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類社會正面臨著深刻轉型。在這一背景下,經濟模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結構都在發生巨大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是,社會的人才需求也隨之改變,人才成長的方式,必然會與過去不同。
如何讓職校學生具備未來社會和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結構?其落腳點應該是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這是我們思考職業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培養人的一個重要維度。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是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層次、規格、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現在,當我們將改革的視野,從理論和學術探討轉到教育教學中,職業學校要做的,便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課堂中,時刻貫徹這一理念,扎扎實實作出真實的改變。《意見》特別指出,要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意見》還提出了要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堅持系統培養、多樣成才,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堅持國際合作、開放創新等四條基本原則。并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二是改善專業結構和布局,三是提升系統化培養水平,四是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五是強化教學規范管理,六是要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期待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然而,在現實中,推進教育改革的力量,更多地來自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這些具有創新能力和改革活力的先行者,是區域教育發展的領路人。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廣東省佛山市、中山市入選全國17個試點地區(含計劃單列市);在100所試點高職院校中,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榜上有名。這兩個地區和六所高職院校作為全國和我省的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將對我省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和現代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開風氣之先,創至善之業。在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職業學校要把握機遇、勇于創新,為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積聚人才。
責任編輯 魏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