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鏇木之美
◎鄭敏
木雕藝術能做到像非洲法裔藝術家阿蘭·梅爾德那樣顯得飄飄欲仙、自然靈動的,實屬少見。

正在使用鏇木車床工作的木雕藝術家阿蘭·梅爾德

《村子》歐石楠根
參觀建材城時人們經常能見到許多漂亮的木質樓梯,尤其是那些樓梯柱子,曲線靈動、非常好看。每根柱子的兩頭是正方體底座,中間造型是兩頭窄、中間粗,好似一只古典花瓶,整齊地隨樓梯一一排列。
看見工藝復雜的樓梯柱子,大家都會認為樓梯一定造價不菲吧。但據一位懂行的人說,這種樓梯柱子確實就叫“花瓶柱”,但加工這樣一根柱子的工藝并不復雜,樓梯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材質上。他曾親眼見到工廠的機器在短短一分鐘內,就將一根粗細均勻的圓木鏇成花瓶柱。這位行家所說的這種神奇機器就是鏇木車床,這種工藝就叫鏇木技藝,是指將木料固定在可旋轉的卡軸上并使其勻速旋轉,然后用刀具對旋轉的木料進行車削,以使木料表面形成連續、旋轉的線條的工藝。通常,鏇木技術所車削的木料線條動感十足,風格明顯。
鏇木技術到了天才藝術家手里,則被發揮得出神入化,比如這位56歲的非洲法裔藝術家阿蘭·梅爾德(Alain Mailland),被譽為當代最杰出的木雕藝術家之一。1986年,那時的梅爾德還是巴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木匠,當時他正為客戶修復一件損壞了的古董家具,為了重新制作一個受損的家具部件,他使用了普通的木工車床,但是結果不如人意。有人介紹他試試鏇木車床。最后,他順利地用鏇木技術完成了修復工作。從此他一發不可收地愛上了鏇木,并用這種技術完成他之后的所有木工制品。

1 /《尤里卡計劃》 樸樹

3 /《童年》 樸樹
這位自學成才的法裔木工藝術家,1959年出生在非洲。在自學了木工藝術后,他來到藝術氛圍濃厚的法國巴黎西北郊的塞爾吉-蓬圖瓦茲地區,在一所藝術學校開始拜師學藝。此后,他的生活、工作便都集中在巴黎附近。最開始,他曾為幾家建筑公司工作,做過的工種有石匠、木匠和屋頂工。這段經歷雖然辛苦,但是多工種的實踐機會,為他今后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梅爾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這是一家木工坊,專門為客戶提供修建房屋、搭建陽光房、做木樓梯、櫥柜等多種建筑裝飾服務。在這期間,梅爾德使用法國南部的濕木(即新鮮濕潤未經過晾曬、烘烤的斫木),制作了各種器皿,比如花瓶、盤子、沙拉碗、燈、燈罩等。因為他的作品總是造型獨特,且非常纖薄精巧,所以委托他公司建房子的客戶,還會同時預定幾件由他親手制作的家居工藝品。他一時之間在巴黎有了名氣。到了1995年,梅爾德與幾位同樣愛好鏇木藝術的朋友共同發起成立了法國鏇木協會,梅爾德擔任主席。
由于鏇木藝術最好采用新鮮斫木,于是梅爾德干脆放棄了他在巴黎的事業,與妻子搬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專心制作鏇木器物。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梅爾德自己動手建造了一座廠房。空氣濕潤的普羅旺斯地區有大量優質木材,新砍伐的木材可以很快地運到廠房,成為他的加工材料。
隨著創作的深入,梅爾德的作品風格也日益鮮明,由于他的作品源于森林,所以他被人們稱為“森林里的藝術家”,逐漸在世界范圍的木工藝術家中聲名鵲起。如今他作為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木工協會的會員和終身會員,作品為全世界的人們所喜愛并珍藏。近年來,他大部分時候待在美國的北加利福尼亞州,以“照顧”他越來越多的美國粉絲。
觀賞梅爾德的作品,人們會不自禁地升起對自然的熱愛。這位森林里的藝術家不僅取材于自然,藝術形式更是為了表現自然。在他的作品中,有盛開的鮮花、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它們具有各種富有想象力的奇特造型。有人說,梅爾德的作品可以用“仙”來形容,因為任何一塊木根到了他手里,都能變成曲線優美、富有生命表現力的藝術品。

《流動》 野草莓樹樹根

但這種“仙氣十足”的藝術風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梅爾德的早期作品中,他更多地還是以木料混搭及布局來傳遞藝術觀念。其中一件創作于1996年、名為《會議》的作品中,用樸木做成的會議廳就像一塊彎曲的印度拋餅,參會的“人員”分別以罌粟籽和柏樹籽代替,黑白對立;會議廳的底座是金鐘形狀,顏色卻是黑色的,材質是塔斯馬尼亞黑木。整個作品黑白兩色的對比,曲線與固定形狀的對比,都展現出梅爾德對于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看法——非黑即白,沒有中間狀態。
進入21世紀,梅爾德的作品更加成熟起來,造型更為復雜多變,并且更多地采用流線來展現其藝術魅力。在他分別創作于2004年、2008年的作品《三重奏》和《波浪》中,就集中展現了他木雕風格的轉變。這兩件作品都是用阿月渾子樹根雕刻而成,這種樹根有漂亮的木紋,顏色潔白瑩潤,上漆以后木質更顯得油潤。《三重奏》是3個小鴨嘴在賣力地歌唱著,頭上飛著10只白色的海燕;《波浪》則描繪了起伏如飛翔的鳳凰尾羽的海面,飛濺出朵朵潔白的浪花。這兩件作品中的海燕和浪花的造型相似,在色彩處理上都采用了原木色調。雖然兩件作品的主體染色一個用了暗褐,一個用了土黃,但是都表現了梅爾德對自然的謳歌,造型都以曲線為主,看上去令人賞心悅目。


《群島》 槐樹瘤
盡管創作題材還是專注于植物和海洋生物,但梅爾德的作品在近兩年也呈現了新的變化。如今,他的作品更加注重抽象表達,同時更加富于想象力。在他2015年最新作品《海盜船的誕生》中,這種變化得到了集中展現。據梅爾德介紹,這件作品的靈感源于他在挪威奧斯陸的維京海盜博物館的一次觀展。那里展出了維京時期的許多古董艦船,比如制作于公元9世紀的科克斯塔德號和作為梅爾德創作原型的奧塞貝麗號。
“我被這些海盜船的奇特外形和船上所雕刻的各種花紋深深吸引。這些船的造型有如在水中靈敏游動的海蛇,古人基于自然生物的外形讓我感受到了1000年前自然對人們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所以我決定創作這件作品。”
這件作品花了梅爾德兩個月的時間,他采用櫻桃木作為原材料,并設計了獨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許多只海盜船同時誕生在海平面一樣。這些櫻桃木根依然是新鮮砍斫的綠木,經過鏇木掏空做出大體輪廓后,用自制的刻刀進行雕刻,然后再用砂紙細細打磨,并且在船艙上鏤刻上維京海盜花紋,最后再為整個作品上色。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梅爾德將每只翹起的船尾都雕刻上蛇皮花紋,并用小火將船尾尖烤到碳化。盡管梅爾德沒有說明他做如此處理的意義,但想到公元9到11世紀歐洲海盜猖獗的維京時期,像海蛇一樣在北海和地中海快速運動的海盜們,最終也無法抵擋覆亡的命運,就像從尾尖開始碳化變黑的海盜船一樣。
梅爾德和他的鏇木協會每年都會舉辦一些小型業內培訓,以指導那些有才華的新晉藝術家。他曾經對別人說,好師傅不怕被徒弟學去技藝,更何況他的藝術成就是建立在20多年持續不斷的探索和積累上。
梅爾德的經歷也告訴人們,即使沒有經過系統、專門的訓練,只要有一顆熱愛藝術的心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加上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自學的手藝人也可以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1 /《蘇拉玫瑰》 法萊爾根染色

2 /貝殼染色碗

3 /《海盜船的誕生》 櫻桃樹

4 /《東海國旗》 樸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