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根紅
“西北大學文學院的賈三強教授有一個理想,那就是有那么一天,可以中興西北大學的文學院。畢竟對這個培養(yǎng)出賈平凹、王剛、何西來、雷抒雁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的地方來說,它已經沉默了許久。
西北大學經管院的任保平教授的一個愿望,就是能夠在西北大學再培養(yǎng)出一批如張曙光、張維迎、魏杰、劉世錦那樣的經濟學家。
西北大學考古學的王建新教授,當他率先在中國考古界提出‘三位一體的理論時,依然思考著該讓西北大學這個曾經支撐著中國考古界半壁江山的高等學府,如何重新恢復‘兩大一院的聲威。
西北大學的舒德干教授,這個在《自然》《科學》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fā)表10篇論文的大學者,在北京的高校出重金挖他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愛西北大學。”
貼吧里的這一篇帖子——《我們有一種精神叫公誠勤樸》,在西北大學師生中廣為傳誦,聞者無不動容。
漢唐勝地,人文淵藪;西北上庠,科技殿堂。
如果說蘭州大學是中國最孤獨的大學,我想,西北大學應該就是中國最容易被人誤解的大學。在我報考西北大學前,我沒有聽說過還有這么一所大學,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座城市。“西北”這兩個字,總是讓我們想到戈壁、沙漠、風暴、干旱、黃土等,也隱隱讓人覺得學校也是落后的。
初入學的我們大都有些不甘,有些怨言,但慢慢地,就像談了一場日久生情的戀愛,發(fā)現學校的好來。大一、大二的時候,每每聽到或者看到別人對學校的誤解和偏見,我們總是要打雞血一般地為母校鳴不平。我們會告訴別人:王岐山、賈平凹、張維迎、遲子建、牛漢、雷抒雁、陳宗興、羅健夫、侯伯宇、王戍堂、舒德干、何煉成……百年間,從西北大學走出的名人數不勝數;西北大學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作家搖籃”;西北大學位列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省部共建高校行列,這在眾多地方性大學里可是不多見的……
但慢慢地,再多的誤解和偏見,也只是讓我們淡淡一笑。母校百年來在夾縫中走出了自己偉岸的背影,她從不抱怨,從不慌張,只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像極了這座城市:一座城墻圈住洗凈浮華的滄桑,與外界相安無事。我們愿意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證明自己,來共同承受這種默默無聞的堅守。
振興西北大學的重任,我們愿意與賈三強等教授們一起,一肩承擔。
屬性頭銜:省屬,“211工程”
現居住地:西安
擅長學科:地質學、政治經濟學、專門史、植物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古生物與地層學、科學技術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