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噠噠噠”響個不停的機關槍簡直就是戰場上的死神,從誕生之日起到今天,100多年的時間里,有多少士兵犧牲在這惡魔一般的武器面前?機關槍第一次將人類的戰爭帶入如同“收割生命”一樣的高效殺傷時代,可誰又知道,這種武器最初竟然被寄希望于挽救更多士兵的生命呢?
博士突發奇想
關于機關槍的發明,最早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當時,南北戰爭正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是美國建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內戰,整個國家幾乎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彼此槍來炮往,爭斗不休。
在這場殘酷的內戰中,很多士兵血染沙場,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一位名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的醫學博士看到這樣的人間慘劇,實在是無法忍受。無辜生命的逝去,是醫生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于是,加特林萌發了一個有些天真的想法:發明一種武器,能夠以快速的火力輸出,讓一名士兵相當于從前的百名士兵,這樣就能大幅度減少上戰場的人數,讓大多數本不該送命的士兵不用再去赴湯蹈火。
醫生發明的武器
靠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性命,這真的可行嗎?
反正加特林醫生就是這么想的,他還很快就造出了自己設計的新式武器——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擁有多根槍管,呈圓形排列,依靠射手轉動一個手柄,使槍管連續轉動,從而完成連續不斷地射擊。
按照加特林醫生的美好愿望,一名手持這種武器的士兵,就可以獨當一面,完全不需要更多士兵參戰。但是,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醫生先生實在是太天真了……
天使變魔鬼
幾年后,南北戰爭結束,美國國內恢復了平靜。加特林機槍問世的時間不長,還沒“打過癮”,只能到別的戰場上大顯身手。19世紀末期,加特林機槍意外地受到了歐洲各國的青睞。原因很簡單,這些國家需要控制并擴張殖民地,而加特林機槍太符合他們的需求了——用最少的士兵,換取最大的殺傷效果。
因此,經過改良的加特林機槍開始肆虐人間。它每分鐘的射速高達1200發,簡直就是一個瘋狂的“生命收割機”。瞧,這個最初被寄望于成為天使的武器,最終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惡魔。
現代機槍橫空出世
加特林機槍威力巨大,但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轉輪式多槍管結構使這種武器的結構非常復雜,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笨重不已,攜帶實在是不太方便。
于是,新的機槍很快就出現了,發明它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馬克沁非常聰明地利用了子彈在發射時產生的強大后坐力,將這股力量用于機槍自動裝彈和激發上,這樣一來,不再需要士兵手動裝彈、激發,只需要按住扳機,就能不停地射擊。
馬克沁機關槍出現在1883年,是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藥燃氣為動力的自動連續射擊重機槍,射速每分鐘達到600發。射速雖然比加特林機槍慢,但馬克沁機槍更可靠,也更便于攜帶。
機關槍的出現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它當然無法讓更多的人免于死亡,正相反,它的出現讓更多的士兵輕易丟掉了性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著名的索姆河戰役中,僅第一天就有兩萬聯軍士兵死于馬克沁機槍之手!
不知道加特林博士泉下有知的話,會做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