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葉琳

摘 要:專業技術資格評定反映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和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等,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具有重要的作用。該文從知識經濟時代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條件體系的必然性出發,結合我國部分省份改進、優化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的探索,在調研的基礎上,對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的構建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自然科學研究系列 專業技術資格 評價條件
中圖分類號:G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6(c)-0251-03
專業技術人員,主要是指企事業單位中,在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或具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在管理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定(即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定,也稱職稱評定)作為人才評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和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等。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造就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具有重要作用。從解放初期開始,我國就實行了專業技術資格評定制度。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基于傳統計劃經濟所形成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在公平性、效率性等方面已經與現代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不相適應,亟需進行優化和完善。
1 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條件體系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我國的專業技術評價制度(職稱制度)始于計劃經濟時期,經歷了任命制、評定制、職務聘任制三個階段,實現了兩次飛躍。第一次是由技術職稱評定制度,改革為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第二次是由評聘合一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過渡為專業技術資格社會化、專業技術職務社會化的平行運行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及各行各業改革的深化,人事管理逐步由過去的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而作為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重要基礎的職稱評審工作,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上按著一套方法、標準等在實施。綜合來看,我國專業技術評價條件體系一直在進行改進,也對我國主業技術隊伍建設和科技進步發揮了歷史性的重要作用。但已與現代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不相適應。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相比較而言,專業技術人才在自我發展、公平公正,尊重與參與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強烈,而且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條件體系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針對新形勢新要求,現有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條件體系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如:對科研成果的要求更多的是講“量”,而對“質”重視不夠;不同系統使用同一個量化標準可比性不強;不少量化標準難以細化,不易操作;教學工作的量化標準不好把握等等。隨著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化,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條件體系,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2 我國部分省份構建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的探索
作為我國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的職稱評價法律依據,中央職稱改革辦公室于1986年發布的《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務試行條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建立科研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造就一批素質優良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立規范工作制度,促進科研院所職稱工作規范化、制度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現有的評價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對自然科學系列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的要求,也無法對自然科學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做出相對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了進一步規范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工作,更好地發揮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的導向作用,我國各省基于自身的省情及國家的相關規定,對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不斷進行改進和優化。
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自然科學研究員資格條件(試行)》、《江蘇省自然科學副研究員資格條件(試行)》、《江蘇省自然科學助理研究員資格條件(試行)》,對從事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術工作經歷、業績與成果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評價的標準主要為科技獎項、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效益、技術成果、學術水平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強調研究的內容要有創新性,二是承擔項目要求高,三是將發明專利等指標作為評價條件之一,四是關注科研開發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五是不采取分類評價。
安徽省出臺了《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專業技術資格標準條件(試行)》,主要從基本條件、申報條件和業績條件三個方面入手。主要內容與特點是:一是采取分類評價。將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分為從事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從事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從事科技情報、信息查新、文獻咨詢及軟科學研究三類人群。二是不把論文作為必備條件。三是突出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經濟收益。
湖北省出臺了《湖北省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系列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主要從申報條件、評審條件兩個方面入手。主要內容與特點為:一是把論文論著作為必備條件,二是不采取分類評價,三是突出國家級科技獎勵的重要地位,四是突出科研成果的應用開發價值,以及取得的社會經濟效益。
3 構建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的建議
目前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工作,主要依據《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務試行條例》、《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管理工作的意見》、《浙江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實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評價標準與條件已不能滿足自然科學研究專業技術人員自我評價訴求,條件的設置可操作性弱,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導向性不強,在專家評審時不利于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通過對自然科學科研人員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在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組織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對完善職稱評價體系的意見。針對現有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存在的問題,以構建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分類人才評價機制為目標,根據調研結果,借鑒國內職稱評定的實踐,結合職稱評定的發展趨勢,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科學確定評價思路。專業資格評價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工作水平、能力、業績、職業道德、接受繼續教育的程度等。按照科學人才觀的要求,相應的評價條件體系要堅持重業績、重能力、重貢獻的導向,強調以人為本,重視潛力的發展。通過分類評價的方式,不唯論文、不唯獎項,突出產學研所獲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綜合考慮獎項、論文、專利等成果的同時,兼顧過程性指標,對科研活動進行全方位考量。
第二,進行分類評價。分類評價,有利于明確不同類別人員的評價條件和重點,更好地發揮評價條件體系的導向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評價對象,為省內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社會組織中,從事自然科學研究專業技術工作的在職在崗人員,應根據其研究內容不同,將專業技術工作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咨詢與科技推廣、專利服務四大類,明確各個類別的評價條件和要求。
第三,內容涵蓋要全面。目前,浙江省已出臺的文件多以高級職稱評價為主,無法對各市和省級主要部門,開展中級職稱評審起到較強的指導作用。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體系應該涵蓋中高級職稱的評審,評價對象為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的助理研究員(中級)、副研究員(副高級)、研究員(正高級)。
第四,要重視基本條件。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體,系應對申報各級職稱的基本條件,作出具體規定,包括思想道德條件、學歷資歷條件、破格申報條件、外語要求、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年度考核等級要求、繼續教育要求等。如思想道德條件,要強調職業道德及學術道德,繼續教育,要依據省里實施的細則進行規范管理。
第五,評價條件要以認可度作為依據。筆者向主要省屬、市屬科研院所中的中級、副高級、正高級從事農業、林業、醫學、藥學、科技管理、化工、生物等專業的科研人員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將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設定為100分,其它打分項目以此為標準進行賦值。要求填寫人根據所從事的專業工作領域,認真、負責、客觀地對表格內各項目進行打分,由此,分析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的客觀評價與認可度。通過求平均、看頻率,確定科技成果及其不同排名的影響力,這種分析方法,可以成為確定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體系中,具體評價條件的依據。例如由表1、表2可見,研究人員對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不同排名的參與者認可度大致一致。
第六,具體評價條件要明確規范。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體系,可將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評審條件,分成專業理論水平、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與能力、專業技術工作標志性成果三塊,評價條件應該嚴謹規范,對專業理論水平、專業技術工作經歷這兩塊內容要作定性不定量的描述,強調應該具備相應級別的能力和經歷,在每年的評審中由專家把關,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第七,注重業績指標。為進一步突出科研成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在項目、論文等要求之外,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體系,應增加產學研合作項目、專利、社會貢獻等評價內容或指標。例如從事科技咨詢與科技推廣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研究員,可以在專業技術工作標志性成果評審條件中強調:作為技術帶頭人參與的技術推廣達到顯著規模,獲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并獲得與科技推廣相關的較高榮譽。這些業績指標,可以納入“專業技術工作標志性成果”中作為選擇項之一。
第八,倡導標志成果。在成果體現方面,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體系,應給予申報人員對標志性成果的選擇權,打破傳統評價對論文、項目的必備要求,兼顧多元化與實效性。在“專業技術工作標志性成果”這一評審條件中,可以由申報人在獎項、科研項目、論文論著、知識產權、業績指標這5項具體內容中進行2-3項的選擇。例如從事專利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助理研究員在“專業技術工作標志性成果”的評審條件中,可以由申報人在以下5-6個條件中進行2-3項的自主選擇:組織制定專利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計劃;獨立完成一定量的專利申請文件;獨立完成本單位或委托一定數量的專利檢索查新、專利統計分析等報告;參與或主持代理一定數量本單位專利侵權糾紛和訴訟案件;以第一作者在一定級別的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
第九,破格申報條件要明確具體。對不具備規定的學歷(學位)或資歷條件,但在自然科學研究中,業績和成果突出者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可以設立打破一般晉升途徑的評價方法,規定明確具體的破格申報條件??梢栽谝韵?項成果中選取2~3項:作為第1完成人獲已授權發明專利;作為第1作者發表SCI、SSCI收錄論文;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在本專業崗位上貢獻突出。
面對世界和未來,自然科學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定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面對生存和發展,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改革迫在眉睫。我們要用面向世界和發展的眼光來認識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它既是事實評價,也是價值評價。我們應該把握好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體系的導向性,從而高效地評價人才、預測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積極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性,為祖國繁榮富強服務。
參考文獻
[1] (美)杜威(Dewey,J.)注,馮平等譯.評價理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3).
[2] 蕭鳴政.人才評價機制問題探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31-36.
[3] 王通訊.人才素質測評的歷史、原理和方法[J].中國人才,2009(1):49-53.
[4] 李志,李苑凌.專業技術人才勝任特征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7(1):131-134.
[5] 劉文俊.中國職稱制度的演進及其發展趨勢[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2(4):45-51.
[6] 劉建華,羅繼榮.五論改革完善我國科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制定——論職稱評定標準與職務聘任條件(標準)的差異性[J].科學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211-213.
[7] 唐智國,姜艷,潘蓮君.新時期對我國專業技術職稱工作的思考[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6(1):94-96,101.
[8] 苗月霞.日本職業資格管理制度的經驗及借鑒[J].國際人才交流,2010(3):33-34.
[9] 郭鴻昌.美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的職稱評定綜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1(1):54-56.
[10] 呂月勝.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信息化建設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0(l):112-116.
[11] 楊佩.勝任素質模型轉變分析及其在醫學人才評價分析中的應用[D].天津商業大學,2008:87-90.
[12] 陸學藝,顧秀林.中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3] 張思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價體系研究[C].中南大學論文集,2005.
[1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制度與職業資格制度文件匯編[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9.
[15] 《中國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實用全書》編寫組.中國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實用全書.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
[16] 《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操作指南》編寫組.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操作指南[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9.
[17] [美]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資源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8] [美]愛德華·拉齊爾著.人事管理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9] 馬琳.黑龍江省麻紡企業研發人才素質測評指標評價體系研究[J].商業經濟,2011(24):14-15.
[20] 高永興、葉紅.科學研究的分類與資源配置[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127-128.
[21] 于慧敏.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與職務聘任分離的思考[J].中國煤田地質,2005(3):63-64.
[22] 吳凡.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有效性研究——以南寧市為例[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23] 王立新.對專業技術資格評聘分開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