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鶯

書法,因古老而年輕。
邱零,一位耄耋老人,書法煉達趨向了‘純青’。靜靜立其‘畫’面:神韻滲透,字字飄逸灑脫,行行恬淡空靈;朦朦朧朧的縹緲,若隱若現的神秘,虛虛幻幻,想象無窮。書法界美譽:“嫦娥風貌,靈性書風”。
初期之作:“大漢雄風”“松風竹露”,豐實的內心,年輕的張力,偶露崢嶸。
經典之品:“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靈性恬美,舒卷如意;重神韻,講意境,取精用弘;汲魏碑風骨,縮‘二王’神韻,移情多‘戀’,博采眾長,一方宗師自成。
筆酣墨飽、筆勢委婉。厚重墨寶‘寫’進了孫中山紀念堂、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總理紀念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勒石刻碑在黃河碑林、翰園碑林、岳陽樓碑林、泰山碑林……;風光河山,園林山水,天涯海角,可見其“典雅之氣、透逸之姿、超脫之神、清新之韻”揮散出輻射魅力的墨印墨跡。
楓葉經霜艷,梅花透雪香。五千年的傳統寄諸筆墨,世紀老人,寫出了文化,寫出了人生。
書為心畫
喜讀邱老作品,無論是行草還是魏碑,黑白旋律,飄逸縱橫。抽象的藝術旋律,豐富的文化內涵,隨心達意,隨欲馳騁。在邱老的心目中,書法,是一種傳統藝術、抽象藝術,心靈藝術。她是有生命的,是生命旋律的音符,是人們‘七情六欲’抒情表達。
邱老說,書法就是無聲音樂,橫、豎、撇、捺就是抑揚頓挫的旋律符號。貝多芬的交響樂,‘梁祝’小提琴,跌宕起伏的旋律舒緩美妙的節奏,令你忘情陶醉。書法也一樣,抒寫的過程如同演奏自己心儀的曲子,喚醒了你靈魂的覺知,引起心靈共鳴的感覺。
“邱零工作室”是邱老青島招牌,對縱橫交錯飄忽不定點線,自有理解領悟:“每個字都有其一條主旋律,也稱核心音符。邱,左右結構,‘大耳’,是主調。‘豎’的節奏快慢,影響整字的和諧與美。太快(長),脫節跑調、過慢(短),失和走音,其韻律‘度’的把握,則是書寫者日積月累的學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
略思片刻,邱老自語:其實,落筆之時,字,是從你心里‘唱’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我們不是常說‘一字見心’嘛。抽象飄忽曲折點線,在老人的眼里,演繹成一個個鮮活、靈性、跳躍的小精靈。
邱老說,書法是有情緒的,它是書寫者的天使和摯友,你的喜怒哀樂可以向她傾訴,可以在‘點橫撇捺’筆墨里任性揮灑。“我習字很有體會,心情放松,心無掛礙的狀態下,起筆運勢則全身通達,臨案落筆,則會有種行云流水飄飄然;有種淋漓盡興的暢快;一瀉千里般的通暢。成語‘一氣呵成’就是一種很‘妙’的書寫狀態,微妙輕盈,像靜功,太極,很忘我。”。
氣和字舒、氣憤字險、氣郁字斂、氣平字麗,每一個字,都是一個生命元素。
王羲之的《蘭亭序》即興而成,全篇共324字,其中,“之乎者也”的‘之’字,出現20余處,但每個‘之’字,性格鮮明,形之多樣,沒有雷同。整篇和諧緊湊,成為千古絕唱。
“心情不同,其創作的作品也大不一樣。也就是說,字型在紙,神韻意趣于心境。當年,王羲之想將《蘭亭序》加以修飾,可事后,再也沒找到那感覺。我們今天看到的,則是有些凌亂不規整的拓本。”邱老感同身受聊起了‘二王’故事。
美的書法,必定是線條墨韻的生命化、人生的形態化、狀態化。
深層理解,書法是把蘊藏在內心里的情感,化作一種有形有色、有歌有韻,有極大震撼力的結晶體。她,被賦予了思想,書法便有了靈魂。
邱老說,“書法的靈魂源于文化支撐。你的內涵學識學養閱歷經歷,統統涵蓋在你的字跡里,字如其人。經典的書法作品,都是與其人品的修養文化積淀融為一體的。
歷史上,書法家首先是學問家。如秦朝的李斯、清代的鄭板橋、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等等,無不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大學問家”。
劉熙載《書概》: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書法之‘韻’,恰恰是筆墨之外的‘字’外功。
邱老書緣深厚。早期的家庭影響,藝術熏陶,60年持續不斷的文化錘煉。及對剪紙、繪畫、篆刻等傳統文化酷愛與造詣,其行草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靈氣,有種動感、美感、味道和滲透力。‘鮮活’而煥發出活潑潑的個人風韻,書卷氣的文人書法自然形成。
潑墨揮毫,如魚得水,墨海游龍,逍遙自在,悠悠分享,很是精彩。在書法界,邱老的書法以平和、恬淡、清新、高雅聞名。師法古人,更師法自然。
行家如此評價:沒有了火氣,運筆干凈圓滿;行云走勢,自然、淡然、坦然、超然;仿佛長河落日,大漠孤煙,像九曲黃河,一路奔流向前……
書法,一個幽深無盡的文化世界;一種超乎筆墨之外的文化內涵。
靜水深流,大美不言
詩的意境、畫的構圖、舞蹈的韻律、音樂的節奏、體態的完美,書法意識如此理解。對自然敬畏,對萬物本體美的感應聯想,是書法大家綜合學養。
“公主與擔夫爭道”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文故事,講的則是生活中物理與書理一脈相通的和諧關系。邱老說,“公主與擔夫,窄路相逢。瞬間的‘爭’‘讓’,通俗點講,就是書法的章法、布局;兵法上談,是‘置陣布勢’:字與字間,行與行規,上下左右,一前一后,疏與密,緊與湊,如何恰如其分做到‘欲擒故縱’‘勢均力敵’?何時該‘避’,何時要讓,既不能相撞,又無路可退,那畫面,你想想,是若即若離,藕斷絲連。
章法的擒縱、避讓、呼應、貫氣等比擬意象所蘊含的書法筆法結體和章法規矩、技巧和理法都在其中了。書寫者要達到這份境地,那你的字一定是落筆超異,美的自然,飄然。字里有故事,則自然有看頭了。用行話說‘初寫黃庭,恰到好處’。”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物理和書理感悟很多:像懷素和尚的‘觀夏云隨風頓悟筆勢的行云流水’;‘孫二娘的舞劍得其意境’;‘黃庭堅見船夫常年蕩槳乃悟筆意’……有了書法意識,心里再裝著‘書理’,生活中,你會處處得到靈感,受到啟發。”
引經據典,如評快書,歷史上才子佳人文人雅士們的趣味趣談,被邱老‘妙語連珠’,活潑潑地穿越出現,朦朧而鮮活,任爾“浮想聯翩”。
書法,在時光的隧道里穿梭,以其不變的文化基調衍生出千姿百態的生命風采。
“一勤天下無難事”,邱老用曾國藩的一句名言,概括了寫好書法的基本要領—天賦、多看、多寫、多悟,‘不辭勞’,遵循‘嚴柳歐趙’,臨古人碑帖,苦練基本功。當然,不可缺的是‘文人妙悟’。邱老說,好的書法是養眼的,是一種藝術欣賞,百看不厭。否則,字僅僅好看,但不耐看,看一眼就不想看了,是‘匠人巧手’而已。他再次強調‘書法之妙,當以神會’。同古人對話,不全在專注苦修,更主要是悟性,心有靈犀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而對書法的標新立異,邱老擺擺手,不以為然。《菜根譚》“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再探寶取經,邱老調侃:“十年太極不出門,二十年書法不出手。古往今來,‘二王’書法境界,沒人能逾越。”
“(書)理愈積愈精,氣彌煉彌粹,醞釀已久,爐火純青,不期然而適然得之”,談出了‘雅興’。‘之乎者也’一番,老人怡然,興致盎然。想當年的‘孔乙己’,冷不丁地給你來點‘激情’,給你以生動,分享其共鳴;同時,也串起老人碩果滿滿的一生。
成語、典故、警句;觀念、性情、學養。 邱零與書法“人書俱老”。到了一定的厚度,沉到了一定的深度。
書道即人道,書法亦如人生
書道即人道,寫書法就是寫人生。書法境界,人生真諦,學無止境。求索書法藝術的過程,則是與古人對話交流提升自己的人生歷程。
“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河南內鄉縣衙三言堂,邱老的題匾‘堂堂正正’。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咂摸品味,通俗易懂,揭示出‘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的辯證關系,成為我國官員清廉為政的做官指南。
老子故里,鹿邑碑林,博大精深,玄妙深遠《道德經》,由我國81位著名書法家勒碑刻銘,其中,第55章“含德之厚”篇,是邱老大名。承載五千年的文化,邱老實實的感到筆墨的厚重。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的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據《庚溪詩話》史料記載,當年唐宣宗(李忱)為避難,遁跡為僧。一日游方,遇黃檗禪師,同行,觀瀑,即興吟出的上下聯。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重生。涓涓溪流,不辭勞……”。警示、鞭策、修養,書法之道做人之道,對古老文化,要心生敬畏。邱老說與自己,更是勵志后人。
老人還偏愛“松風竹露”,“松的風骨,竹的氣節。做人要有骨有節,透透亮亮”。
‘零’數字為最大,萬物則開端。
“人生朝露,藝術千秋”。邱老說,“可書法不同,是藝術,藝術千秋啊。我的后輩子孫,某年某月,也許會在海口《海瑞公園》見到了‘爺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誓山盟年輕人就記住了是邱零的刻銘;煙臺‘深幽’摩崖刻碑上,說不準‘我’還會見到熟悉喜歡我墨寶的忘年朋友”。
“人過留名,鳥過留聲嘛。人不在了,可你的字‘活’著啊!”老人不失幽默風趣。
春天的花,秋天的果。
碩果滿滿。1990—2000年,邱零兩度被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百杰書畫家”;生平載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世界名人錄》等近百部辭書。
當然,邱老認為最有分量的‘果實’則是,2009年,中國文聯給他頒發了“從事中國文藝工作60周年”榮譽證書和勛章。60年,文藝工作者,不間斷。人一生,實屬難得,這是邱老逢人必談的資本,也是一生最為自豪的‘口碑’。
春華秋實,老人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