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團子
古城非斯是摩洛哥的心臟,米其林旅游指南中關于非斯是這樣描述的:“如果你只能選擇一座摩洛哥城市去看看,那你就去非斯吧。”非斯是摩洛哥人的驕傲,承載著摩洛哥的過去與現在。
這里有裝飾著馬賽克錦磚的華麗庭院,也有狹窄黑暗、瘡痍斑斑的巷道迷宮。如果說馬拉喀什已經變成《一千零一夜》的迪斯尼版本,那非斯就是《一千零一夜》的現實版本。
非斯這座城市散發的特質,讓人著迷。
原始的手工作坊

很早以前,野心勃勃的工匠們就涌入非斯,渴望在麥地那能站住腳,甚至揚名立萬。走在迷宮一樣的老街上,每走一步,你都能聽到工匠們工作的聲音。
到了非斯,照例直奔麥地那。非斯古城(Fez el-Bali)建于公元789年,是世界最大的無車古城、現存世界最大的中世紀城市,同時也是摩洛哥第一座皇城、至今的宗教文化中心。但你很難感知古城有多大,穿過鑲滿藍色瓷磚的城門布魯日藍門(Bab Bou Jeloud),一頭扎進百轉千回的小巷里,還沒來得及看清楚,你就已經迷路了。
很早以前,野心勃勃的工匠們就涌入非斯,渴望在麥地那能站住腳,甚至揚名立萬。走在迷宮一樣的老街上,每走一步,你都能聽到工匠們工作的聲音,它們就藏在主街后方的工作室迷宮中。有人在敲打著銅鍋,有人在雕刻,有人在使用巨大的織布機織布。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他們都按照千年以來的習慣合理地分布著。這座城市,近千年來也從沒有真正改變過。各種傳統手工業依然在非斯蓬勃發展,除了賣給游客的商品外,很多器皿和陶瓷馬賽克都是銷往整個摩洛哥國內的。就如同你從著名的布魯日藍門走入麥地那,那條主街是最有生機最為熱鬧的,除了有幾家店鋪在銷售迎合游客心理的紀念品,多數的店鋪都是為當地人所開,販賣低價劣質的運動鞋、背后印有10號梅西的巴薩球衣,甚至器皿和瓷磚。
不得不提的就是非斯的陶瓷磚和馬賽克磚,非斯的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就在這里。向導帶著我走入Art Naji,在這里,熊熊燃燒的橄欖石窯爐中,燒制著謎一般的馬賽克拼貼藝術品和常用的生活常用器皿。不同分工的操作間,井然有序的排列著,有的在做圖案設計,相鄰的就是用油彩來一筆筆勾勒圖案的畫工。不遠處還有把燒制好的瓷磚用鑿子敲成想要的各種形狀的馬賽克。而地上正擺著還未拼接好的馬賽克圖案。雖然一切的一切都是遵循古老的傳承,但現代的非斯人,甚至整個摩洛哥,都依然在使用這樣的工藝和材料,也都依然把這些當作他們的瑰寶。
作為手工業之都,非斯各行各業的店鋪簡直應有盡有,皮革、制衣、刺繡、地毯、石匠、木雕,以及非斯特有的藍陶馬賽克(Zillige)制作、銅器加工……那種在銅器上鑲嵌金銀線的工藝叫做大馬士革工藝,如今在摩洛哥只有非斯才能找到。
迷宮一樣的老街和庭院

在非斯,仿佛時間指針停止在了千年以前,這里似乎什么都沒有改變。雜亂無章的城市規劃,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規劃,狹窄的道路,有時甚至只能過去一個人,迎面走來的另一個人需要躲進別家的門洞里避讓
即使在伊斯蘭教真正的發源地中東,也不可能看到真正屬于那個神話時代的城市遺跡。然而在非斯,仿佛時間指針停止在了千年以前,這里似乎什么都沒有改變。
非斯古城是個大型迷宮,抬頭不見天日,只見密密麻麻的店鋪,熙熙攘攘的人流,斑駁的黃墻。“帕通!帕通!”(法語,讓路)還沒反應過來,身后就沖出一頭毛驢,或是扛著一板大餅健步如飛的少年。非斯古城里有多少條小巷?有人說有5000多條,也有人說9000多條,最寬的,能容兩頭馱著貨物的牲口擦肩而過,最窄處,連人都要側身走。
“最有能耐的地圖師來到非斯也甘拜下風。”這是非斯人常說的一句話。古代的摩洛哥人似乎從來沒有“規劃”二字,總是比賽似的,把古城建得一個比一個復雜,把街道修得一個比一個百回千轉,以讓你迷路為樂,以他們閉著眼睛也不會迷路為榮。手上拿著《孤獨行星》的地圖,街道墻上也常常鑲嵌著景點地圖,但這些地圖只能讓你越看越暈。
非斯古城被稱作西方的麥加,非洲的雅典,可見它的宗教地位在北非是相當重要的。藏身在迷宮中的卡拉魯因清真寺是這座城市的心臟,也是目前仍然在運轉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但只允許穆斯林入內。
在蜿蜒巷子里閃轉騰挪,忽忽悠悠地就回到了我的住處,一座傳統且裝修豪華的非斯庭院。庭院里的所有裝飾原材料都來自于非斯本地的手工藝人。非斯人對于建筑裝飾的細節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這又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精致得令人乍舌的庭院和外邊殘破狹窄的街巷,讓對非斯還未產生足夠了解的你,被推入了更深的云霧里。

1. 千年如一日的非斯,如今也如同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著無數機遇和挑戰。2. 走到小巷盡頭,眼前豁然出現的景象讓我瞬間猛抽一口氣,又迅速屏住了呼吸——上百個大石臼,鋪天蓋地的皮毛,這里,就是非斯聞名于世的皮革作坊。
只為那座皮革染坊
我要單獨把皮革染坊拿出來講一講,因為在我心中,這是起初我到非斯的唯一目的。
非斯出產的皮具是摩洛哥乃至整個歐洲公認最好的。在古城任何地方打聽Tanneries,人們都會為你指路,甚至無需打聽,在卡拉維因清真寺附近循著那似臭非臭的怪味而去就能找到。穿過狹窄濕漉漉的小巷,與馱著皮革的毛驢擦身而過,走到小巷盡頭,眼前豁然出現的景象讓我瞬間猛抽一口氣,又迅速屏住了呼吸——上百個石臼,鋪天蓋地的皮毛,這里,就是非斯聞名于世的皮革作坊!

非斯的皮革作坊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其歷史悠久、工藝上乘,也因為其獨特的加工方式。那一個個一米見方的石臼,里面裝的可是鴿子糞和牛尿。摩洛哥人相信,鴿子糞和牛尿能有效去除動物毛發,而又不會破壞皮革的紋理質地。
白色的是用來洗皮子的,之后會送到旁邊的磚色石臼去染色。門口會有人貼心的給你送上一株薄荷葉,放在鼻尖聞一聞能抵消那刺鼻的氣味。工人們把牛皮、羊皮、駱駝皮和山羊皮,一摞摞的疊放,被天然提取的顏料染成藍色、紅色、黃色、綠色等,再放在屋頂晾曬。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皮質手工制品不僅僅是出售給游客的,當地人也使用。我問向導,為什么都在做黃色的皮子,被告知,黃色是藏紅花為原料染制的,賣的貴!
非斯的皮革作坊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其歷史悠久、工藝上乘,也因為其獨特的加工方式。那一個個一米見方的石臼,里面裝的可是鴿子糞和牛尿!摩洛哥人相信,鴿子糞和牛尿能有效去除動物毛發,而又不會破壞皮革的紋理質地。不僅去除毛發的材料來自大自然,染料也一樣,紅色來自藏紅花和罌粟花、米色來自石榴、綠色來自薄荷、咖啡色來自指甲花……在中國是昂貴藥材的藏紅花,在非斯竟然被放在骯臟渾濁的大染缸,太奢侈了。這種天然加工方式已經保持了上千年,摩洛哥很多地方的皮革業都已經工業化了,只有非斯的傳統作坊還在堅持人手操作。
千年如一日的非斯,如今也如同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著無數機遇和挑戰,也許某一天,哪個居民家就被翻修成一座連鎖酒店,店鋪也都賣起了跟其他城市大同小異的紀念品,而手工作坊受到自動化機器的高效率取代。我希望,非斯像個睡美人一樣,再一睡千年,晚點醒過來。未來,也就可以晚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