成新的威脅與挑戰。國際海事組織數據顯示,東南亞海域海盜襲擊事件已占全球總數的一半以上,2014年上半年即有6艘油輪和貨船遭到劫持,海盜活動每年造成全球經濟損失達150×108~200×108美元,致使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國受到重大經濟損失[19](見表2)。此外,海運保險每航次平均由2009年的1 000美元漲到23 000美元等事例也說明,關注并重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安全,刻不容緩。

表2 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承受的部分損失
具體而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主要面臨宏觀環境復雜、國際及地區合作協調機制缺位以及海盜、航運管理等問題,而且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課題。
3.1航道沿線宏觀環境錯綜復雜
航道沿線宏觀環境錯綜復雜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緣局勢緊張,沿線地區、國家已經成為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的試驗場。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重點利用東亞海洋領土爭端,極力扶持其盟友,插手馬六甲海峽管理,企圖“以鄰制華”,遏阻我國“海洋崛起”;印度雄起戰略對我國的西進動作一直心懷警惕,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線規劃、護航編隊始終心懷芥蒂;沿線國家為各自利益選邊站隊等。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海洋領土爭端加劇。東海、南海爭議不斷升溫,沿線國家與我國為領海權發生爭議,越南和菲律賓堅持將美國和日本拉入南海爭端,并聲稱將南海問題國際化,直接導致航道中的法治、航行自由狀況令人擔憂。
(3)國際海洋合作層面的協調溝通機制欠佳。盡管國際海事組織(IMO)在促進海上安全、航線協調、提高船舶航行效率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但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建設方面還是“一盤棋”,海事協調上有細化分級、對癥下藥的潛力。
3.2航道沿線國別之間協調合作欠佳
航道沿線國別之間的協調合作現狀主要分以下3種情形。
(1)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人文風俗習慣迥異,這給航道沿線涉及的溝通、協調等帶來很多難題。
(2)在重中之重的南海航道上,目前尚缺乏一個沿線國家公認的協調溝通平臺和機制,沿線國家“各算各的賬”,又考慮到自身利益分屬于不同區域或次區域組織,至今尚未建立起固定的對話機制或合作平臺,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雖建立了三國溝通協調機制,但受到主權、海權的掣肘而無法有效施行聯合執法。
(3)國內外政策法規、信息溝通建設嚴重滯后,除《公約》外,國際上有約束力的法規章程較少;國內各部門之間信息系統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存在“各自為戰”、“碎片化”管理傾向,多個信息孤島使航運物流信息服務支持能力較弱,直接影響到海上物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以我國為例,在協調海上絲綢之路涉事船舶時,基本需要協調交通運輸部、外交部、商務部、國家海洋局、軍隊等部門,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協調溝通的成本。
3.3航道運輸規劃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航道運輸規劃和管理水平體現如下。
(1)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規劃水平有待提高。在重新規劃航線時,需要避免航線中涉及的海峽、運河、島嶼等咽喉要道可能出現的阻斷、封鎖及其他障礙。此外,近些年來我國航線上的運輸船舶數量急速增加,加之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等趨勢變化,導致一些重要航道擁擠,海上交通事故易發。以馬六甲海峽為例,經測算截止到2020年每年通過海峽的船只將達14萬艘次,這將使本已極為繁忙的海峽承受更大壓力,增加了航運的不安全因素。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的替代通道有待開發。針對海洋運輸通道單一的問題,可以統籌陸地-海洋通道,加強海洋運輸線路和方式的多元化選擇,建立有選擇性、立體的運輸網絡,分散風險,為物資供給提供多樣化、低風險的運輸保障。
(3)航運管理有待進一步提升。遠洋運輸船隊是海上運輸安全的重要支撐,具體體現在船隊規模、技術機構、控制力三個方面。在這些方面,我國的航運企業與世界航運巨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尚不能完全實現“國油國運”,間接影響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運輸安全。
3.4其他不可抗風險
(1)不可抗的自然環境因素,如臺風、風暴潮、水文、觸礁等自然災害原因導致航道、航線道產生臨時管控的現象。
(2)非傳統安全因素,如隨機發生的他國軍艦或執法船騷擾、恐怖活動、地區騷亂、戰爭次生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因素。
(3)航海技術缺陷以及人為操作過失等造成航運事故等。
未雨綢繆,切實維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的安全暢通,對于我國對外貿易乃至國家經濟安全十分必要。我國應當注重經濟與外交、軍事手段的有機結合,妥善處理好與沿線國家的關系,保障我國的國家利益。
4.1堅持和平外交政策,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繼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歡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搭乘我國經濟發展便車。突出“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以互利合作促進地區共同發展與繁榮;以經濟利益均沾為導向,通過利益交匯點和共同點牽頭聯合沿線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多爭取多做“得人心、暖人心、聯人心”的大事、好事、善事;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等平臺,致力于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互聯互通、投資、產業協同等,大力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雙邊與多邊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推進“中國-東盟”經濟整合,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以互利共贏的理念推動地區各國共同維護海上航道安全。
4.2解放思想、規劃先行,嘗試建立21世紀南海經濟圈
(1)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積極推進規劃先行,考慮建立完善涉及外交、交通、商務、海事、軍事等相關部門聯合機制,通過系統研究制定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未來5~10年的長遠發展規劃。
(2)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我國與東盟國家達成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基礎,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航道,嘗試聯合沿線國家共同成立南海經濟圈,按照“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以經濟建設為紐帶先行先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發展利益格局。
(3)積極倡導實施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根據就近原則,通過沿線各國協調協商,沿航線采用分區劃塊的方式,由沿線就近各國負責打擊海盜、處理海難事故等工作。
4.3成立地區溝通合作平臺,建立信息通報協調機制
(1)充分利用和發揮國際海事組織等中立國際性組織的業務指導作用,依照我國海上運輸體制,進一步借助國際海事組織平臺,主動增加話語權和發言權,積極參與國際海上運輸安全保障的建章立制等工作。
(2)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與對話平臺。通過平臺,建立定期的會晤機制和日常聯絡機構(如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辦公室等),堅持通過談判磋商處理海上爭議問題,努力推動航行安全、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的海上合作,加強危機管控,積極構建雙邊和次區域危機管理機制或地區安全機制,通過多邊機制保障海上航道安全。
(3)建立海上運輸安全信息相互通報制度。有效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預留數據信息接口,高效互聯互通有關部門信息系統,整合相關部門航線信息資源,如2014年底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獲得國際海事組織的認可,邁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
4.4多管齊下,積極掌握航道安全主動權
(1)努力實現能源運輸線路多元化,著力分散和化解海洋運輸風險。在海上原油運輸方面,我國仍存在開辟新的運輸線路地緣優勢。為弱化馬六甲海峽航道風險,我國可與其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聯合修建港口、陸上輸油管道等。如切實推進北極航線、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泰國克拉運河、中泰高鐵以及緬甸境內陸上輸油管道等戰略工程,從而有效分散原油海上運輸風險。
(2)積極參與對現有關鍵海峽、航道的管理和維護。如借鑒新加坡做法,簽訂馬六甲管理租賃協議,積極參與馬六甲海峽等東、西向航道的疏通維護,維護好相關國家關系,行使過境船只無害通過權,以及制訂馬六甲海峽被封鎖后繞道航行的應急預案等,積極爭取航線通行主動權。
(3)依托國家力量,建立一支強大的海洋運輸船隊和海軍護航艦隊。完善海洋運輸安全規章制度、健全專業海洋運輸人才隊伍、完善海洋運輸裝備技術,提高我國航運業的承運比例、日常管理等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道安全。
本文首先界定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航道安全,又用具體的數據分析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承載的對外貿易等重任。同時,緊密結合我國外部形勢梳理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道面臨的安全風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議。本文并不僅局限于航道安全,還由點及面、創新性地提出了建立21世紀南海經濟圈的設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進一步開闊了互聯互通新思路。此外,本文主要從政策理論層面和制度建設角度進行分析,雖有一定的數量分析,但定性分析有余而實證量化不足,同時鑒于影響海運航道安全的因素錯綜復雜,難免掛一漏萬,有待后續進一步深入調查和研究。
[1]Charles H Gibson,Patricia A Frishkoff.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Us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M].Bos?ton,Mass:CBI Publishing Co Inc,1978.
[2]王志平,韓京偉.中國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安全策略[J].東南亞之窗,2007,1(4):11-15.
[3]姜大慶.中國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安全的考慮[C]//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危險品運輸國際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與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12-13.
[4]陳佳云.海上運輸通航環境安全評價研究[J].水運科學研究,2007,3(1):27-32.
[5]劉亞莉,畢玉蓉.論馬六甲海峽的安全現狀——非傳統威脅與傳統威脅并存[J].東南亞之窗,2007,1(4):11-15.
[6]Edward I 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7]周文彪.冷戰后馬六甲海峽的海盜問題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8.
[8]李亞龍,吳麗坤.歐亞國際運輸走廊問題及中國的應對之策[J].俄羅斯學刊,2011,1(6):50-63.
[9]賈大山,孫俊巖,羅洪波.中國石油海運通道安全評價與對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6(5):22-25.
[10]劉暢.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保障海運通道安全[EB/OL]. (2014-05-16)[2014-11-04].http://www.cnss.com.cn/html/ 2014/liuchang_0516/150592.html.
[11]商務部綜合司.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3年春季)[EB/OL].(2013-04-28)[2014-11-04].http://zhs.mofcom.gov. cn/article/cbw/201304/20130400107526.shtml.
[12]商務部綜合司.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3年秋季)[EB/OL].(2013-10-30)[2014-11-14].http://zhs.mofcom. gov.cn/article/cbw/201310/20131000372883.shtml.
[13]商務部綜合司.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4年春季)[EB/OL].(2014-05-04)[2014-11-14].http://zhs.mofcom. gov.cn/article/cbw/201405/20140500570673.shtml.
[14]商務部綜合司.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4年秋季)[EB/OL].(2014-11-06)[2014-11-14].http://zhs.mofcom. gov.cn/article/cbw/201411/20141100787624.shtml.
[15]梁明.我經略海上絲綢之路的思考[EB/OL].(2014-09-17)[2014-11-14].http://www.pzhswls.gov.cn/Content.aspx? ID=20751&CID=15.
[16]鄭中義,張俊楨,董文峰.我國海上戰略通道數量及分布[J].中國航海,2012,35(2):55-59.
[17]黃子惺.北極地區油氣資源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8]黃子惺,任華東.當前國際石油格局下中國進口石油安全戰略選擇[J].北方經濟,2009(8):28-30.
[19]張昆生.在東盟地區論壇海上航道安全研討會上的致辭[EB/OL].(2014-12-08)[2014-12-30].http://www.fmprc. gov.cn/mfa_chn/wjbxw_602253/t1217458.shtml.
Fairway Security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st Century
ZHU Shi-yu1,WANG Yu2
(1.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China′s Departments under the CCP,Beijing 100091,China)
The safety of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fairways cannot be circumvented when talking about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st century.However,this field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by defining the area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st century,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s important on energy imports,foreign trade,national security,etc.,with detailed d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imports of strategic materials.Based on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four security risks such as the complex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long the fairways,poor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ineffici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nd other non-anti-risk security risks were summarized.At the same time,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persisting in peaceful diplomatic policy,establishing the South China Sea economic circle of the 21st century,setting up reg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seizing the initiative of fairway security actively,etc.,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 and method for the safety,pros?perity and mutual beneficial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21st century.
strategy and policy;Maritime Silk Road in 21st century;theoretical study;fairway secu?rity;economic cooperation
U61
A
2095-9931(2015)02-0008-06
10.16503/j.cnki.2095-9931.2015.02.002
2014-12-30
朱時雨(1986—),女,湖北宜昌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交通規劃設計與研究工作。E-mail:julieasto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