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姣
摘 要:“工學交替”模式已成為眾多高職院校選擇的人才培養模式,而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工學交替中對傳統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本文從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面分析了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深入,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正逐步被各類高職院校所采用。工學交替實習,是指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總體要求,結合校企合作單位和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由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協商組織安排。所謂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廣義含義就是綜合運用高職院校、企業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在學習期間交替安排學校理論課程學習和校外頂崗實習工作,對學生進行“知識 + 能力 + 素質”培養的一種高等職業教育方式。通過接觸社會,以培養高職生的職業觀念、適應能力、執行能力、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綜合素質,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增加一定的社會生活與工作經歷,提高高職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調整的能力,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激發職業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就業競爭能力。
1 工學交替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工學交替的模式中可以直接體驗到畢業后可能面臨的最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場景,然而實踐性的教學時數的增加,使得高職院校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凸顯了學生管理工作改進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1.1 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分析
①工學交替實習的學生,由企業管理方按新員工要求進行培訓與管理,學生必須盡快轉變身份以適應工作環境。由于學生對頂崗工作的角色定位不準、對工作環境的不熟悉,學生心理跨度大,缺乏對企業環境的適應性。②工學交替大多都在學生二年級第一學期或三年級上學期進行,很多的專業技能課程還未完成,且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之間還存在一個逐步轉化的過程,造成學生很難跟上企業的節奏,造成很難拿到所期望的薪資,產生很大的失落感。③學生適應了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傳統培養模式,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認識不到位,主動性和緊迫感不夠強烈,在工學交替實習中缺乏愛崗敬業精神,也缺乏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沒有真正樹立將工學交替實習工作當作一種職業學習機遇的理念,甚至有的學生過于看重眼前物質利益,而忽視了工學交替實習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學習及提升認識的重要性。
1.2 企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①很多企業追求效益,忽略對學生的培養,甚至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很多的企業往往把學生當作正式員工安排內容,完全忽略了學生的真實身份,過長的工作時間和過大的工作量造成學生身心疲憊,直接影響了“工學交替”實習所計劃的效果。②企業和學校溝通較少,校企信息不通暢,使得現存的管理存在許多空隙。在很多的時候,學校把學生送往實習單位,學生的大部分管理工作都由企業來承擔,學校的教學管理處于真空狀態。而實習結束后,學生回到學校,企業也完全退出,完全處于學校的管理狀態。這樣的交替階段,學校和企業分別處于管理的兩個過程,互不聯系,這樣極其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快速成長。③企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目標與學校不同。企業的安全教育有自己的基本理論,且安全教育的效果要通過生產實踐來檢驗。而學校安全教育則不痛,學校以學生為本,安全教育主要圍繞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同時,實習學生又具有不同于在校生與企業職工的特點,他們是身份本質上是學生,但有身在企業,接受學校與企業的雙重管理與指導。而企業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特殊性,使得在安全教育與管理方面都得不到有有效管理。
1.3 學校存在的問題分析
①高職工學交替實習主要由專業教研室統一組織落實單位。酒店、旅游專業的工學交替多在酒店和旅行社,實踐場所相對分散,一個班級學生被分配到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城市,原有班級被打亂;使學生管理工作比較困難,分派老師到企業中去,客觀上存在困難:如果分派老師少,所有實踐場所顧及不到;分派老師多會影響校內的教學任務;要能對全部學生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困難。目前工學交替學生管理主要是靠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進行管理,學校的指導老師因種種原因很少去企業指導學生,以致對工學交替的學生失去有效地監控和管理。②目前,很多高職學院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工學交替”班,但是很多學院沒有進行很好的市場調研,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標準,往往很多的時候根據企業的生產周期而制定教學計劃,企業生產任務緊時,需要增加人手時,學生企業實習,反之則按學校教學計劃學習,校企雙方沒有形成比較良好的合作教學計劃,不利于對學生培養的統一性和持續性。
2 工學交替學生管理對策探討
㈠針對工學交替學生角色轉換的困難,在工學交替前和工學交替期間,學院采取教學與學生管理并進和嵌入式方法,一方面將企業崗前培訓的內容放入學校課程中,由企業派培訓人員及管理人員(學校跟進學生管理的教育與組織),利用學院的專業實訓室(模擬企業環境實訓室),對學生進行一定時期的強化培訓,其內容包括專業學習的再認識和專業技能、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安全意識、危機處理、挫折教育等方面;另一方面在工學交替期間,學院定時選派教師或學生管理人員進入企業,借助企業實習平臺,按崗位及情境結合工學交替中的常見和突發問題,分主題對學生進行講解、討論、培訓;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使老師、學生真正體會工學交替對高職培養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學生深刻認識工學交替的意義和社會實踐后的成長。
㈡要建立通暢的校企信息通道。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開展需要學校和企業兩方面的協作,因此要建立通暢的信息通道,加強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校企長期合作機制,通過建立校企長期合作機制讓企業參與到培養方案的制訂中來并從中獲益,這樣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才可能和相應的教學大綱相適應,企業才能根據學校的教學進度安排相應的實習崗位,相反的學校才能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同時,在工學交替校企合作中,校企合作雙方都要設立工學交替實習檔案記錄,做好工學交替實習生管理與考核評價,工學交替實習結束后,校企合作單位將優秀實習生記入實習檔案,學校以此為依據,結合實習生的各方面表現給出公平恰當的實習成績。
㈢學校應當規范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彌補管理漏洞。針對學生工學交替實習中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頂崗實習制度,才能保障頂崗實習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學生實習制度管理》,將實行期間的保險、福利、實習質量、實習管理費、校企合作和實習關系的建立與解除以及糾紛處理等問題都列入其中,保證學校、企業、學生三方最大程度的共贏。學校還應該派思想政治輔導員定期下企業,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等進行關懷和教育。同時,還應該規范學生黨建、團建工作并延伸到企業,要求頂崗實習學生在企業開展黨組活動,將企業文化優秀因子植入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3 結束語
高職學生是未來各行業的主力軍,而工學交替模式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工學交替出現的學生管理問題若能得到足夠重視, 并且探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必然能夠為職業教育帶來的生機和活力,極大的促進學生技能和就業水平的提高,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連連. 高職院?!肮W交替”模式下學生管理問題的探討 [J].價值工程,2013(6)
[2]范正宇. 高職院校工學交替中的學生管理[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1)
[3]詹曉青. 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管理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