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東峰
(周口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農學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育雛籠層次和位置對籠養雛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盛東峰
(周口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農學學院,河南 周口466001)
以1日齡羅曼褐雛雞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育雛籠層次和位置對雛雞生長的影響。試驗將240只羅曼褐雛雞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20只(公母各半),飼養于含有四列雞籠的育雛室內,采用疊層式電熱育雛,試驗期28d。每隔7d空腹稱量并記錄試驗雞體質量。結果表明:上、下兩層之間,下層試驗雞體質量略高于上層,但未達到顯著水平(P>0.05);離窗口近的試驗雞較離窗口遠的體質量明顯較高,且4周齡時差異顯著(P<0.01)。結論:育雛籠層次和位置均能影響雛雞生長。
育雛籠;層次;位置;生產性能
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的因素較多,如遺傳、營養、環境等。在養殖場總體營養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養殖場環境便成為決定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在諸多環境因子中,雞舍的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照最為關鍵,也是日常管理最難控制的環節[1-4]。為了節約養殖空間,提高養殖效益,大型規模化養殖場通常采用籠養的方式。籠的層次和位置不同,其周圍的微環境(溫濕度、光照、通風)也會有差異。在準備試驗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籠子下層的平均溫度要比上層低3~4℃,因此,筆者推測,隨著籠養層次和位置的變化,光照、通風、有害氣體濃度等均會發生變化,其對飼養動物的影響也會不同,但影響程度如何,目前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開展此方面的研究。該研究以240只1日齡健康、體質量一致的羅曼褐雛雞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和分析育雛期間不同籠位置和層次間試驗雞體質量的差異,探討了育雛籠位置和層次對雛雞生長的影響,以期為雛雞管理提供資料參考。
1.1試驗動物與分組
1日齡羅曼褐雛雞240只(公母各半),其中,公雞平均體質量為33g,母雞平均體質量為30g。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20只。將試驗雛雞分別飼養于4列具有4層結構的疊層式電熱育雛籠中。其中一組置于第4層(上層),另一組置于第2層(下層),飼養期28d。雞舍內的俯視圖見表1。
1.2雛雞的飼養管理
雛雞開食前,先用雛雞開口靈飲水3次,用于增進食欲。第1周飲水添加慶大霉素水溶性原粉、AB速補、Vc等,用于消毒、排出胎糞和清理腸道,以增強雞體的抵抗力[5]。整個試驗期間,試驗雞自由采食、飲水;試驗舍定期用百毒殺按1∶300~1∶400的比例加水稀釋,噴霧消毒,舍四周用燒堿濃溶液噴灑消毒[6]。為了減少試驗誤差,試驗雛雞統一在8日齡斷喙。試驗舍光照采用1~3日齡時,全天24h光照,之后每天減少1~2h直至15日齡時達到每天8h的光照模式[7]。為防止雛雞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根據種雞場提供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詳見表2。試驗期間每隔7d空腹稱量并記錄試驗雞體質量。

表1 試驗雞舍俯視圖

表2 雛雞的斷喙和免疫程序
1.3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建庫,并用SPSS軟件進行差異性分析。
2.1不同排對雛雞體質量的影響
不同排對雛雞體質量的影響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第1排和第2排相同層次的試驗雞在試驗前3w內體質量差異并不顯著(P>0.05),而在第4周齡時差異極顯著(P<0.01)。調查分析表明,在飼養過程中,由于1排通風不善而導致1排局部溫度比2排高3~4℃,兩排之間的溫度差最終影響了試驗雞的體質量增長。

表3 育雛籠位置對雛雞體質量的影響
2.2不同層次對雛雞體質量的影響
不同層次對雛雞體質量的影響見表4。從表4中可以發現在整個飼養過程中相同排不同層次間,下層體質量略高于上層,但分析結果顯示,試驗雞體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筆者在試驗過程中發現,不同層次試驗公雞相對母雞而言,體質量差別較大(P>0.05)。公母雞之間受影響的程度不同,可能與公母雞的生理特點不同而使其產生了對溫度和其他一些環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有關,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分析。

表4 育雛籠層次對雛雞體重的影響
3.1育雛籠位置對雛雞體質量的影響
溫濕度和通風是影響仔雞生長的重要生態因子。在保持雞舍適當溫度、濕度的同時,良好的通風極為重要。對于密封良好的育雛舍而言,良好的通風不僅能提供充足的氧氣,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熱量,而且對氨氣、塵埃排放,保證雞舍空氣新鮮具有重要作用,通風換氣還可以使室內各部位溫度均勻,有利于雞群的健康[8]。該試驗中,4周齡時第1排試驗雞體質量顯著低于第2排同一層次,可能與第1排距離窗口較遠,通風不善,導致雞舍內第1排局部溫度偏高,影響雞群的生長有關,這同時表明育雛籠的位置與育雛環境關系密切,因此在育雛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和解決通風與保溫的關系,合理設置通風口,以保證育雛的順利進行。
3.2育雛籠層次對試驗雞體質量的影響
溫度可以通過影響仔雞的采食量改變仔雞的生長速度[9]。有報道顯示,將2~32周齡的白萊航雞飼養于21.1℃和35℃環境中,最后1w高溫組雞群的采食量只有適溫雞群的50%,高溫與適溫相比增重率下降20%~30%[10]。D.R.Charles也發現49日齡以前的肉用雛雞,氣溫在19~26℃之間,隨著溫度的升高,飼料消耗急劇下降,下降幅度為5.29g/只/℃[11]。該試驗中,育雛籠上層的實測溫度比下層高3~4℃,可能是造成上層仔雞體質量略低的原因之一。
光照強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仔雞的生長[12],育雛籠上層光照強度相對較大,仔雞的可視范圍大,活動強度大,能量消耗多[13]。故該試驗中上層試驗雞的平均體質量略低于下層。
該試驗采用疊層式電熱育雛,每層之間通過載糞板相隔,由于育雛舍封閉較好,氨氣的濃度較高,再加上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容易聚集在上層,可能也影響了上層仔雞體質量的增加。
通風好、靠窗的籠位,較距窗口遠、通風不善的籠位更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疊層式電熱育雛,下層較頂層有利于雛雞的生長。
[1]辛建國.肉雛雞的生長規律與溫濕度控制[J].江西飼料,2011,(6):37.
[2]馮大軍.雛雞育雛期間的溫度和濕度管理[J].草業與畜牧,2010,(10):16.
[3]張平.淺談肉雞舍通風[J].現代畜牧獸醫,2012,(5):56.
[4]陳志梅.肉雞舍通風與光照控制措施[J].農村養殖技術,2012,(9):21.
[5]馬志東.雛雞的生理特點及飼養管理要點[J].畜禽飼養,2012,(7):34
[6]魏祥法,管延同.雛雞的飼養管理(一)[J].山東家禽,2003,(4):31-33.
[7]楊金明,刁有祥.肉雞飼養手冊[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5,(5):218-221.
[8]荊衍軍.關于密集化養雞通風重要性分析[J].畜牧生產,2013,(1):31-32.
[9]宋素芳,藏為民,康相濤,等.立體育雛籠不同層面溫度變化規律及其對固始雞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4):1-3.
[10]效梅,安立龍,王秋芳.熱應激對家禽生產性能的影響[J].中國家禽,2000,22(6):31-32.
[11]D.R.Charles.TemperatureforBroilers[J].World's PoultryScienceJournal,1986,42(3):249-258.
[12]黃軒.光照因素對家禽生產的影響[J].河南農業,2011,(10):48-50.
[13]宋瑞艷,姜玉財,程顯偉.肉雞養殖應激反應及控制措施的探討[J].中國畜禽種業,2012,(1):120.
S831.4+4
B
1004-5090(2015)05-0006-02
2015-03-20)