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

摘 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社會調查是其培養重要途徑之一。該文以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社會調查《農村沼氣的使用現狀與發展前景》為例,對高職院校學生調查型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模式以及如何在社會調查實踐中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和該實踐模式的特點,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社會調查 實踐模式 職業核心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c)-0208-02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素質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素質的表現[1],著重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指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2],包括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字應用能力、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革新創新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3],是與人的生理、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的行為表現,是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執行能力[4],社會實踐是一條重要培養途徑。
1 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調查實踐新模式
筆者以指導的社會實踐活動《農村沼氣的使用現狀與發展前景》為例,就學生社會調查類實踐活動模式(見圖1)的建立、如何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進行探討。
1.1書寫可行性報告——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初級階段
項目成員獨立上網查詢、獲取有用信息,討論后設計調查方案,教師修改后形成可行性報告。可行性報告要闡明項目意義、研究內容、實施方案,即:學生做什么、怎么做,雖是紙上談兵、卻必不可少。該項目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萬田鄉山后徐村和姜家山鄉三山村實施,采用逐戶上門發放問卷并當場填寫、與村黨支部成員座談、查看村財務帳目、走訪相關職能部門四種方法獲取調查數據,匯總信息、分析數據后書寫結題報告并匯報。學生獨立查詢資料、判斷是否有用,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完成對獲取信息的加工處理才能參加討論,培養信息處理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方案中的不足,培養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幫助他們學會發現、分析問題,并引領他們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可行性報告得以完善。
可行性報告制定得越合理、越細致,獲得的數據就越詳實,越有利于激發學生實踐興趣。本階段是前期籌備階段,是確保社會調查成功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的初級階段。
1.2 實地調查、處理信息——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關鍵階段
該階段對項目的成敗起決定作用,是構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關鍵階段。為了確保問卷完整性、數據可靠性,學生上門走訪了198家農戶、80個養殖戶以及養豬場、休閑山莊各一個,發放278份調查問卷、收回228份有效問卷。所有問卷均由學生當場記錄,完成問卷統計、訪談結果匯總后制定座談會提問大綱,經小組討論、指導教師審閱確定提問內容、完善第二輪補充問卷,然后召開村黨支部成員座談會、逐戶發放第二輪補充問卷并收集答案。調查問卷與座談會提問內容有關聯、但不完全相同。最后,帶著怎樣解決冬季產氣不足、如何確保沼氣安全和定期維護檢修3個問題走訪沼氣工程有限公司、林業局、能源辦以完善調查資料。
學生利用燒飯時間近距離觀察沼氣的使用及其效果、考察其安全性,與村民交談獲取詳細信息并逐一記錄,培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參加各養殖戶和養豬場勞動,鍛煉意志、培養吃苦精神;獲取的信息用計算機加工處理,確定座談會的提問內容、完善第二輪補充問卷,培養信息處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查看帳目,學會分析數據、推導結論,加強數據及信息處理能力,使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發現本質,領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提升;匯總調查問卷、座談會結果后決定走訪林業局、能源辦、沼氣工程公司,是學生學會思考、發現問題的表現;通過交談、攝影等方法獲取第一手資料,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中途增加休閑山莊考察是學生創新的結果、學習領悟能力提升的標志,使調查內容涉及面更廣泛、提供的資料更詳實;每周進程以新聞稿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校團委匯報,提高了文字表達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可見,該階段是構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舉足輕重的階段。
學生敬業負責,積極主動、細心認真地展開調查,適應能力強、能吃苦耐勞,踏踏實實地完成調查任務;通過直觀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際情況、充分認識黨的富農政策優越性,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展現出超越自我、勇于挑戰、追求卓越的進取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極大地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個人品質的完善,是他們成才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經歷。
1.3 書寫總結報告、匯報、結題——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階段
該階段既是實踐成果的體現階段,也是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階段。分別從沼氣池的建設費用及其國家財政補助金額、節約電費煤氣費、沼渣用作有機肥開展綠色種植三個角度調查經濟效益,對比沼氣使用前后兩個村的環境美化和衛生改善的實況突出了安裝沼氣的社會效益;不僅調查了村民、養豬場使用沼氣的經濟效益,而且補充了未安裝沼氣的休閑山莊采購并幫助村民銷售自產的農產品、安排部分村民就業、部分贏利用于改善村環境并安裝體育設施,有力佐證安裝沼氣的優越性。涵蓋面廣泛的研究對象、科學的數據收集方法、豐富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為統計數據的高準確性、高精確度提供了保障,為該社會調查項目獲獎奠定了基礎。
總結報告中,通過作圖一目了然地介紹沼氣池的建設費用及國家財政補助金額、電費煤氣費節約情況;采用圖片形象地對比了沼氣使用前后村環境變化和衛生改善的情況;用文字描述沼渣用作有機肥、養豬場使用沼氣的經濟效益以及休閑山莊開業后給村民帶來的實際利益;用表格對比了兩村的村人口總數、占地面積、村民總戶數、沼氣用戶數、種植果樹數、沼氣安裝率、沼氣用戶的年節約電費煤氣費的差異,并分析了原因……;在觀察安裝沼氣優越性的同時,還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向職能部門反映,使總結報告有深度、有內涵。最后從中提取精華內容,壓縮后制成PPT文檔向學校匯報并獲獎。
書寫總結報告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系統分析能力、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數字應用的能力、思維辨別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 該調查實踐模式的特點
社會調查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初級階段,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該模式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2.1 具有普遍適用性
適用各年級的學生,幫助低年級段學生提高職業核心能力、檢驗高年級段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實際水平,前者注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后者注重提升職業核心能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教師均可指導社會調查活動。
2.2 學生個人素質和職業核心能力同時提高,情商和智商同步提升
收集、獲取信息過程中提高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組織紀律性;分析與處理信息過程中運用計算機、數理統計等多種技術,提高數學運用能力、理解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思辨能力,培養領導、管理團隊的能力以及計劃與組織活動的能力。
2.3 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令其終生受益
短暫的社會調查活動可以持久地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創造能力、批判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能力,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有著無限的幫助。
總之,調查類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而言起點低、在教師指導下各階段學生均可開展,但它對高職院校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卻行之有效、多多益善,幫助學生適應今后的崗位轉換、職業的轉變卻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顧艷霞,楊小燕.論素質教育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3):1-5;
[2] 全國職業核心能力認證辦公室.全國職業核心能力認證(測試)大綱[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3] 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3):24-32;
[4] 丁輝,姚慶文.淺議職業核心能力訓練[J].職業教育研究,201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